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2025-09-24 11:05:45 责编:小OO
文档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商品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学期安排第X学期

教学时数84学时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XXX企业人员
1.前言

课程定位

《商品学基础》是市场营销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分类、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思想为指导,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工作模块。本课程分为商品与商品学、商品质量与标准、商品检验与评价、商品分类与包装、商品的储存与养护、品类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评价、储存管理六个模块,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商品学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的需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84,其中实验实训课时数22。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研究商品知识的方法,掌握商品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几大类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内容和使用;了解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商品的相关等。使学生除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商品外,还学会研究商品的一般规律性,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本质与属性;掌握商品品种的概念与品种划分标准;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编码制度;了解商品分类体系与商品目录的形成。

(2) 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增强质量意识,了解商品应具备的要求及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理解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与作用;熟悉国际标准及我国标准的种类及各类标准的代号与编号;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

(3)理解商品检验目的、任务、类型;熟悉商品检验、商品抽样、商品品级等概念;掌握商品检验和商品抽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4)掌握商品包装及其功能;了解商品包装的种类及设计原则、新型包装材料与现代包装技术;掌握商品包装标准化与包装标志;了解商品品牌与商标。

(5)掌握日用工业品商品、电子商品、纺织品等的主要特征;掌握农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蔬菜、饮料、新型食品等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检验商品的质量,并具备在国内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控制;

(2)具备科学地商品分类的能力,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商品分类标志;

(3)能够灵活设计、选用各种商品的运输包装、销售包装、防护包装;

(4)能够区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条形码,并能熟练计算商品条形码中的校验码。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形成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职业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

(3)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富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有效沟通,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4)学习与信息收集能力。能够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信息。

(5)创新能力。能够突破条条框框的,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创新,提出独到的见解。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学习单元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
1项目一

商品与商品学

(1)了解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3)了解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1)能够明确商品学的概;

(2)能够准确界定商品学的研究范畴。

共8课时,其中实训0课时

2项目二

商品质量与标准

(1)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构成;

(2)掌握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3)掌握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4)掌握商品标准的概念和分级。

(1)能够根据质量要求鉴别商品的质量等级;

(2)能够根据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排除对商品造成不良影响的负面因素。

共16课时,其中实训2课时

3项目三

商品检验与评价

(1)掌握商品检验的形式和内容;

(2)掌握商品检验的方法;

(3)掌握商品质量评价与管理方法;

(4)掌握商品质量监督的基本方法。

(1)能够用抽样的方式对商品进行感官检验;

(2)能够鉴别假冒商品;

(3)能够对商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共14课时,其中实训4课时

4项目四

商品分类与商品包装

(1)熟悉商品分类的含义、标志和基本方法;

(2)掌握商品分类目录和编码;

(3)熟悉商品包装的概念及其作用;

(4)掌握商品的销售包装的基本形式;

(5)掌握商品运输包装的基本形式。

(1)能够用不同形式对商品进行恰当的分类;

(2)能够对不同包装标识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效辨别;

(3)能够明确商品包装的不同类别及实际应用。

共14课时,其中实训4课时

5项目五

商品的储存与养护

(1)掌握商品储存管理的基本方式;

(2)掌握不同商品在存储期间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

(3)掌握不同商品养护的基本措施。

(1)能够准确把握不同的商品在存储期间的质量变化;

(2)能够分析不同商品质量变化的原因;

(3)能够根据商品特质对商品进行恰当的养护工作。

共16课时,其中实训6课时

6项目六

品类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评价、储存管理

(1)掌握食品类商品的基本特征、质量要求、质量评价及储存管理措施;

(2)掌握服装类商品的基本特征、质量要求、感官检验方法、储存措施等;

(3)掌握日用类商品的基本特征、质量要求、感官检验、储存措施等。

(1)能够对食品类商品的质量进行鉴别;

(2)能够对食品类商品进行有效的存储;

(3)能够对服装类商品的质量进行鉴别;

(4)能够对服装类商品进行有效的存储;

(5)能够对日用品类商品的质量进行鉴别;

(6)能够对日用品类商品进行有效的存储。

共16课时,其中实训6课时

总 课 时 (机动6课时)

84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和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教材应根据本专业职业特点,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研究商品,针对市场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标准化要求、检验检疫要求、包装要求,以及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认证等要求,进行独到的阐述。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品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要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

(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学,可以直接进行小型实践销售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商品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在实践实操过程中,尽量互相之间找出各自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课程资源

(1)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实训演示、案例分析等。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认知水平考核和知识运用能力考核。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等层次,运用能力主要指运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上课纪律及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平时测验、训练活动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过程考核成绩占30%(即平时成绩)。结果考核主要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40%。期中、期末考试题目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比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考核分值占30%,基本技能考核的分值占70%。

(2)考核标准

项目所占

分数

评分标准
职业素质20具备诚实、朴素的品行和强烈的责任心,细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强

课上表现10学习态度主动、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完全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并迅速掌握技能,学以致用;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与演讲,并清楚表达自己观点,说服别人采取自己方案。
期末测验30以期末试卷得分为标准。

实验过程30实训前准备资料完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基本操作正确,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在团队合作中会协作处理好人际关系。

实验结果10报告完整及时、清晰规范、提出的意见有创意。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商品学基础》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