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编号 | 编制人 | 制订日期 | 修订日期 | 审定组(人) | 审定日期 | 
学 分:10.5
学 时:196
适用专业:设计系 广告制作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视觉造型创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观察、分析、表现能力的重要绘画形式。它主要以物象的形体结构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对客观对象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广告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要求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以实践操练能力和熟练运用能力为主。
1.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2.使学生获得必需的视觉素养和可持续的想象和创意能力;
3.建立造型基础和广告设计方向的有效衔接。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结构素描的基本空间造型原理和正确的作画步骤。培养正确观察、分析、理解表现能力。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为宗旨。其中包括:
1、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
2、各种构造空间、形态、动态的造型能力(透视、解剖结构以及形式方面的结构关系、几何形式、节奏感等)
3、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三、教学条件
1、画室:一间光线好,能容纳40个学生的画室。
2、电脑、实物投影仪、DVD播放机、投影机
3、有配备的画架、画板、画凳等设备。
4、根据课程的需要而安排各种写生物体、临摹范本、学习光碟、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师的教学备课准备。
备注:学生须准备好上课用的纸张(素描纸)、铅笔、炭笔、橡皮、刀、笔记本、参考书等。
四、课程内容及时数
| 周次 | 教学单元 | 学习目标 | 课程内容 | 学时 | ||
| 5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 1.画面构成概述 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分析讲解  | 应知 | 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特点 | 理论 | 1.画面构成的概述 2.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分析 3.平面形之间的关系  | 4 | 
| 应会 | 认识、了解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的提点。会进行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分析 | 实训 | 1.根据老师讲述,分组对准备的材料进行分析、分解、分类,每个同学写出各自的分类的点归纳,重点分析一两个具体案例 2.各组指派代表阐述,组织全班讨论;  | 10 | ||
| 6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2.构图练习 (1)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结构分析与简化临摹作业  | 应知 | 构图的基本方法 | 理论 | 1.构图的基本知识 2.工具材料尝试 3.单位形的组合表现方法  | 4 | 
| 应会 | 能正常运用各种形式构图 能对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结构分析与简化  | 实训 | 1.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的分析与简化 2.每个同学选择5张经典作品,对画面进行构图分析, 简化成:A:黑白灰块面,B:色彩概括 3.共计10张作业, 4.规格:A4  | 10 | ||
| 7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 2.构图练习 (2)数码摄影(手机、相机)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  | 应知 | 1、 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工具作构图的方法; 2、摄影与绘画的构图表现  | 理论 | 1.数码摄影与构图的关系分析  2. 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  | 4 | 
| 应会 | 1、能理解摄影与绘画的构图表现 2、能有意识地用图像软件处理所拍摄的图像  | 实训 | 1.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工具,在校园内拍摄作业,构图为主; 2.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 3.分为静物、场景、人物三个方向,分别黑白和色彩两种形式的处理; 4.共计12张作业 5.规格:1024X768,在公用电脑上建文件夹存盘  | 10 | ||
| 8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1. 经典绘画作品语言分析与临摹  | 应知 | 经典绘画作品语言分析与临摹 | 理论 | 1. 经典绘画作品语言分析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4 | 
| 应会 | 理解、掌握各种快速或者深入的表现手法 | 实训 | 1.每个同学选择2张经典绘画作品(素描、色彩各一),对画面进行绘画分析;  2.局部临摹素描5张 3.局部临摹色彩5张  | 10 | ||
