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 |
| 作者:紫砚斋 提交日期:2007-6-27 18:24:00 |
谈到投资,无可回避地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世人眼中的“股神”、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1956年,巴菲特从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成为拥有440亿美元财富的世界第二大富翁。巴菲特40年来选的股票有22只,投资61亿美元,盈利318亿美元,平均每只股票的投资收益率高达5.2倍,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惊人的选股神话。
更不可思议的是,巴菲特赖以创造超级财富和惊人业绩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他认为,“在投资中,如果高等数学是必须的,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我从来没发现高等数学在投资中有什么作用。”他甚至告诉投资者们:“投资要成功,你不需要研究什么是β值、有效市场、现代投资( 17.86,-1.12,-5.90%)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是新兴市场,事实上大家最好对这些理论一无所知。”
在巴菲特的家里和办公室里,都没有电脑,甚至连计算器一类的东西都没有。他认为这类东西没什么用,因为他所需要做的工作没有那么复杂。巴菲特有一个简单的投资理念:“欲成非凡之功,未必需做非凡之事。”
巴菲特称自己“从来没见过能够预测股市走势的人”,那么被称为当代最成功投资者的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呢?
“我们的投资仍然是集中于很少几只股票,而且在概念上非常简单: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喜欢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出错。”巴菲特如此阐述他的基本投资策略。
“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惟一机会。”
“如果我的公司投资机会范围非常有限,比如,仅限于那些在奥马哈这个小镇的私营公司,那么我会这样进行投资:首先,评估每一家公司业务的长期经济特征;其次,评估负责公司经营的管理层的能力和水平;最后,以合情合理的价格买入其中几家最好的公司的股份。我当然不会想把资金平均分配投资到镇上每一家公司。因此,为什么对于更大范围的上市公司,就非得采取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且既然发现伟大的公司和杰出的经理是如此难寻,那为什么我们非得抛弃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的投资策略?我们的座右铭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确实取得了成功,那么就不必再做新的尝试”。
“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大大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集中投资于优秀企业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实际上,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什么样的股票值得我们长期持有?
股票市场并非零和游戏,也不是只有从别人的口袋中掏钱才能盈利。战胜市场,战胜庄家,战胜基金,是热门投资书籍经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场真正的敌人却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贪婪、恐惧,害怕困难,不能坚持原则,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勇气,没有目标和信念,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深度解剖并清晰地认清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成功投资者致胜的法宝就是战胜自我。
人性的弱点埋藏在灵魂的深处,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防范,同样的错误总会在投资决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错的驱动力也永远不能消除。要战胜敌人,首先要认清敌人。清楚自己的弱点所在并克服它,你才会在投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贪婪与恐惧
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使投资者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恐惧又占满了投资者的脑袋。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惧怕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当投资者因贪婪或者受到惊吓时,常常会以愚蠢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追涨杀跌是贪婪与恐惧形成的典型后果。
巴菲特有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无人对股票感兴趣之日,正是你应对股票感兴趣之时。”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就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往往会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低迷时,是进行投资的好时机,但是由于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显现出悲观情绪,媒体也是一片空头言论,大多数投资者因为羊群效应的心理,即使是最优质的股票被大幅低估,也不敢问津。市场高潮来临时,则正好相反。
在股票选择上也存在羊群心理,对那些市场热烈追捧的热门股票,即使是投机性很强价格已经很高,投资者依然不顾一切地买入。而被市场一时低估的真正优质股票,投资者因为冷门而没有买入的信心。巴菲特说:“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远远胜过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
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投资者的普遍心理,急功近利也就往往成为通病。股票买入后一两个月没有涨就忐忑不安。看着别的股票不停地上涨,而自己的股票原地踏步,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即使亏损也马上换股。但刚抛出后它却又涨了,而买进的股票又陷入亏损。这样的错误一次次不断的重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快即是慢,慢即是快。“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他十分钟。”巴菲特这样告诫投资者。
一叶障目
缺乏战略性思维,只看到短期一时的得失,而忽略长期的利益或损失。只看到股票一部分的优势,而看不到潜在的重大危机。站在战略性的高度去思考,很多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战略性的思维,才能使我们大赢。对此,巴菲特总结为“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侥幸心理
许多投机性的股票连续大涨,投资者经受不住暴利的诱惑,总希望最后接棒的不是自己,而命运却常常捉弄他们,结果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碰运气是获胜的最大敌人。所以巴菲特称自己“宁愿得到一个可以确定会实现的好结果,也不愿意追求一个只是有可能会实现的伟大结果。”
过于自负
许多华尔街顶尖的专业投资人对价值投资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能把握市场的每一次机会。他们的确有渊博的知识,有极高的智商,有敏捷的思维,但却被大部分看起来保守木讷的价值投资者所击败。国内有一些价值投资者,自以为是,总希望能独辟蹊径,最后误入歧途,结果可想而知。
聪明反被聪明误,老老实实按照一定的理论实践,远比自己乱来好。
缺乏信心
自负和自信是相对的。不能过于自负,也不能没有自信。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简单易懂的企业,经过深度透彻的研究,我们应该有自己判断的信心。不必因为其他信息的干扰或者暂时的市场低估,就推翻自己的结论。
厌恶损失
心理学实验证明,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远比同样强度的获利所得到的快乐强烈。因此投资者内心有一种尽力回避损失的潜意识。这种心理在投资活动中表现出来就是对损失的强烈厌恶,只要亏损一点点,心里就不能忍受,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杀跌行为。
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与投资者的个性相关,这种投资者面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比较差。经常由于决策的迟缓而导致机会的丧失,或者是反复的追涨杀跌。
孤 独
人是群体性很强的动物。相对于占绝大多数的短线投资者,以及股票市场的投机炒作,价值投资者是孤独的。能否承受这种孤独,是能否坚持长线投资的关键。
耐得住寂寞的投资者,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巴菲特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
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
1. 第一条规则: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规则:不要忘记第一条.
