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下)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牛静静(科左后旗委党校 内蒙古通辽 028100)
摘 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没有变。我国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本文将从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回顾,总结经验,见证祖国70年的辉煌,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坚定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历程;成就;经验
大家知道,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是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国家产生以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社会制度是在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低下时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后来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制度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根本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只是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一个必备的坚实的基础,只是开创和展现了一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由于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缺乏、各项制度不够成熟等原因,加之世界新经济变革、科技、社会变迁的加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迫切问题,如何来发展中国,这是摆在中国党人面前新的、更为现实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结合世界形势发展的新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党人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才被从理论上逐步明确阐述、实践上大胆稳步的实施。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强调改革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要使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于对外开放,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搞建设“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落后不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也是改革,改革需要继续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时,对改革开放指导思想也更加明确,指出: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最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相应的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
的开放。在党的十三大上,把改革开放正式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与四项基本原则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此后党的改革开放思想内容不断丰富,并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为中国能够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时代发展不会停步,改革开放没有止境。党的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深化新时期。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不仅面临观念更新、转换等老问题,而且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利益调整等一系列新问题,改革更需要坚强的动力、毅力、定力。
40年改革开放成为我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成为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程度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40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结论的最好证明。正如总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17年10月[2]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02版,2018年12月19日
[3]人民日报理论部编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10月
[4]李振宇.历史转折中的社会主义改革.长白学刊,1998年2月[5]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6]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7]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性变化,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氏族制度。恩格斯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10月1日,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转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岁的生日。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辉煌,70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盛和辉煌成就。在今天,这一特殊的历史史刻,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祖国70年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总结经验,继续为夺取新时代中国
壮丽 年 奋斗新时代
(下)国内刊号C N61-1499/C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一、回顾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
70年里,我国经济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建国初期至1957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从一种经济形态走向另一个经济形态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形态由旧中国的经济形态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建国初期,由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与战争,导致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但是,1950年,我国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以及社会改革。尤其是通过土地和接受国民的财产使我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转折。
二是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时期。1952年,我国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历史的最好水平。从1953年开始,我国又进行了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到1956年,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2年到1956年4年间我国实现了GDP平均每年增长10.9%。这4年间,农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25.8%,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快提高。
第二阶段。从1957年到1978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经历曲折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主要是两次运动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一是1957年冬开始的“大跃进”,随后在1958年全国各条战线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同年8月,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农业上,农业产值大幅度减少,原有的正常的经济体系也遭到破坏,原有的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99%的农民加入到组织中来。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又面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直到1960年冬,才迎来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转变时期,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由此引起大调整,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和果断的措施,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1月召开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工作会议,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直到19年,国民收入的绝对量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二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迅速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全面发动的标志。从1969年4月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为第二阶段。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武装政变的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从1973年十大到1976年十月为第三阶段。1974年初,、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
1976年10月6日,和叶剑英、李先念等代表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反集团,结束“文化大”,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7年国家由乱到治 ,经济开始复苏,大批在期间被的干部得以重新工作,从而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文化大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进展。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速仍为6.1%,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中国走上了更加务实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开始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在指导下,困扰中国多年的粮食问题得到大幅度解决。中国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并得到普遍推广,经过农村改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生产也大幅提高。1979年7月15日、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92年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并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等重要观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978年中国GDP为4.9%,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平均人均GDP 的22.1%。2003年中国GDP为15.1%,中国人均GDP占世界平均人均GDP的73.7%。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距迅速缩小。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转折性变化。2008年,中国GDP总量达到30.07万亿元,中国在GDP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总结经验、砥砺奋进
1.坚持中国党的领导
70年的历程证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就在于执政党的领导,在于中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于执政党的正确经济思想指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代表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国执政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70年我国经济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3.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问题关乎命运,国家的命运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义社会便迅速建立起来,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也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如火如荼地进行,也才能铸就祖国今日的辉煌。
壮丽 年 奋斗新时代
14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