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我国的“减税降费”
2025-09-24 11:04:49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我国的“减税降费”

作者:白雪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22期

        [摘 要]2019年2月6日,发布了2018年关键词,即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是为企业降成本的重要举措,依据税收财政原则,在税收上選择轻税原则更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增长。本文通过研究减税降费对我国公共经济的影响,分析该项如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如何使我国经济在世界上更具备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些未来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税收转嫁;税负归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66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2-0-02

        0; ; ;引 言

        截至2018年9月,我国深化率改革方案3项举措共计减税2 386亿元,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民生问题得以优化。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首次下滑,体现出减税降费进展显著。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出台新的减税,减少“五险一金”扣除比重等,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有效支持了创业创新。

        1; ; ;我国税收负担现状

        我国迄今为止有、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合计19个税目。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占比重为8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以及税收收入增加迅速,1990-2000年,我国财政收入增加10多万亿元;2000-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增加将近17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获得的年收入总和占历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表示宏观税负,按照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这两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来分析。图1是2012-2018年我国不同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率的变化情况。其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尤其从2016年开始,下降速度加快,而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之前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而2016年前后是一个转折点,在2016年之后则是缓慢下降的,这些变化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减税降费密不可分。

        微观税收负担可以看作纳税人实际纳税额与获得收入的比值。截至2018年5月,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4 778亿元,比上年降低30.7%。我国一系列的减税措施都有效降低了微观税收的负担。然而,我国微观税负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较高的,甚至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主要来源于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即工薪阶层。这一状况暗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变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有利于将个人所得税的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真实的税款,有利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2; ; ;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概述

        在我国税负结构中,间接税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企业部门税费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17年中国企业机构总税率(占企业收益的份额)超过67.3%,属于税率较高的国家。对于间接税负担,企业可以通过前转、后转、混转和税收资本化等形式进行税负转嫁,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依赖于商品的供需弹性,这意味着企业间接税负担的高低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在需求价格弹性无限大时,企业承受了全部的间接税税负,在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时,产品顾客承受了全部的间接税税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需求已经饱和,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品和较少的高科技产品,低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特别高。我国的市场现状是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可增可减,商品价格缺乏弹性。企业在上游难以压低成本,下游又不能提升价格,使税收负担难以转嫁,因此,大量的间接税税负留给企业承担。间接税占据我国税收的主体地位。根据孙亮建立的模型可以发现,一旦企业利润上升,企业将会提高所有的间接税税负转嫁能力,税负将随之降低。同样地,随着企业增加值利润率降低,企业承担的税负不断加重。鉴于这些情况,我国的减税降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对于一部分中低端产能过剩的企业,企业税负可以减少,增加企业税负转移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减少企业的运营困难,使其获取更多利润。其次,对于一些高科技的企业来说,这项更有利于企业税负转嫁,因为他们更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所以会剩余较多的闲置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其他更能盈利的行业中去,不仅使自家企业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也使自家的企业价值更有竞争力,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3; ; ;我国的减税降费与全球减税

        自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希望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因此,国家宏观经济在此处的作用凸显。虽然各个国家实际的减税都有所不同,且步伐各异,但的发展方向和演变点却呈现出基本一致的特点。现如今,多个国家的制度已经变革,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已经开始转向关注供给。目前,一连串世界性宏观经济措施侧重减税,早已引发世界性的减税风潮,我国也大力应对世界性减税风潮。

        马克龙在法国总统大选时对选民们承诺:将在任职期内减税200亿欧元,法国也公开了包含数10亿欧元减税方案在内的2019年财政预算,争取恢复大众对总统马克龙及经济革新方案的期望。法国还将调整社会保险相关税收结构,降低财政收入,通过增加普通社会保险捐税即CSG进行填补,同时给予收入较低的居民、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CSG减免税费,增加环保税、资源消耗税、污染排放税等税收收入。此外,近年来英国经济快速增长再次陷入阻力,增长速度中枢迅速向下,是深陷经济危机后经济最脆弱的过渡期。英国脱欧进程导致的顾虑在持续发酵,持续增长阻力也将持续。而英国目前的减税计划是在2020年前将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到17%,而英国在2017年实行的减税有:将个人免税额调至11 500英镑以及减少资本利得税税率等。英国其他宏观经济对于经济复苏的影响非常微弱,所以减税促进了英国经济良性发展。

        在这一系列国际形势下,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实施了新的减税。在宏观经济衰退、经济增速降低的萧条时期,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将成为一个良性的激励因素。随着税基增加和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将划拨出更多资金投入企业中,这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更深的层次上,在降低企业成本之后,企业可以在利润增加的形势下,通过适度降低产品价格使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从此次减税的力度来看,中国仍然希望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让人民币更具灵活性。

        4; ; ;结论与建议

        4.1; ;减税降费应促进侧供给结构性改革

        侧供给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消费结构,使消费成为生产力,最终实现创新等。因此,我国在推行现有减税降费的同时,要兼顾结构性减税,不能仅仅刺激经济发展,更应该促进侧供给结构性改革。对于一些消耗能源以及高污染型企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加征环境保护税,增加对其的约束和管制。如果企业供给产品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改善,将会提高商品供给弹性,提升企业税负转嫁能力,降低企业税负,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4.2; ;加快税制改革,优化税负结构

        目前,中国仍然需要完善结构性税收。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将民生财政置于首要地位,对企业的成长也将更具包容性。同时,还需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保护税费改革与实施。此外,还要扩大税收优惠,进一步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诸如加快房产税立法,并在以后推出遗产赠予税等;促进个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模式转变;在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过程中,有必要平衡减税降费以及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4.3; ;企业应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利用这个机会,增加研究开发投资比例,促进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增加创新产品数量,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掌握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权。同时,企业还应该注意税负转嫁能力对生产成本和销售业绩等方面的影响,改变确定价格的方式,为产品定制出更具竞争力的服务与价格。因此,企业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大局观,将直接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行为。对企业条件、资源配置情况、经济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掌握投资活动风险与盈利能力,最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计划。

        主要参考文献

        [1]闫坤,于树一.开启减税降费的新时代:以降“税感”拓展空間[J].税务研究,2018(3).

        [2]孙亮.财政可持续性与减税选择研究[J].中国物价,2018(2).

        [3]黄志龙.减税,要做好“加减法”[J].金融博览:财富,2018(11).

        [4]武志勇,王鸿博,李春波.营改增对服务外包企业投资效应及税负转嫁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8(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