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程基本信息
0.1 适用专业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数码图形设计与制作方向)
0.2 开课系部
环境信息技术系
0.3课程负责人
李更
0.4学时与学分
4学分
1.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造型基础》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基础课程群中,《造型基础》又是其它基础课程的基础,在众多基础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基础中的基础”使得《造型基础》这门课程地位极其重要,也使之成为所有后续课程建设全方位提高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核心。
1.2 相关课程
三大构成课程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体目标
(1).以创意设计为核心,调整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2).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感受与把握。
(4)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表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造型能力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想。
(5) 通过写实素描、设计素描、意象素描内容的进行,解决学生在设计范围内的造型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基础,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培养善于分析和解剖造型的研究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徒手绘制草图的基础。
2.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2.2.1 知识目标
(1).以创意设计为核心,调整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2).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感受与把握。
(4)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表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造型能力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想。
(5) 通过写实素描、设计素描、意象素描内容的进行,解决学生在设计范围内的造型意图。
2.2.1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2)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潜能。
(4)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方法,大胆创新,重新组合安排画面,引发他们的创
作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2.2.3 素质目标
(1)树立素描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
(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
3 课程内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具体设计过程包含四个步骤。
一是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从行业分析入手,以对应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和主线、融入职业资格内涵的教学内容改革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构建,对工作进行整体化分析,并开发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二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目标,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构建以学习领域为代表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三是以项目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涵盖的工作能力域,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即选择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为基础,并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重新进行设计所形成的教学项目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对技能的整合,设计了六个递进的学习情境,分别为:静物素描写生,速写训练通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四是序化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结构完整性的要求,结合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要求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过程遵从“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在教学模式上设计了“教、学、做、用、鉴”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与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环节相结合,构建了本课程能力培养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教学方法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宏观的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在不同的学习单元,则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了引导文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
3.2 课程内容选择
线条、色彩、明暗、形体、空间、透视、运动、量感、肌理
3.3 课程内容标准
| 序号 | 课程内容模块(项目)名称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 | 教学载体 | 教学时数 |
| 1 | 线条 | 规范长线条、线条组的绘制 | (1)拉长线条 (2)两点连线、 (3)用线条组填空 先做演示 应会规范作画姿势、握笔姿势、画线条方法 | 画室纸面绘制 | 4 |
| 2 | 轮廓 | 准确的描绘轮廓 | (1)平面作品临摹 训练简单轮廓的勾画、从简单到复杂的作画方法和观察方法 | 画室纸面绘制 | 4 |
| 3 | 透视与结构 | 透视方法 | (1)立方体 (2)球体 (3)圆柱体 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圆透视 应知: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 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 应会: (1)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 (2)结构素描的表现特点 (3)规则的物体画法 | 画室纸面绘制 | 24 |
| 4 | 结构 | (1)组合几何体 (2)静态不规范物体写生 | (1)组合组合几何体写生 (2)罐子组合写生 (3)凳子的写生 应会: (1)半规范形体的表达与基本画法 (2)形体的透视分析 (3)形体的组合 作画方法、观察方法、对画面的控制能力 | 画室纸面绘制 | 32 |
| 5 | 速写 | 速写 | (1)临摹 (2)人物动态速写 (3)人物局部速写 (4)场景速写 应会:抓形能力 作画方法 | 理论讲解 (1)课堂纸面绘制 (2)课后作业 | 32 |
| 6 | 结合行业实训项目 | (1)室内设计草图 应知: 描绘物体结构、比例准确 | 画室绘制结合课外素材收集 | 8 |
4.1 教学团队
环境信息系文秘与图形教研室
4.1.1 团队结构与规模
教授1人 副教授1人 讲师6 人 助教1人
4.1.2 课程负责人
李更
4.1.3 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较强的素描功底;
(3)具有一定素描理论教学经验;
(4)具有较强的素描实训实际经验;
(5)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7) 行业项目实践指导能力。
4.2 实习实训条件
| 序号 | 实训室(基地)名称 | 基本配置要求 | 功能说明 |
| 1 | 画室 | 画板、画架 | 有利于作画过程、观察过程。 |
《绘画素描》 辽宁美术出版社
4.3.1 推荐教材
《素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3.2 参考资料
《素描静物精品范画》黄星建
4.4 其它资源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5 课程考核标准
5.1 考核方式
本着这门课程的实操性强,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技能考核,遵循“”的考核方式。
5.2 考核内容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20%)、完成平时作业任务(40%)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60%。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20%)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40%)。
(2)期末实做考试,根据学习过的实做内容,进行变化和组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并实施。目的是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40%。
5.3 考核结论
85分以上为优秀 、84-75为良好、74-60为及格 60以下为不及格
6 课程实施建议
6.1 教学模式
项目任务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行业标准进行情景式教学。
6.2 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 第2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第3个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 第4个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拓展训练法。建议学生3-5人一组为学习团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网页制作的技巧,建议开展拓展实践训练
草图观摩法:由于运用课题教学法,学生的作业不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问题的研究,因而,正式作业之前都要勾出草图。草图是由思维到现实的过渡环节,是教学的关键。所以,要组织学生观摩草图,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
三段六步训练法:这是设计素描基础训练过程中的一般训练法,即:
第一阶段:概括形阶段:第一步直线立体基本形。第二步:直线立体具体形。第二阶段:理解形阶段:第三步:曲线具体形。第四步,变线具体形,第三阶段:实现形阶段:第五步:归纳具体形阶段,第六步,神韵具体形。这种模式化的训练,可以古板一些,熟练之后,则可增可减灵活多样,可形成多种风格,且可理解诸多画风流派形成的原因。
多边形造型法:是通过直线,根据物象内外轮廓画出物象从三角形到八边形的变化。这是快速,整体把握物象形准的一种方法。
6.3 教学手段
6.3.1 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造型基础课主要的内容就是素描为主传统课程,注重传统传承,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其中主要运用了: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造型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2)演示法
教师亲手演示绘制技法,作画方法,是这个造型基础这个传统课程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理解状态的方法;
(4)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造型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5)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造型问题的教学方法。
(6)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6.3.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表现为:
(1)发现法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2)探究-研讨法
建立在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对象的操作探究,再进行研讨,共同得出结论.这是按学生认识规律,通过学生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
(3)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 教学图表,把讲述的内容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以 图表作为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4)暗示教学法
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
(5)非指导性教学法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现代教学手法和传统教学手法相互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人性化,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附件2
课程标准编写汇总表
部门: 环境信息技术系 填表日期: 2013.8.20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适用专业 | 制定/修订 | 制(修)订人 |
| 1 | 18 | 造型基础 |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数码图形设计与制作方向) | 制定 | 李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