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墙体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2025-09-24 11:07:36 责编:小OO
文档
墙体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大模板等结构形式的墙体钢筋绑扎工程。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成型钢筋或网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钢筋或点焊网片。

    1.2  拉筋和支撑筋: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时,在两片钢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以便固定上下左右钢筋间的距离。见图4-8(a)、(b)。拉结筋如图4-8(a)所示,l为两网片之间的距离,绑扎时纵横间距不大于700mm。但这种形式的拉结筋只起到拉而不能起撑的作用。为了保证墙体双层网片正确位置,最好采用梯形支撑筋,如图4-8(b)。梯形支撑筋是用两根竖筋(用墙体竖筋同直径同高度)与水平筋焊成梯形,绑在墙体两排钢筋之间起到撑的作用,间距1200mm左右。图中H为墙体竖筋高度,h为墙体横筋间距,c等于混凝土墙体厚减去保护层。

    1.3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1.4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1.5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  作业条件

    2.1  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网片应有加工厂出厂合格证,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2  钢筋或点焊网片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堆放,网片立放时需有支架,平放时应垫平,垫木应上下对正,吊装时应使用网片架吊装。

    2.3  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钢筋不得使用。

    2.4  检查网片的几何尺寸、规格、数量及点焊质量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2.5  外砖内模工程必须砌完外墙。

    2.6  应将绑扎钢筋地点清理干净。

    2.7  弹好墙身、洞口位置线,并将预留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3.l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

    3.1.1  工艺流程:

    修改预留搭接筋    →    绑立筋    →    绑横筋    →    绑拉筋或支撑筋        

    3.1.2  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3.1.3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拉筋直径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600mm,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拉筋宜适当加密。为保持两排钢筋的相对距离,宜采用绑扎定位用的梯形支撑筋,间距1000~1200mm 。

    3.2  剪力墙采用预制网片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

    修理预留搭接筋    →    临时固定网片    →    绑扎根部钢筋    →    绑门窗洞加筋    →    绑拉筋或支撑筋    

    3.2.2  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按图纸要求将网片就位,网片立起后用木方临时固定支牢。然后逐根绑扎根部搭接钢筋,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绑3个扣。同时将门窗洞口处加固筋也绑扎,要求位置准确。如门窗洞口处预留筋有位移时,应作成灯插弯(1∶6)理顺,使门窗洞口处的加筋位置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3  剪力墙钢筋搭接墙内水平分布筋的搭接详图见图4-9。墙内竖向分布钢筋,当为一级抗震的剪力墙,所有部位和二级抗震剪力墙的加强部位,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超过50%。其它剪力墙的钢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满足表4-8的规定。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表4-8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20    C25    C30    

1    Ⅰ级钢筋    35d (30d)    35d (30d)    35d (30d)    

2    Ⅱ级钢筋 (月牙型)    45d    40d    35d    

3    Ⅲ级钢筋 (月牙型)    55d    50d    45d    

注:l. 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增加5d采用。

        2. 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3. 括号内数字为焊接网片的搭接长度。

    3.4  剪刀墙钢筋的锚固

    3.4.1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4.2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

    3.4.3  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e′不能小于设计要求。

    3.4.4  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小于150mrn的构造箍筋。

    3.4.5  剪力墙洞口周围应绑扎补强钢筋,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5  剪力墙钢筋与预制外墙板连接:外墙板安装就位后,将本层剪力墙边柱竖筋插入预制外墙板侧面钢筋套环内,竖筋插入外墙板套环内不得少于 3个,并绑扎牢固。

    3.6  剪力墙钢筋与外砖墙连接:绑内墙钢筋时,先将外墙预留的φ6拉结筋理顺,然后再与内墙钢筋搭接绑牢。

    3.7  全现浇内外墙钢筋连接绑扎构造。

    3.8  修整:大模板合模之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浇混凝土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整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性能,焊条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钢筋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4.l.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钢筋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焊接规程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  钢筋网片漏焊、开焊不超过焊点数的2%,且不应集中。

    4.2.3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每个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4.2.4  箍筋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5  钢筋点焊焊点处熔化金属均匀,无裂纹、气孔及烧伤等缺陷。焊点压入深度符合钢筋焊接规程的规定。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 0.1d,且不大于2mm。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宽度不小于0.1d,长度不小于0.5d。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9

                            钢筋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                   表4-9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网的长度、宽度    ±10    尺量检查    

        焊接    ±10        

        绑扎    ±20        

        间距    ±10        

        排距    ±5        

        焊接    ±10        

        绑扎    ±20        

        中心线位移    5        

        水平高差    +3  -0        

    受力筋保护层        尺量检查    

5.1  绑扎钢筋时严禁碰撞预埋件,如碰动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

    5.2  应保证预埋电线管等位置准确,如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但一定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严禁任意切割钢筋。

    5.3  大模板板面刷隔离剂时,严禁污染钢筋。

    5.4  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踩钢筋,掰动及切割钢筋。

6.1  水平筋位置,间距不符合要求:墙体绑扎钢筋时应搭技高登或简易脚手架,以免水平筋发生位移。

    6.2  下层伸出的墙体钢筋和竖直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绑扎时应先将下层墙体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如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大时,应征得设计同意进行处理。

    6.3  门窗洞口加强筋位置尺寸不符合要求: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位置调整,绑扎加强筋时应吊线找正。

    6.4  剪力墙水平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认真学习图纸。在拐角、十字结点、墙端、连梁等部位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下列质量记录:

    7.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7.2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7.4  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7.5  焊条、焊剂合格证。

    7.6  成型网片出厂合格证。

    7.7  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7.8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