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2025-09-24 10:56:45 责编:小OO
文档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 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 

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 

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或方式称叶序。 

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放,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再生出侧轴,侧轴也是顶花现开放,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构造特征:

1、表面通常为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和鳞叶

2、皮层中有根迹纤维束和叶迹纤维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4、贮藏薄壁细胞发达,机械组织不发达

5、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征:

1、少有周皮,表面仍有表皮或木栓化皮层细胞

2、皮层常占较大面积,常分布有叶迹维管束,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但也有周木维管束

3、内皮层大多明显,具有凯氏带

4、有些植物根状茎皮层靠近表皮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

单子叶茎的构造特征:

1、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身只具初生构造,不能无限增粗

2、单子叶植物茎的最外层由一列表皮细胞构成的表皮,通常不产生周皮

3、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散布其中的多数维管束,因此无皮层和髓及髓射线之分

绪论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

(1)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

(2)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为扩大利用和保护资源奠定基础。

(3)利用学科规律寻找及开发新的药物资源。

植物的细胞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资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细胞质 细胞质为半透明、半流动、无固定结构的基质,位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质膜(质膜)的功能: 选择透性;(2)渗透现象;(3)调节代谢的作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小器官,也称拟器官。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叶绿体主要由蛋白质、类脂、核糖核酸和色素所组成,其所含的色素有叶绿素甲、叶绿素乙、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线粒体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氧化的场所,其对物质的合成和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也H是万微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明艳区别之一。

内质网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膜的表面附着许多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的小颗粒,称粗糙内质网,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输出蛋白(分泌蛋白);另一种是内质网上没有核糖核蛋白的小颗粒,这种内质网称光滑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多样的,如合成、运输等。

2.细胞后含物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其中包括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晶体。

晶体:(1)草酸钙结晶,包括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拄晶;(2)碳酸钙结晶。两者的区别是碳酸钙结晶加醋酸或稀盐酸则溶解,有二氧化碳旗袍产生,而草酸钙结晶则没有。

生理活性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类能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3.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薄层,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命物质(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形成的。

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可将相邻两细胞所工友的细胞壁分成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

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和矿质化。

木质化是细胞壁中增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木栓化是细胞壁中增加了木栓质,木栓化的细胞壁常呈黄褐色,不易透气和不易透水,使细胞的原生质体与外界隔离而坏死,成为死细胞;对植物内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角质化是原生质体的角质积聚在细胞壁的表面形成角质层,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增加对植物内部组织的保护作用。

黏液质化是细胞壁中所含的果胶质和纤维等成分变成黏液的一种变化,常在壁报表面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成黏滞状态。

矿质化是细胞壁中增加硅质或钙质等。增强了细胞壁的坚固性,使茎、叶的表面变粗,增强植物的机械支持能力。

植物的组织类型 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也称基本组织,在植物体中分布最广,占有最大体积,是植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薄壁组织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薄壁组织细胞大,排列疏松,形态各异,多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多面体等,均为生活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分化程度较浅,有较强的可塑性,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薄壁组织基本通常分为: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表皮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仅由一层生活细胞构成,表皮细胞常为扁平的方型、长方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状等,很多种细胞的边缘呈波状,波齿状,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双子叶植物的孔隙是被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包围,两个保卫细胞凹入的一面是相对的,中间的孔隙即为气孔,气孔连同周围的两个保卫壁报合称气孔器。保卫细胞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比周围的表皮细胞小。气孔的轴式有: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毛茸具有保护、减少水分过分蒸发、分泌物质等作用,根据其结构和功效常分为两类型:腺毛和非腺毛。腺毛是能分泌挥发油、树脂、黏液等物质的毛茸,为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非腺毛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无头、柄之分,末端通常尖狭,不能分泌物质,单纯起保护作用。

周皮是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木栓层细胞层数不断增加,通常木栓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整齐,无细胞间隙,细胞壁栓质化,常较厚,细胞内原生物质接替,为死细胞。栓质化细胞不易透水、透气,是很好的保护组织

机械组织是在植物体内具有巩固和支持植物体的左右,其共同特点是细胞为长形,细胞壁全面或局部增厚,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是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原生质体,具有一定的潜在分生能力,常可分为:真厚角组织、板状厚角组织和腔隙厚角组织。

厚壁组织的细胞都是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并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常有明显的层纹和纹孔,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成为死细胞,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纤维通常为两端尖斜的长形细胞,具有明显增厚的次生壁。在药材坚定中,可以见到以下几种特殊类型:分隔纤维、嵌晶纤维、鲸鞘纤维和分枝纤维。其中晶鞘纤维是由纤维束和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这些薄壁细胞中含有方晶、蔟晶、石膏结晶。

石细胞是形状多样并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多由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强里增厚而形成,是具有坚硬细胞壁的死细胞,有较强的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的组织,可分为:一类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主要运输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另一类是韧皮部中的筛管、伴胞和筛胞,主要是运输溶解状态同化产物的组织。 导管和管胞是存在于维管组织木质部中的管状输导细胞。导管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不同,长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 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管胞是绝大部分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同时还具有支持作用。

