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证券投资课程论文
2025-09-24 10:56:23 责编:小OO
文档
证券投资课程论文:

2006年初—2010年初上证指数的宏观分析和技术分析(波浪理论)

班级:会计075  姓名:涂星  学号:20075070

摘要:对2006年初至2010年上证指数(999999)进行宏观分析,运用宏观经济指标和政治形势,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和国内经济政治。运用波浪理论进行技术分析。分析股市历史发展形势及未来走势。

关键字:上证指数、宏观分析、技术分析、波浪理论

一、宏观分析

(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1、国际政治关系

(1)世界力量对比向着均衡化方向继续发展,牵动国际局势的因素进一步多元化,国际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

(2)国际安全形势相对稳定,但基础薄弱,乱象纷呈,蕴含深刻危机。

国际政治关系的状况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由于历年外交关系比较稳定和良好,所以历年的股市也相对比较稳定。

2、国际经济关系

(1)本国对外贸易及进出口贸易

自2001年后,中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一直相对较好,尤其是在2003-2007年间,全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力支撑了中国外贸的迅猛发展。但是,这一状况自2008年开始出现逆转。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发展同步下滑,导致中国外贸2008年的国际经济环境指数出现恶化。进入2009年后,尽管世界各国的反危机措施对提升世界经济起到了相当作用,但我们的监控却表明,贸易环境指数在2009年呈现出更大程度的下滑,2009年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最为恶化的时期。

2009年前8个月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338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商品额达到730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2%,进口贸易额为607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为122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

受对外贸易萎缩的影响,2008年底股市证券价格下降到最低位16点。随后09年应为进出口贸易下滑的影响,股市虽然上升,但是涨幅一直很小,2009.8月也只是涨到3260点,相比07年的股市高峰低50%,股市仍然不景气,一直呈直线变化。到2010年股市开始下跌。

(2)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值有何变化,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价格及竞争力有何变化

  历年来汇率不稳定地变动着,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比较有利。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呈相对较好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证券价格。

(3)进口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变化情况,国际贸易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进程

进口关税税率的提高影响进口贸易额,从而减少对本国企业的竞争。有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

(4)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导致年底股价跌至低谷,一直到现在股市仍然处于较低点位。还未摆脱危机的乌云。

(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经济

1、股改试点导致股票大跌

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9月份进入全面展开阶段,随着“股改”题材的大肆炒作,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耗时近一年后,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当天收于1531.16点。一年涨幅累计超过50%。

    又半年后,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当天收于2017.28点。加起来,大盘一年半的累计涨幅高达100%。17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

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当天收于2536.39点,自2005年6月6日算起,大盘涨幅累计超过150%。

2、税收改革之印花税上调

    2007年5月30日夜,财政部宣布印花税上调,霹雳手段砸下沪市900点,大盘从4300点下跌到3700点。经过短短1个多月的调整,股市继续上扬,但是,出现了一个“二八现象”,就是只有20%的股票上升,而另外80%的股票与指数成相反的走势,反而“跌跌不休”。中国股市变成了指数牛市,中石化、工商银行等权重股不断创出新高,而其它多数股票成为牛市中的熊股。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6124.04点,累计涨幅为600%。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带领股指下跌,上证指数一度跌破4800点,中石油从48元一度跌到29元。

3、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

2006年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会比2005年更加严重,2006年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的国策。当前的宏观着重要做的是如何扩大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通过投资的增长,至少不能让投资下降,来保持投资一定规模的增长,来保持整个总需求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可见06年股市处于低靡状态,出现历史最低点位1100点右,之后经过大半年的调整,股市才慢慢恢复增长。

4、中国货币和财政

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弹性和余地的,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经济出现的变化。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易纲26日在出席“2010年陆家嘴金融论坛”时表示,中国的各种货币,目前都保持着弹性和余地,可以做到松紧有度。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需要吸取的教训是,必须要实行正确稳健的宏观经济。货币、财政都要稳健、正确、可持续。同时,各种工具要留有弹性、留有余地,使得在关键的时候,是有力的。汇率死盯住一种主要货币、零利率、及财政赤字过高,都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目前,中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0%左右;中国的各种货币,目前都保持着弹性和余地,可以做到松紧有度。而在需避免的情况中,随着近期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正式终结了自2008年年中以来人民币一直软钉住美元的,使得汇率的弹性和余地加大。

  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的背景下,如何维护中国的战略利益,从而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最有利于中国的一种安排,“中国是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受益国之一”。为此,要通过致力于国际合作,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来维护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只是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格局。

