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投放材料
2025-09-24 11:04:51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投放材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近年来,游戏活动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纷纷开辟了游戏活动天地。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孩子对某些游戏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投放材料不适宜,孩子不知道怎么玩等造成的。那么,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材料如何投放呢?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区游戏,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使材料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让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我阐述以下几点看法:

(一)投放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

说起投放玩具材料,我们经常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以小班的小小医院为例,教师提供的材料有血压器、压舌板、X光片等,幼儿只是将这些玩具摆弄但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小医院的材料进行了调整,为小班幼儿提供有一定的同种数量玩具材料,要求小班孩子谦让,协商玩玩具是相当困难,这是他们年龄造成的,教师提供几个听诊器、好多针筒,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为小班幼儿的材料种类提供不需要太复杂,如提供一个洗衣机还不如多提供几只碗、锅子好。

中班幼儿认知范围逐渐扩大,在自主性游戏中虽然选择的角色有限,但已经能利用一系列相关材料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不同活动或动作贯穿起来。幼儿根据自己对“医院”生活中的种种经验,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

(二)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兴趣需要相适应

游戏材料只有通过孩子的操作、摆弄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这些都是受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支配的。孩子材料感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放射性联想,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用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能力。

案例一:

蛋糕店的游戏中,有一种是半成品的材料需要服务员自己制作的,刚投入时准备的蛋糕底版和各种颜色的皱纸、绒球让幼儿制作各种口味的蛋糕,孩子们将红色的皱纸做成草莓蛋糕,绿色的做成苹果蛋糕,三角形做成三明治。随着游戏的推进,孩子对游戏开始出现了“疲倦”,来蛋糕店的顾客也越来越少,于是我们觉得是新品推出的时候啦!从孩子的口中得知了一些他们最喜欢吃的蛋糕花纹,于是从孩子游戏的需要出发,我们在“百宝架”投放了花型的小夹子、水果图片,果然能力强的孩子将小夹子当作蛋糕花心;有的将小夹子当作蛋糕花边;还有的幼儿将小夹子当作蛋糕上花纹按规律排列,同时我们在材料旁还放了蜡笔“老师蜡笔用来干吗?”“你做蛋糕需要时可以用到蜡笔”,有的幼儿用蜡笔、数字卡片制作了价目表……

(三)根据游戏的发展适时投放和更新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1.材料应根据幼儿的游戏发展及时调整

案例二:

“小舞台”中提供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头饰,并以材料、道具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它给与孩子自主地选择和装扮得权力,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因为中班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一定的头饰、道具可以帮助幼儿产生形象思维,大大的提高表现力,增加表演的情趣使活动更具游戏性。还可以幼儿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制作能加大他们在动手制作中的乐趣。

从小舞台的一系列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一点:游戏材料应及时更新和增添以提高孩子们游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游戏水平;丰富他们的游戏经验。

2.根据幼儿生成的内容投放材料

案例三:

“抓小偷!你就是小偷”,一阵叫喊声打破了活动室里的宁静,“怎么回事?”,只见浩宇被孩子们推到小黑板的后面,手上还给他带了一副“手铐”(串链),其中有一位幼儿正忙着穿警服。原来浩宇站在窗边看伙伴做游戏,明磊突然发现浩宇身边的一只布熊不见了,于是他就对身边的增辉说了,增辉说:“刚才我还看见的,现在怎么就不见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他们查到最后认为:一定是浩宇偷的,因为现在只有浩宇站在那里,所以断定就是浩宇偷的。了解情况以后,我向幼儿解释那只布熊在橱的后面,同时引导孩子们“”抓小偷是要有证据的,否则就会冤枉好人的。从这一事件以后,幼儿对做“”游戏很感兴趣,他们把原来的“幼儿园”环境改变成“局”。根据幼儿生成的游戏,我在“百宝家”里投放一些与相关的警车图片、可以制作手的材料、衣服,游戏中孩子们制作了“警车”、警铃、手提电脑(用来查案子),出现与主题相关的人物:便衣。最近“警局”里又出一条“新闻”,带着“警犬”上街查案子,特别是站在“公交车”口,察看“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

(四)投放的材料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从实践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玩娃娃家也似乎是流水线一样地完成了一天的事,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花边剪刀、压花机、吸管、海绵块、彩带、苹果包装袋和一些自然材料(瓜子壳、开心果壳、树叶、鹅卵石)等分放在“百宝架”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五)参与材料的投放,做游戏的主人

“小超市”一直是孩子游戏中的热点,买卖东西的这个过程是孩子的游戏的主要支柱。因而我们在物品投放时,根据主题的转换投放相关的材料,一开始我们卖蔬菜,随着春天各种蔬菜的热卖,我们的超市利用孩子们收集的泡沫等制作蔬菜;随着夏天的来临我们又自己制作水果篮,卖起了水果。嫣然从家里带来了橘子皮,她将橘子皮制作成“陈皮”在超市里热卖。冬天到了,孩子们带来了圣诞礼品、贺卡和手套围巾,由于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因此他们始终对游戏保持着新鲜感,始终能以一种激情投入游戏,而且在这种游戏环境中孩子的生活经验也在不停的丰富,有助于孩子获取各种信息。

综上所述,是我对幼儿园游戏活动材料投放的一点认识和简单看法。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教师和环境”已构成了现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游戏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当前探索和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利用环境和活动材料说话,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昌乐县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云玲 董萌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