| 9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1)  | 应知 | 1.寻找并确定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 2.素描、色彩、摄影几种方式穿插使用  | 理论 | 1.绘画作品的语言特征、设计作品的设计思路分析 2.体会个性的认识和表达  | 4 | 
| 应会 | 1.理解绘画作品的语言特征、设计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整理学习笔记; 2.能对经典作品进行临摹表现  | 实训 | 1.在上周作业的基础上,每个同学尝试总结各自的语言偏好,寻找并确定适合自己的经典作品; 2.单向强化对选择作品的语言分析和临摹 3.作业10张,规格:A4  | 10 | ||
| 10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2)  | 应知 | 1.在临摹过程中注意体会个性的认识和表达 2.掌握各种快速或者深入的表现手法  | 理论 | 1. 经典绘画作品语言分析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4 | 
| 应会 | 1.理解绘画作品的语言特征、设计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整理学习笔记; 2.能对经典作品进行临摹表现  | 实训 | 1.在单向临摹的基础上,对所选择的作品绘画语言进行两个反方向的在训练: A:重复组合 B:简化组合 2.完成完整的组合作业4张,规格:A4  | 10 | ||
| 11 | 第六单元:材料研究1. 材料分析 (1)材料的视觉特性 (2)材料组合节奏关系  | 应知 | 1.材料的视觉特性 2.材料组合的节奏关系  | 理论 | 1.材料的视觉特性 2.材料组合的节奏关系  | 4 | 
| 应会 | 1.在绘画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尝试,开拓视觉资源; 2. .从平面视觉向空间视觉拓展  | 实训 | 1.材料分析,技法分析; 2.平面综合材料尝试10张,规格:A4卡纸;  | 10 | ||
| 12 | 第六单元:材料研究2. 材料与造型 (1)平面作业 (2)空间装置作业(实物、简单塑型材料)  | 应知 | 对材料的表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理论 | 1.对材料的造型表现 2. 材料组合的节奏关系  | 4 | 
| 应会 | 1,对形式、材料、肌理综合的观察、认识、理解到简单运用的能力。2.从平面逐渐过渡到体积空间。 | 实训 | 1.分组作业; 2.每一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确定作业形式和主题,每一个同学完成作业的一部分; 3.组合完成一件完整的空间装置作业; 4.规格:长宽高在10—50CM区间即可;  | 10 | ||
| 13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1.形象的联想作业 2.情绪情感表现作业  | 应知 | 1.形象联想的规范概念掌握 | 理论 | 1.形象的联想 2.情绪情感表现  | 4 | 
| 应会 | 1.能掌握物与物之间的联想; 2.能掌握从一物到多物的联想;  | 实训 | 1.形象联想: A:一物到一物(10个创意) B:一物到多物(20个创意) 2.作业两个系列,规格:A4  | 10 | ||
| 14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2.具象到抽象 | 应知 | 具象到抽象的想象表现 | 理论 | 具象到抽象 | 4 | 
| 应会 | 能掌握具象到抽象的想象表现 | 实训 | 1. 画面启发 2.抽象绘画赏析 3.抽象画面的表现  | 10 | ||
| 15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3.情绪情感表现作业(1) | 应知 | 对色彩形成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 理论 | 1.情绪情感表现的分析 2. 声音、影像、文字的联想;  | 4 | 
| 应会 | 声音、影像、文字的联想; | 实训 | 1. 语言启发:诗歌、散文分析;  2. 经典广告分析  | 10 | ||
| 16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3.情绪情感表现作业(2) | 应知 | 色彩调配的方法 色调的概念  | 理论 | 1.情绪情感表现的分析 2. 声音、影像、文字的联想;  | 4 | 
| 应会 | 能根据某一事物(图像、声音、影像、文字等)展开多方向的形象联想; | 实训 | 1.音乐启发 2.节奏、旋律分析 3.声音和图像的通感分析  | 10 | ||
| 17 | 第八单元:意图表达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应知 | 意图表达。 | 理论 | 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4 | 
| 应会 | 自行确定一个可以延伸的主题,用文字、绘画、图像的方式综合表达。 | 实训 | 1.经典广告分析与再创造 2.选择一个经典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方向的再创造 3.鼓励运用综合材料手法,包括绘画、摄影、剪贴,装置均均可, 4.作业一件,规格不限 
  | 10 | ||
| 18 | 第八单元:意图表达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应知 | 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理论 | 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4 | 
| 应会 | 完成从基础到设计创意的进化。 | 实训 | 1.老师命题作业。(考试) 2.作业要求与上周相同。 3.作业一件,规格不限 4.作业时间:10课时 讲解、分析、讨论  | 10 | ||
| 教学流程图 | ||||||
| 教学单元 | 实 训 | 讲 课 | 考 核 | 小 计 |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 1.画面构成概述 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分析讲解  | 10 | 4 | 14 | |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 2.构图练习 (1)经典绘画作品与设计作品结构分析与简化临摹作业  | 10 | 4 | 14 | |