  不过,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为此,应当尽我们所能,维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 “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而是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要求中国在很多比较敏感的问题上,要处理好。比如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等,这样就可以尽量维护好战略机遇期,在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5、经济转型

(1)经济转型不等于经济减速

基于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一个基本判断是,经济转型的战略安排正在全面展开,经济转型不会简单等同于经济减速,因此未来的经济减速应该定义为小周期调整,而不是二次探底。虽然下半年A股市场可能还需要一次探底来释放对经济减速和导向的担忧,但经济和层面并不会像预期般悲观,所以尾随探底而来的,可能是一次超预期的大级别反弹。

(2)经济转型需求迫切

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驱动力是:传统经济增长驱动力向约束力转换,必须建立新的增长驱动力。就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层面而言,突出表现是支撑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增长的两大核心驱动力正在转变为约束力,即外部需求驱动的出口增长开始出现困境,经济增长所依赖的高资源消耗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正在快速消失。

"入世"以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FDI在华设立大量外资和合资企业,利用我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再出口,反映在贸易构成上就是,加工贸易顺差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直到2005年之后,反映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贸易才开始实现顺差。但在我国本土竞争力开始提升不久,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依赖型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出口增长空间在连续高增长之后受到制约,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部门储蓄率上升、消费倾向下降;而在高失业背景下,欧美等国开始对我国实行大力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之所以在出口领域建立竞争力,主要依赖价格低廉的要素投入,但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流动性泛滥驱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国内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已现。这意味着,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外需和内在成本优势,均在不同程度演变成制约因素,所以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受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股市会受到影响,股票价格下跌,未来股市趋势仍然下跌至一定水平,如果转型达到一定效果,则股市将有所上涨。

二、技术分析(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发展遵循着五浪上升,三浪下降的基本形态,从而形成包含八浪的完整周期,前面五浪所组成的波浪式股市运行的主要方向,后面三浪则是次要方向。

从2005-6的股市处于最低点(988.23点)即股市低靡期,也处于浪底直到2006年初一直平缓的增长到1128.24点,幅度很小,至2007、10涨至最高峰6124.04点。

从2006-1至2008-11上证指数呈一个完整的波浪图,包括推动浪1、2、3、4、5,修正浪a、b、c

浪底   2006.1     1128.24点

这五浪基本符合理想化的艾略特波动序列,1浪价值回归,但市场视为逃命机会,2浪基本面比第1浪更糟糕,但未创新低,3浪力度强大,最佳的基本面,往往出现延伸而且永远不是最短的一浪,4浪聪明人获利时,涨势中最辉煌的部分结束的信号,5浪基本面持续向好,次级股票大起大落,有时绩优股也被高估,市场整体背高估。

(一)推动浪

第1浪 (2006.7、 1730.70点)附近时,成交量及市场宽度出现明显的增加。但1浪只是整个市场底部的一部分,随后的二浪将会令市场认为熊市又再重现,大级别的第一浪是在价格指数经历痛苦的调整之后出现的,市场资金充裕,但经济仍处于不景气,不过未来前景

第2浪(2006.8.25   1565.46点)把第1浪的升幅吃进去的一半,以致在第2浪的终点是,市场无利可言。

第3浪(2007.6.1、4221.58点),奇迹!强大且宽广,各种资金纷纷介入,令供求关系失衡,基本面彻底改善,投资者的信心明显恢复,出现了最大的成交量及价格变动。

第4浪(2007.7.20、3809.点),其深度较小及运行时间较短,比较容易预测,这里的4浪较简单,没有复杂的波动。之后四个月一直快速上涨至5浪最高点。

第5浪,(2007.10.19、6124.04点)通常是产生泡沫的地方,市场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开始透支未来。五浪之后投资者应该离开抛售股票,应对股票下跌的趋势。

(二)修正浪

此处的修正浪属于锯齿形:

A 浪(2007.12.21,5101.78点)只是正常的调整,比5浪下降了1000点,有些散户可能仍然无视风险,坚决买入。A浪为接下来的B浪铺底。

B浪(2008.01.18, 5180.51点)此浪出现时市场大众会认为新一轮升浪展开,传统的波浪理论认为,B在技术上很少是强劲的,此处涨幅也很小,应证了理论,因此此处也不强劲。投资者需谨慎,股市随时可能出现大跌。

C浪(2008.10.31,16.93点)此处下降C浪极具破坏性,差一点突破第一浪水平,此时投资者在这个跌势中除了抛售套现,别无他法。此C浪呈锯齿形。只有当股市回升后才能判断此处是C浪。一浪到此处一个完整的波浪周期结束。迎接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国盛证券软件

(2)www.baidu.co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