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烹饪美学论文
2025-09-24 10:56:39 责编:小OO
文档
                   烹饪美学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每个地方的菜色都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逐渐形成各自独有的体系。从全国各地的菜色中,你品尝的不仅仅是它们的美味,还可以了解孕育其中的不同文化 ,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外面去吃,但是外面的食品不一定健康。虽然现在大家都比较忙,但是在家烹饪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生活方式,你在享受它时,也会增加和家人的沟通,可以说它是一条无形的纽带。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生活节奏;健康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我非常喜欢烹饪,平时在家的时候自己喜欢尝试做各种菜。所以说我非常想选烹饪美学这门课,但是从开始可以选课时,就一直没有抽到。知道今年才抽到,我很开心我可以选修这门课。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以食为天”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两句话,说的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还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我国饮食文化不仅对亚洲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间接的对欧洲,和美洲等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的饮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以食为天”重养,重味,重理,重食。重食。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镶嵌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二、对中国菜系的了解

    中国“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的特色也各有千秋。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我们称他们为菜系。分别是四川菜系、 山东菜系 、江苏菜系、 浙江菜系、 广东菜系 、湖南菜系 、福建菜系 、安徽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的健汉;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在菜系中我最喜欢的是川菜。四川菜系。分为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的上河帮、川东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川南自贡为核心的小河帮。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鲑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中六大名菜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

三、我与烹饪

    烹饪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平时放假在家的时候我很喜欢自己做一些吃的,大家都说我做的菜可好吃。而且我还在“美食天下”这个网站上注册个一个名,在哪个美食网站上大家都把自己做的菜发到网上,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我很喜欢这个网站,而且我也学会了很多菜。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我的拿手菜。

    1、麻辣口水鸡

    原料:琵琶腿三只、葱姜大蒜、八角、麻椒、香叶、桂皮、熟芝麻。

做法:1鸡腿洗净,用少许盐和料酒抹匀,腌制10分钟;锅中注入没过鸡腿的水,添加葱姜和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中火煮6分钟;关火后盖上盖子大约10分钟,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5分钟,捞出沥干水分,手撕成条;用生抽、糖、醋、味精调个味汁浇在鸡肉上;取一只干净耐热的碗,放入辣椒面和少量盐;另起锅烧热,放两大勺植物油,放入麻椒、葱姜蒜、八角、麻椒、香叶、桂皮小火慢炸出香味;用滤网过滤,把热油倒入盛放辣椒面的碗中,调和均匀;取两勺炸好的麻辣、红油淋在鸡肉上,撒少上香菜段和熟芝麻即可。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鸡腿不要煮过头,断生即可关火,这样鸡肉才会细腻紧滑,脆脆的不容易散烂;炸香料的时候,一定要用小火慢炸,不要干锅;麻椒(花椒)和辣椒面的量根据自己的嗜麻辣程度自由掌握。

    2、水煮肉片: 

     材料:猪肉(或者牛肉)瘦肉250克、白菜(或者其他时令蔬菜,在四川通常使用莴笋)200克郫县豆瓣50克(3汤匙)、料酒25克(1.5汤匙)、淀粉25克(1.5汤匙)、盐2克(约1/2茶匙)、鸡精少量、干辣椒10克、花椒20粒、葱适量、肉汤400克、油100克、酱油3克(1茶匙)、糖5克(1茶匙)、蒜4瓣(去皮,切成末)、姜5克(切末)

做法:将瘦肉切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0.3厘米厚的大薄片(只是大概,不用严格衡量,总之薄一些会比较好),如果觉得不好切,可以将肉放入冷冻室稍冻,待肉有点硬时切开,用淀粉、料酒、盐和少量水将肉拌匀、腌制一会待用。白菜洗净,叶用手撕成大片,白菜帮子用刀斜切成薄片;大葱洗净切成葱段;干辣椒用剪刀剪成段待用;郫县豆瓣剁碎待用;炒锅内倒入30克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用中火炸至呈棕红色,捞出待用。转大火,将葱段放入炒锅内炒香,再放入白菜炒断生,铺在大碗内待用;锅烧热,再倒入30克油,放入郫县豆瓣和姜末炒香,直到炒出红油;加入肉汤,烧沸;将腌好的肉片放入锅中,用筷子拨散,待肉片煮至散开变色时,加入酱油、鸡精、糖调味。

三、结束语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烹饪,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味觉、口感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我认为烹饪和美学是大家永远不会失去兴趣的一件事情。而且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对于烹饪大家也会越来越喜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