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碗清汤荞麦面习题
2025-09-24 11:04:43 责编:小OO
文档
三十  一碗清汤荞麦面 

一、关于字词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香喷喷(   )     承蒙(   )     忙忙碌碌(   ) 

打烊(   )       抚恤(   )     奢侈(   ) 

摇曳(   )       白皑皑(   )   轶事(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打烊: 

2.轶事: 

3.皑皑: 

4.摇曳: 

5.不亦乐乎: 

6.不知所措: 

7.手足无措 

二、关于课文 

(一)填空。 

1.“一碗清汤荞麦面”是小说的           ,同时也象征了                     

的精神。 

2.小说采用         描写的手法,在母子三人身上表现了团结奋进的精神,也从老板夫妇及店内其他人身上表现了                                      的思想品格。 

3.《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题目,有实写和虚写双重含义,实写是指                 ,虚写指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                                    。 

(二)选择。 

1.下面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jù)     蕴藏(yùn)     打烊(yiàng) 

B.厄运(è)      尴尬(gāngǎ)   屏住(bǐng) 

C.传颂(sòng)   板栗(lì)      香喷喷(pèn pèn) 

D.皑皑(ái)     重叠(dié)     摇曳(yè) 

2.加点词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款(诚恳、恳切)待     款(叩、敲)塞入朝 

款款(缓慢)而来 

B.移风易(交换)俗       轶(散失)事 

好逸(喜欢)恶劳 

C.一厝(放置)朔东       错落(散乱)有致 

不知所措(安排、安放) 

D.承蒙(受)照顾         欺上蒙(欺骗)下 

启蒙(聪明) 

3.下列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 

(1)“……唔……荞麦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                地问。 

(2)热腾腾香喷喷的荞麦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刻围着这碗面,              地吃了起来。 

(3)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             。 

(4)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           地将桌上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A.①怯生生    ②头碰头    ③心神不安    ④若无其事 

B.①怯生生    ②头碰头    ③心神不安    ④若无其事 

C.①小心翼翼  ②兴高采烈  ③六神无主    ④煞有介事 

D.①小心翼翼  ②兴高采烈  ③心神不定    ④煞有介事 

4.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1)“……唔……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2)“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荞麦面三碗¬----” 

A.(1)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2)断断续续,不知怎样说才好,拿不定主意。 

B.(1)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表现了一家人正处于困境中的心情;(2)继继续续不连贯的语气反映出老板娘见到母子三人时激动的心情。 

C.(1)(2)都表示语气的不连贯。 

D.(1)表示语言继续续续;(2)表示语意的省略。 

5.下列语句不能够颠倒的一句是(    )。 

A.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 

改为:最忙的时候,对于面馆来说,要算是大年夜了。 

B.“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改为: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妈妈也吃呀。” 

C.(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改为:太阳还没有出,月亮下去了。 

D.“你多么傻呀!去找你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向她借几样珠宝。” 

改为:“去找你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向她借几样珠宝,你多么傻呀!” 

6.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对故事情节来说,属于必不可少的交代的一项是(    )。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①出了门,店主要关门打烊②的时候,店门③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④带着两个孩子⑤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⑥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⑦。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⑧。 

A.①③④⑦⑧        B.①②④⑤⑦ 

C.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⑤⑦⑧ 

(三)《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结尾写道:“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请简述这段景物描写的含义。 

答:                                                  。 

三、扩展练习和语文活动 

(一)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题。 

甲 

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 

红肿的、泪水迷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 

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窘急、惶恐这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握紧了我那冰凉的手。“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哝哝着,“这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 

我明白,我也得了我兄弟的施舍。 

(俄  屠格涅夫《乞丐》) 

乙 

我走过繁华的闹市,四通八达的人行天桥上,一个戴着墨镜的并不十分衰老的女乞占去了大半边人行道。 

她的头埋在两膝之间。身边放着一帧相片,是一个穿军装的男人头像,只是四边打着墨框。地上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着:自幼眼盲,父母双亡。戍守边关,丈夫阵亡……读着,读着,我的心紧紧地向她倾斜了。 

“过路君子,抬手一帮。”我想做一回“君子”,可囊中羞涩,只摸出了一个五分硬币,丢进她身前的杯中。她听到声音,向我磕了一个头,嘴里喃喃地说了些话,大概是“祝你发财”之类吧。 

我并不理会这些话,照样走我的路。忽然听到一声金属的撞击声,一回头,正看见那位盲女瞄准离她一尺远的硬币,用手撮起,然后准确无误地投入杯中。 

我呆住了。我感到悲哀,为自己,为照片上的军人,更为那位戴墨镜的妇女。 

我头也不回地走开了,但我的希望却留在了她身边。我等待着…… 

(《乞丐》) 

1.甲、乙两文的体裁是(    )。 

A.甲文是写人的散文,而乙文是小小说。     B.甲文是小小说,而乙文是散文。 

C.甲文和乙文都属于写人的散文。           D.甲文和乙文都是小说。 

2.甲乙两文都写乞丐,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两文使用了(    ) 

A.甲文:外貌、动作、语言;乙文:外貌、动作、语言和环境。 

B.甲文:外貌、动作、语言和环境;乙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 

C.甲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及环境;乙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及环境。 

D.相同的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 

3.甲乙两文都写了乞丐乞讨,但两人乞讨的内容却不相同,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乞丐”向路人乞讨的是兄弟般的尊重;而“女乞”向路人乞讨的只是金钱。 

B.“乞丐”向路人乞讨的是兄弟般的尊重与施舍;而“女乞”向路人乞讨的只是金钱。 

C.“乞丐”向路人乞讨的是施舍;“女乞”向路人乞讨的是金钱。 

D.“乞丐”向路人乞讨的是兄弟般的尊重与施舍;而“女乞”向路人乞讨的却是欺骗与金钱。 

4.甲文中“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的句式及其含义是(    )。 

A.感叹句,揭示“乞丐”值得同情的根源是因为他年老、多病和贫穷。 

B.感叹句,揭示沙皇反动统治势力是造成“乞丐”年老多病和贫穷的社会根源。 

C.陈述句,陈述值得同情的“乞丐”年老多病和贫穷的下场和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沙皇反动统治势力。 

D.陈述句,揭示沙皇反动统治势力是造成“乞丐”年老多病和贫穷的社会根源。 

5.乙文“我感到……妇女”一句的修辞手法及其含义是(    )。 

A.排比,“为自己悲哀”是因为轻信了表面,未看到实质;“为军人悲哀”是因为他被当做骗人的幌子;“为那个妇人悲哀”是因为她有能力去赚取合法收入却不劳而获。 

B.对比,我的同情心和军人的无私奉献都与那个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赚取合法收入却不劳而获、骗取他人同情和施舍的“女乞”相比。 

C.排比,我的同情心和军人的无私奉献都被那个不劳而获骗取他人的同情和施舍的“女乞”所利用,因而“悲哀”。 

D.对比,将无私奉献的军人和那个不劳而获骗取同情与施舍的“女乞”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女乞”灵魂的肮脏。 

6.乞丐与路人不相识,也不相关,只是通过乞求与施舍而形成一种转瞬即逝的金钱物质关系。甲文将冷冰冰的金钱物质关系,转化升华为                                 的交流;乙文却将同情深化为希望,希望她                                    。 

7.甲文的感情交流是                  的;乙文则是                  的。两篇短文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