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原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阶段小结
2025-09-24 11:03:39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20年2月开题以来,至今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具体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过程管理,稳步推进课题实验研究。

1、期初,我们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期末进行了课题阶段小结。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课题的研究资料的积累。每位课题成员 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提供至少一篇科研论文,或经验总结。课题组及时将研究中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成果进行分类归档。 

2、严格课题研究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课题例会制。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计划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建设情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进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阶段特点,我们开展了侧重点不同的研究,如低年级着重进行优化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高年级着重进行优化中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三)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新课标对各年段的学习要求,把研究分成以下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开展“分年级、专题化”的作业设计研究实践;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研究,丰富作业形式,深化作业内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与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

二、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一) 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阅览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师边学习理论,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教改,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二)实验使得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

(1)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

 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能理解古诗的精髓,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不但喜欢看文艺节目,更喜爱模仿。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画家。他们思维不受拘束,敢说敢做。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能获得“最佳表演奖”。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潜能。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例如: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

再如:学了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在班级开展故事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到了作业的趣味性

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不违背课改精神,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们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设计出了多种带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

通过了近一年的研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都有成功感。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基本能完成,家庭作业也就没有了,使学生想学、易学、乐学,真正达到了减轻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一)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加之大部分家长无力配合,一些朗读作业录音、课外阅读作业设计等无法很好落实,10%的学生基础作业质量、速度令人担忧,完成创新类作业就更难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小,如果没家长的支持配合,很多类型的作业没法落到实处。

(二)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和老师课时量的有限,有些作业设计实践起来可能有难度。

(三)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各班级仍然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只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对于一些抄写的作业不积极。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可能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教师的教学理论仍有不足,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搜集资料。但形成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研究中方法比较单一。实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我们缺乏系统的有效教学教育理论书籍。课题组成员平时接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非常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很多研究蜻蜓点水。

1、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课题研究能力。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在家长会上进行有效地沟通,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设计灵活多样而又有效的作业,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效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