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小班绘本阅读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5-09-24 11:07:19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小班绘本阅读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陈佳

小班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讲述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的途径。而绘本阅读由于它自身内容的生动丰富,图画色彩的鲜艳有趣,更受孩子的喜爱。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体验绘本讲述活动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目前需要关注、研究和实施的主要内容。有效性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绘本:“绘本”是一种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读本,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本课题试图在已有的绘本作品中选择与筛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它将会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它将会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版面大而精美,插图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功能,更能强调主题内容的表现。我们还将让这些优秀绘本作品融入我们的主题活动,既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又丰富与完善的主题,通过对其内涵进行功能性的开发,让幼儿不断地获得丰富经验与情感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小班实施绘本阅读活动,有效性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指在讲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幼儿的心里活动,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发展幼儿、完整表述的能力。 

  一、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开展绘本讲述活动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提问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实施绘本讲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提问缺乏针对性,没有实际意义。 

  很多教师认为,小班孩子年龄小,提问不能太复杂,所以,问题都提得浅显、空泛,能力强的幼儿不假思索就可以说出问题的答案,能力弱的幼儿就跟着“顺插屁”,表面上看,活动氛围很浓,幼儿积极性很高,各个抢着回答问题,却不知道,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回答出问题而开心,而是觉得大家一起复述同一句话很好玩。最终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形成不良的课堂回答习惯”,丧失了提问的意义。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老师往往会怕孩子学的快忘得也快,于是,在活动中就会反复提问,帮助幼儿加深活动内容。如:在绘本《毛毛虫去散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反复问幼儿“遇到几只瓢虫呀?遇到几只蝴蝶呀?遇到几只小鸟呀?……”这样的提问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加深记忆,反而会使幼儿搞混数量,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实,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实导致他们记忆的速度快,但是,第一记忆也是十分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活动兴趣,正确记忆。 

  (二)提问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答非所问。 

  只要接触过小班孩子的老师就不难发现,小班的孩子无论能力大小,毕竟年龄还小,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教师的提问就要贴近幼儿生活,只要稍有偏离,孩子们就会跟你天马行空,让你处于尴尬的局面。如:在《遛狗》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遛狗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的回答是“就是有六只狗,所以叫六狗”。 

  (三)提问缺少互动性,不能很好得体现孩子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互动式提问能为师幼的交流与对话提供良好的平台,反之,只能导致幼儿被动地、一味地回答没完没了的问题,换位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你喜欢参加吗? 

  二、在实践中研究对策 

  在小班开展大阅读教学活动,想要做到有效提问,必须根据活动的具体目标以及班级幼儿的发展特征认真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适宜性与适时性,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幼儿思考、讲述;最后,对于各种问题的回答,教师要给与相应的评价。 

  (一) 提问设计的适宜性 

  如果要让所设计的提问更好的促进师幼互动,老师还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所需,注意提问需适合幼儿的能力发展,并要对他们形成一定的挑战性,稳抓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了解活动的具体目标以及活动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针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选择好提问方式,既该怎么问?如果是了解画面内容,就可以用“是什么”;如果是理解画面内容,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知识内容,就可以用该怎么办呢?” 

  (二) 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1、“启发”式提问: 

  在讲述的第一课时中,导入部分用的最多的提问方式是启发式提问。如:在绘本讲述《熊熊》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运用幼儿的生活经验感受进行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很感兴趣的。 

  2、“前后联系”式提问: 

  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需要,引导孩子们联系读本的前后线索,在读本的逐页阅读时,我注意了内容的前后联系,并提出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可使幼儿尝试到有序地观察和讲述,并结合观察到的进行大胆联想。 

  3、“关注细节”式提问: 

  画面细节的关注,可以帮助幼儿对存在表面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由此引导幼儿能够始终集中注意、层层递进的进行深层思考。如:在《我喜欢跳》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小动物的面部表情,然后问小动物的心情怎样,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灵活机动”式提问: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经常出现不如愿就不想加入到活动中来。如:在《我喜欢跳》的活动结尾部分,我提议:让我们来学学袋鼠跳跳跳吧!一一小朋友就像没听到似地,于是,我带领其余小朋友跳到他跟前,用袋鼠的口吻问:“我喜欢跳,你喜欢跳吗?”一一立马回应:“不,我喜欢飞!”“好的,我们来学鸟儿飞飞飞吧!”我的话音还未落,就见一一小朋友眉开眼笑地飞了出去。一次提问,收到了双重功效,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5、“因人而异”式提问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要让他们在同一个活动中都取得进步,就必须因材施教。把不同的问题分布到不同能力孩子的身上,确保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获得成功表现的机会。 

  6、“互动”式提问: 

  互动式提问是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的多回合交流,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进行思考,活跃幼儿的思维,有效的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在此方式下,幼儿的表述以及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而且方法也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追问式提问

这是一种逐层深入式的提问方式,增强幼儿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

例如:《好饿的小蛇中》,教师在让幼儿观察小蛇第二次找到香蕉时,问:“小蛇继续扭来扭去找吃的,它发现了什么?”(香蕉)“这是一根怎样的香蕉,你能用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吗?”(黄黄的香蕉,弯弯的香蕉)“弯弯的香蕉像什么?”教师追问(弯弯的香蕉像小船、像月亮、像弓箭)“这是一根黄黄的弯弯的像小船的香蕉,小蛇看到了会怎样做呢?”(张大嘴巴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变成了什么蛇?”(香蕉蛇)整个活动的提问都是追问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把话说完整,将原有经验系统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