筛管、胞伴胞和筛胞是存在于维管组织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筛管主要存在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是运输光合作用产物的有机物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质等的管状结构,是由一些生活管状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的。在结构上其特点是:(1)组成筛管的细胞是生活细胞,但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2)组成筛管细胞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3)筛管中两相连的筛管分子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横壁称为筛板。 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养料的输导分子,筛胞是单个狭长的细胞,无伴胞存在,直径较小,两端尖斜,没有特化的筛板,只有存在于侧壁上的筛域,输导技能较差,是比较原始的输导有机养料的结构。

4.分泌组织植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一些细胞能分泌某些特殊物质,这些细胞称为分泌细胞。

外分泌组织是分布在植物体的体表部分的分泌结构,起分泌物排出体外,如腺毛、蜜腺等。腺毛是具有分泌作用的表皮毛,常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腺毛有腺头、腺柄之分。蜜腺是能分泌蜜液的腺体,又一层表皮细胞及其下面数层细胞特化而成。

内部分泌组织分布在植物体内,分泌物也积存在体内。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的不同,可分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分泌腔根据其形成的过程和结构,可分为溶生式分泌腔和裂生式分泌腔。分泌道是又一些分泌细胞彼此分离形成的一个长管状的间隙腔道,周围分泌细胞称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贮存于腔道中。

一.维管束及其类型维管束是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系统,维管束为束状结构,贯穿于整个植物体的内部,除了具有输导功能外,同时对植物体还能起着支持作用。根据维管束中韧皮部于木质部排列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层的有无,将维管束分为下列几种类型:有限外韧维管束、无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辐射维管束。植物的器官被子植物器官依据他们的胜利功能,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和叶,它们共同起着吸收、制造和供给植物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作用,使植物体得意生长、发育;另一类称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它们主要起着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

1.根根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等功能;根通常呈圆柱形,生长在土壤中,越向下越细,想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根的类型:(1)主根和侧根、纤维根;(2)定根和不定根;主根、侧根和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有固定的生长部位,所以称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这些根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故称不定根。

根的变态:(1)贮藏根;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大肉质,其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种根称贮藏根。(2)支持根;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加支持茎干的力量,这种根称支持根。(3)气生根;由茎上产生,不深入土里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称为气生根。(4)攀援根;攀援植物在茎上生出的不定根,能攀附在物体上使其茎向上生长,这种根称为攀援根。(5)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漂浮在水中呈须状,称水生根。(6)寄生根;寄生植物的根插入寄生组织内,吸取寄主提内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种根称寄生根。

根的初生构造;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皮层分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内皮层的细胞壁增厚情况特殊,一种是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的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呈带状,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成一整圈,称凯氏带。维管柱是在根的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的统称,在横切面上占有较小的面积,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植物还具有髓部。

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还产生一些通常少见的结构类型,例如产生一些额外的维管束以及附加维管柱、木间木栓等,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也称三生构造。

茎茎的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称节,节与节之间称节间,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分布有叶痕、托叶痕、牙鳞痕和皮孔等。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依芽的生长位置分:(1)定芽;芽在茎上生长有一定的位置。定芽又分顶芽,生于茎枝顶端的芽;腋芽(侧芽),生于叶腋的芽,有的植物腋芽生长位置较低,被覆盖在叶柄的基部内,知道叶脱落才显露出来,称柄下芽;副芽,一些植物顶芽或腋芽旁边生出的芽。(2)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的间节、根、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芽。

按茎的质地分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按茎的生长习性分直立茎、缠绕茎、攀援竞和匍匐茎。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两大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包括:(1)叶状茎或叶状枝,茎变为绿色的扁平状或针叶状;(2)刺状茎,茎变为刺状常粗短坚硬不分枝;(3)钩状茎,通常呈钩状,粗短,坚硬,无分枝,位于叶腋,由茎的侧轴变态而成。(4)茎卷须,常见于具有攀援茎植物,茎变为卷须状,柔软卷曲,多生于叶腋;(5)小块茎和小鳞茎,有些植物的腋芽常形成小块茎,形态与块茎相似。(6)假鳞茎,附生的兰科植物的基部肉质膨大呈块状或球状部分。

地下茎的变态:(1)根状茎;(2)块茎;(3)球茎;(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维管柱包括初生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髓和髓射线(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内同髓部,外达皮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次生木质部是木本茎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是木材的主要来源。次生木质部是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次生韧皮部常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韧皮射线是次生韧皮部内的薄壁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表面通常具有木栓组织,少数具有表皮或鳞叶;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或石细胞;贮藏薄壁细胞发达,机械组织多不发达;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身只具初生构造,不能无限增粗;单子叶植物茎的最外层是由一列表皮细胞所构成的表皮,通常不产撑周皮。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散布在其中的多数维管束,因此无皮层和髓及髓射线之分。

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结构特征:少有周皮,表面仍为表皮或木栓化皮层细胞;皮层常占较大体积,常分布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大多明显,具有凯氏带;有些植物根状茎在皮层靠近表皮不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

