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风心病临床路径
2025-09-24 11:05:47 责编:小OO
文档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ICD-10︰I05)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ICD-9-CM-3︰35.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呼吸困难、咯血、不能平卧、尿少、水肿,典型心脏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年龄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症状的二尖瓣中度及以上狭窄患者。  

2.心功能II级(NYHA)及以上,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  全患者。  

3.合并有血栓或心房纤颤等合并症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4.目前无明显风湿活动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5.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6.患者选择置换二尖瓣人工机械瓣。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05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二尖瓣病变选择换人工机械瓣的患者。 

4.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二尖瓣病变。

 5.有明确守住指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7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  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7天以内。

 1.麻醉方式:全麻体外循环。 

2.手术植入物:人工机械瓣。   

3.术中用药:麻醉及体外循环常规用药、切皮前使用抗生素。 

 4.输血:视术中病情需要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抗凝监测; 

(2)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抗凝:根据所测INR值调整抗凝药用量,终生抗凝;

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8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6天

(完成术前准备日)

住院第7天

(术前日)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

□开检查、化验单(三大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脏B超、心电图)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完成化验检查,监测凝血功能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调整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的效果

□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50岁患者行术前传染病筛查

长期医嘱:

□心内科二级护理常规

□护理级别

□饮食

□调整心功能,纠正心衰(用药见后)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

□X线心脏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肺功能、脑血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

长期医嘱:(加)

□患者基础用药

□既往用药

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开检查和化验单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同前

主要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心理和生活护理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住院第8天

(手术日)

住院第9天

(术后第1日)

住院第10天

(术后第2日)

□>50岁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

□向家属交代病情、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完成病程记录

□观察伤口、体温、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长期医嘱:

□冠脉造影检查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心电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P、R、BP Q2H

□注意观察手术穿刺处有无出血、血肿及肢端血运情况

□余同前

临时医嘱:

□今日在局麻下行冠脉造影检查

□手术穿刺处加压包扎4小时,穿刺侧腕关节制动8小时

□补液

□复查心电图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余同前

临时医嘱:

□换药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同前

主要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住院第11天

(术后第3日)

住院第12天至出院

(术后第4日至出院前)

住院第≤18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调整各重要脏器功能

□指导抗凝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如:抗凝治疗、心功能调整等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常规抗凝治疗、根据情况进行抗凝监测

长期医嘱: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生化(必要时)

□对症处理

□抗凝治疗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终生抗凝

□定期复查

□如有不适,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