| 第四单元:形式研究 2.构图练习 (2)数码摄影(手机、相机)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  | 10 | 4 | 14 | |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1. 经典绘画作品语言分析与临摹  | 10 | 4 | 14 | |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1)  | 10 | 4 | 14 | |
| 第五单元:语言研究 2.绘画语言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2)  | 10 | 4 | 14 | |
| 第六单元:材料研究1. 材料分析 (1)材料的视觉特性 (2)材料组合节奏关系  | 10 | 4 | 14 | |
| 第六单元:材料研究2. 材料与造型 (1)平面作业 (2)空间装置作业(实物、简单塑型材料)  | 10 | 4 | 14 | |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1.形象的联想作业 2.情绪情感表现作业  | 10 | 4 | 14 | |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2.具象到抽象 | 10 | 4 | 14 | |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3.情绪情感表现作业(1) | 10 | 4 | 14 | |
| 第七单元:想象表现3.情绪情感表现作业(2) | 10 | 4 | 14 | |
| 第八单元:意图表达 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10 | 4 | 14 | |
| 第八单元:意图表达 1.主题作业 2.个性认识与表达实验  | 10 | 4 | 14 | 
(一)、评测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平时成绩占70%
2、课末随堂考试占20%
3、平时的速写作业占10%
4、附加分(主要来自完成布置作业量以外作品)
(二)、平时成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完成所有布置的作业量;
(2)平时出勤率合格:出率十分重要,无论习作如何,低出率和(或)习惯性的迟到都会对分数有所影响。允许三次有正当理由的缺席,以后的每一次缺席都将影响、降低期末分数。迟到十五分钟以上算作一次缺席。缺席课上的作业仍要完成。自我辩解将不予考虑。
(3)如果完成了所有的作业,而且按时上课,但花费的努力和得到的结果都一般的话,将会获得及格。如果想要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要看他们课内外习作中体现出来的额外努力以及学习态度。除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我们在决定学生们最后分数时还要考虑态度、考勤情况、准备工作、课堂参与程度、创造性、冒险性等。请记住,勤奋会被表扬并予以考虑一定的加分,但不能保证得到高分,也不是决定成绩的唯一标准,一般控制在5%以内。
(三)、课末随堂考试:
1、就前面所上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的考核,一般来说主要是进行20个课时左右的中期作业,从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考核
2、时间为课题的最后20课时。
(四)、分数情况:
等级1:优秀。
1、水平:高,超过教师的要求
2、创造力:作业之外另有造诣,体现其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3、影响:对整个班有带动作用。
4、合作:能持久领导所有的小组活动,有主动性
5、个人进步:明显,有不断提高
等级2:优良
1、技术水平:能做到精确、完整、符合教师的所有要求
2、创造力:在成功欲望的驱使下有较好的创造力
3、影响:对小组活动中表现较好
4、合作
5、个人进步:分数上有所提高,外界鼓励较有效
等级3:良
1、技术水平:勉强达到要求,有鼓励的必要
2、创造力:不确定,有时有
3、影响:较中庸,但没有负面作用
4、合作:小组活动没有效果,纪律一般
5、个人进步:很一般,没有稳定的分数
等级4:及格
1、水平:没有完成教师的要求所有的作业
2、创造力:缺乏
3、影响:各有不同
4、合作:有时好,有时不好
5、个人进步:不明显
等级5:不及格
习作无法令人满意,该成绩的学生建议其重修。
七、教学说明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熟练运用能力为目标。其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
教学创新思想拓宽了课程的范围,每一步对树立学生的形、体、色概念和培养塑造技巧都具有性与整体性,在教学上解决表达方法、思维方法。对基础课程和专业后续课程有重要实践意义。
2、教学方式的创新
(1)打破传统的“素描”“色彩”的分科规范,在教学设计上把素描和色彩统一成完整的视觉造型表现的大思路。
(2)打破传统的纸上作业模式,大量运用实物拼接、拼贴等方式,深入分析和体会平面、体积的造型和结构关系。
3、课堂组织:
采用整体互动方法,以学生能力训练结合专业岗位要求带动综合实例作为贯穿始末的引线。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创作与学习当中,开发学生想象的能动性,尝试与自己的想象对话,形成他们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八、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素描·色彩》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94-1170-8
2、参考书《素描基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ISBNF—80526—915·285
《现代素描造型艺术》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8—2010—35—1
《设计素描》领南美术版社ISBN7—5362—2215—7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