2. 困难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摆脱旧思想
3. 大多数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4.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5. 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6. 价值评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7. 我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8. 我宁愿得到一个可以确定会实现的好结果,也不要追求一个只是可能会实现的伟大结果.
9. 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向导
10. 恐惧是盲从投资者的敌人,却是理性投资者的朋友.
11.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12.从短期来说,股市是一个投机票,从长期来说,股市是一个称重机
13.我从来没见过能够预测股市的人
14.乐观主义才是理性投资的大敌.
15.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
16.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
| 如果你想听投资大师巴菲特言传身教的话,你需要花费10万美金左右购买一股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然后每年到美国中部一个名叫奥马哈的小镇上去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听巴菲特给你讲述投资的心得和哲学。每年的股东大会,无论是华尔街的重量级券商,普通美国投资人,还是欧洲、亚洲等地的巴菲特迷们,一大清早就会排起长龙,希望能够有个好位子。而每一个人都会在会后得到满足,大师的话如醍醐灌顶。 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买的起价值80万元人民币一股的伯克希尔的股票,不是所有的人能够不受时空和金钱的,去大师身边聆听他的亲自教诲。作为中国的投资者,我们多是通过报纸、书籍努力去了解大师。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关于他的任何言论,在浩瀚的文字中贪婪地求知。然而,我们依然在重复着自己经常犯下的错误,我们的投资收益依然徘徊在同期指数的涨幅之下。我们还是在不断责怪市场的愚蠢、公司对于股东的欺骗、相关利益人的鼓呱噪,我们只是记住了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某个片断然后急功近利的去使用,我们仍然处于投资的混沌状态。 《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一书把巴菲特50年的投资经验总结和梳理成几大原则。作者有专业的背景,也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在本书中,就投资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从选股原则到操作原则,从情绪管理到资金管理。这不再是一部简单纪录生平的巴菲特传记,也不再是堆砌巴菲特投资理论的应景小册,而是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教科书。正是这些原则的应用,让他用13.8个人,取得了39年投资赢利2595倍的投资纪录。 先睹为快,看看投资大师巴菲特系统的投资原则吧: 选股原则:寻找超级明星企业。这个原则好理解,俗语说:擒贼先擒王。 估值原则:长期现金流量折现。这话实在是太专业,我冒昧的解释一下,就是要先算好企业的内在价值。 市场原则:市场是仆人而非向导。实际上也是我们常说的,要做市场的主人,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巴菲特专门强调: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是需要长时间的。 买价原则:安全边际是成功的基石。安全边际又是个专业术语,他认为“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实际上是要我们在价格低于价值到一定幅度的时候来进行投资。这和估值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判断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组合原则: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到底是集中还是分散,现在也没有定论,不过巴菲特的一句话还是有些道理,他对于集中和分散的评价是: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我想,股票也是这样吧? 持有原则: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巴菲特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这句话虽然有情绪渲染的成分,但是却充分表现出了巴菲特在投资时的耐力和定力。 以上六大原则,涵盖了从选股到最后投资操作获利的全过程,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投资方法的总结。我们以前可能对其中的某个原则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很少有人系统的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进行研究,看来作者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在书中,你随时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涉及到巴菲特的其他著作精彩观点的精炼引用。专业的投资者,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一些涉及到专业问题的解释和阐述,而业余的投资者,可以看看一些经典的格言和案例,在实践中去体会他的投资心得。因此这是一部少有的精炼的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教材和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