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2025-09-24 11:07:01 责编:小OO
文档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备课

教案年级:五年级    主备教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二、单元重点:

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三、单元难点:

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论发展初期即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故这类随机现象通常又被称为古典概型,本单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都属于古典概型问题。

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主要是指算术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教科书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即中位数在数值大小上处于一组数据的最中间,主要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中等水平,并且不受偏大或偏小等极端数据的影响,对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中等水平很有帮助。

在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科书在编排上采取了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如例4和例5,列出的一组数据都是7个,即奇数个数据,从而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然后把7个数据变为8个,最中间就有两个数据,引出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教科书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五、教学策略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2. 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厘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教案年级:五年级    主备教师:

第一课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玩游戏引入)。

1、游戏规则:双方轮流按顺序报数,每人每次最多只能报2个数,谁抢到6,谁就是赢家。通过游戏,学生发现秘密:谁先报数就一定会输。

师:用什么办法决定让谁先报数才算公平?

预设:石头剪刀布、丢硬币、转转盘、掷色子……

2、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从可能性的角度观察。问:图中的游戏的各种可能性相等吗?游戏活动参与的各方是否公平?(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的结果。)

二、新课学习

(一)研究丢硬币体验等可能实事件

师:丢硬币公平吗?为什么?(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在不确定现象中可能性大小问题。(揭题)

师: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数来表示。谁知道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0.5)

师: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数表示?(都表示一半)

师:如果用表示,那么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呢?

师: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你能进一步来分析丢硬币是公平的吗?

师:估计掷10次、30次、50次硬币,正面朝上可能会有几次?

师: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5÷10=0.5,15÷30=0.5,25÷50=0.5)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结果会不会是这样。

操作要求:

1、同桌合作,一人掷硬币20次,另一人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2、试验结束后,前后桌合作,统计共掷硬币4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

3、小组长用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次数除以40的商

师:把我们的比较结果与0.5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一组数学家研究的数据   

师:现在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操作的结果跟可能性大小往往会有差距,但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实际操作的结果就会很接近,如果试验的次数再不断增加,就会越来越逼近。

师:数学家抛了八万多次,老师计算了一下,如果每5秒钟抛一次,也要五天五夜不吃不睡什么都不做的去抛,如果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最少也要10天,想到这里时,老师就被数学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感动了,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感动了我?

(二)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研究转转盘

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报数是公平的,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想把同学们分为n组,再从其中的一组中选一名代表与老师比赛。(几组要看班级具体的人数而定,选代表时,可以课前把学生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再用抽签的方法选出代表)

出示:转盘图(略)

师:用这个转盘公平吗,为什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造成游戏的不公平)怎样比较公平?

出示:转盘图(略)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现在你们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用转盘确定了一组)

2、研究抽签

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觉得跟一大组人玩还比较浪费时间,想在这个大组里抽签抽选一个特邀代表跟老师玩,用抽签的方式公平吗?

师:现在在这一组中,每个同学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还没有确定你们这一组呢?

师:这里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抽出一名学生上来玩一玩)

师: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还有可能被抽到吗?抽到xx的可能性大还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

3、研究扑克牌

出示A、2、3、4、5、6,6张扑克牌,其中有3张红桃,3张梅花。

师:老师规定抽到A我先报数,抽到其余5张你们先报数,可以吗?

师: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谁先报数吗?

师:这些不同的游戏规则有没有共同的地方?()说一说这里的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师:设计一个规则,让老师报数的可能性是你们的两倍,能设计吗?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玩抢6游戏,发现游戏的不公平,我们就研究并创造了一些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 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案年级:五年级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案年级:五年级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 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 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 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案年级:五年级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中位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

36.834.725.824.724.624.1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 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   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 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