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纲要(试行)
| 单位名称 | 章丘市枣园中心小学 | 课程类型 | 国家课程 | 开发教师 | 刘爱华 | ||||
| 日期 | 2012年3月—7月 | 总课时 | 30课时 | 设计日期 | 2012年3月16日 | ||||
| 课 程 分 析 | 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过去常在喜庆的场合出现,比如嫁娶、春节……并以其表现的内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制作方法简单而被大众所接受。剪纸又叫刻纸,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它是剪刀和刻纸在纸上刻出来的画。它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在我们农村逢年过节,人们总是自己动手,剪刻出一些自己喜欢的花样贴在窗户上,剪纸被人们买去,带进千家万户,家庭又增添几分年意。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完全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儿童制作。如果在学校能开展剪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大家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陶冶我们的美好的情操,而且还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这一华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因此,我们决定将“探究剪纸艺术 传承民间文化”确定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题。 | ||||||||
| 课 程 目 标 | 1、认知与技能: (1)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方法、剪纸的分类和基本表现手法。 (2)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力;通过学习剪纸,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运用剪纸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 (2)培养问题意识,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整理与剪纸相关资料,从而解决问题,并能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心。 (2)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提高审美情趣和美学欣赏能力,培养热爱民间传统文化情结。 | ||||||||
| 课 程 内 容 |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编写课题教材,探索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出发,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核心,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有目的、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剪纸方面的知识,确定了以下探究的主要内容: (1)、剪纸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 (2)、剪纸的种类 (3)、剪纸制作的主要方法 (4)、剪纸与装饰 (5)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
| 课 程 实 施 |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一)活动准备:学生收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 (二)活动过程: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包括: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剪纸的文明、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方法以及自己喜欢的剪纸图案。 2、填写好资料调查表(剪纸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3、学会一种剪纸的方法。(有能力的学生) 第二阶段:讨论和研究活动 (一)活动准备:调查表、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二)活动过程 1、学生共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1)学生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 (2)介绍剪纸的种类:新年剪纸、工艺剪纸、喜花剪纸、脸谱剪纸等 学生分别把收集到的剪纸图样进行展示,进一步明确剪纸的种类。 (3)介绍剪纸的表现形式。 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很多,有窗花、顶棚花、灯笼花、鞋花、喜花、枕头花等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和装饰。 (4)研究剪纸的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折叠剪法、对称剪法、阴阳剪法。 可请会这三种剪法的同学进行演示,或教师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相互合作、帮助,练习其中的一、两种剪纸技法。 第三阶段:学生剪纸活动。 (一)活动准备:蜡光纸、彩色纸、剪纸的工具:剪刀、刻刀等。 (二)活动过程: 学生尝试剪纸,教师可提供一些图案示意图(学生可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模拟剪纸。在剪纸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困难,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育学生剪纸要有恒心,要经常练,才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第四阶段:设计剪纸图案。 (一)活动准备:图案设计表、学生的剪纸材料和剪纸工具。 (二)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要有创意,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要取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创新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帮助。 | ||||||||
| 课 程 评 价 |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