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考点练习
2025-09-24 11:05:57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考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

(4)来了很多宾客。(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4]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

(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

语段二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④,欲得饮⑤,饮于河、渭(wèi)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⑦。未至⑧,道渴而死⑨。弃⑩其杖,化为邓(dèng)林B11。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④渴:他感到口渴。⑤饮:喝。⑥河、渭:黄河与渭河。⑦大泽:大湖。⑧未至:没有赶到。⑨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⑩弃:遗弃。B11邓林:桃林。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故为精卫

为:①化为(  ) ②因为(  )

(2)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①走路(  )   ②赛跑(  )

(3)河、渭不足

河:①河流(  )  ②黄河(  )

(4)道渴而死

道:①路途中(  )  ②道理(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

(1)目标远大(  ) (2)气魄非凡(  )

(3)不自量力(  ) (4)追求光明(  )

(5)意志坚强(  ) (6)决心坚定(  )

[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______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

(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的愿望。(多选)

①探索自然    ②征服自然

③坚韧不拔    ④爱好和平

(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__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___)。

①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②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

5.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

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C.“吾年七十,欲学”中“欲”的意思是想要。

D.“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意思是:为人臣子可以戏弄自己的国君。

[2]少年儿童的学习正处在   的阶段。

A.如日出之阳 B.如日中之光 C.如炳烛之明

[3]师旷用____(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方式向已经____岁的晋平公说明了自己对晋平公想再学习的看法。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陪  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父适他往。(   )

A.合适 B.恰好 C.舒适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

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誼(xuān):忘记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 (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

A.《三字经》 B.《山海经》

[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   溺:  _______________ 

故: 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

[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少女:_________  故:__________  溺:__________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上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外类文阅读。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

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有一人”指的是________。

[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   ”画出来。

[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

C.兽见之皆走 皆:都。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