2.叶的组成叶起源于茎尖周围的叶原基。发育成熟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的、单叶和复叶

常见的叶片有羽状、掌状和三出三种;依据叶片裂隙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

一个叶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称复叶。复叶分为: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单身复叶。叶轴缩短,在其顶端集生3片以上小叶的,称掌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的称羽状复叶。

叶序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称叶序。常见的叶序有下列几种:(1)互生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只生一片叶子,各叶交互而生;(2)对生指在茎枝的每个节上着生相对两片叶子,有的与相邻的两叶成十字排列成交互对生;(3)轮生指每个节上轮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4)簇生指2片或2片以上的叶子着生短枝上成簇状。

叶的变态,叶的变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苞片(生于花序中或花序基部的变态叶)、鳞叶、刺状叶、叶卷须、捕虫叶。

叶片的结构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

叶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而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的,称等面叶。 叶脉主要为叶片中的维管束,主脉和各级侧脉的构造不完全相同。主脉和较大侧脉是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中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属于等面叶的类型。

花通常是由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群和雌蕊群是花重要的能育部分。

花梗又称花柄,通常呈绿色、圆柱形,是花和茎的连接部分,使花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花托是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被、雄蕊群、雌蕊群均着生其上;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一朵花的萼片彼此分离的称离生萼;萼片互相连合的称合生萼。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的内方。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十字型(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十字形)、蝶形(花瓣5枚,分离,上面一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旗瓣,侧面2枚较小称翼瓣,最下面2枚最小,顶端部分常连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唇形(花冠下部筒状,上部为二唇形,上唇常2裂,由2枚裂片连合而成,下面由3枚裂片连合而成)、管状、舌状、漏斗状、高脚蝶状、钟状、辐状或轮状。

雄蕊群雄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典型的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为雄蕊下部细长的柄状部分,其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上部承托花药;花药为花丝顶部膨大的囊状体,是雄心的主要部分。雄蕊的类型(1)单体雄蕊花中所有雄蕊的花丝连合成一束,呈筒状,花药分离;(2)二体雄蕊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成2束;(3)多体雄蕊雄蕊常多数,花丝连合成数束;(4)聚药雄蕊雄蕊的花药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5)二强雄蕊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2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6)四强雄蕊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雌蕊群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从称,位于花饿中心部分。雌蕊是由心皮构成的,外形似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是由雌蕊顶部稍膨大的部分,为承受花粉的部位。花柱:是柱头与子房之间的连接部分,起支持柱头的作用。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囊状部分,常呈椭圆形、卵形等形状,其底部着生在花托上。

雌蕊的类型:单雌蕊:是由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离生雌蕊:是由一朵花内多数离生心皮构成的雌蕊;复雌蕊:是由一朵花内2个或2个以上心皮彼此连合构成的雌蕊;

子房的位置:子房上位:花托扁平或隆起,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称子房上位,这种花称下位花;子房下位:花托凹陷,子房完全生于花托内并与花托愈合,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资方上方的花托边缘,称子房下位,这种花称上位花;子房半下位:子房下半部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被、雄蕊均着生于花托的边缘美称子房半下位,这种花称周位花。

胎座及其类型:边缘胎座: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

侧膜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的胎座。中轴胎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而愈合成的中轴上,其资方室数往往与心皮数目相等;特立胎座,基生胎座,顶生胎座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一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两性花;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称单性花,其中仅有雄蕊的花叫雄花,仅有雌蕊的花叫雌花;有些植物花的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发育不全,称无性花。

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通过花的中心可作几个对称面的花称辐射对称花;花被各片的形状大小不一,通过其中心只可作一个对称面,称两侧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对称面的花称不对称花。

花程序和花图式书本P121页详细介绍

花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的顺序称花序。可分为:无限花须和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其类型如下:(1)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2)复总状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圆锥花序;(3)穗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极短或无花梗的小花;(4)复穗状花序花序轴产生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穗状花序;(5)葇荑花序似穗状花序,但花序下垂,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或两性小花;(6)肉穗花序似穗状花序,但花序轴肉质肥大成棒状,其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7)伞房花序似总状花序,但花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8)伞形花序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消化,放射状排列如伞;(9)复伞形花序花序轴顶端集生许多近等长的伞形分枝,每一分枝又形成伞形花序;(10)头状花序花序轴顶端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11)隐头花序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顶端仅有1小孔与外面相通;

有限花序:植物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端生1朵花,而后在其下方同时产生数个侧轴,侧轴常比主轴长,个侧轴又形成小的聚伞花序,称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成轮状排列,称轮伞花序。

果实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一般脱落,雄蕊及雌蕊的柱头、花柱也枯萎,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称真果,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果实的组成和构造

果实是有果皮和种子构成。果皮可分为:(1)外果皮是果实的最外层,常由一列表皮细胞或表皮与某些相邻组织构成;(2)中果皮是果皮的中层,占果皮的大部分,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多数细小维管束,有的含有石细胞、纤维;(3)内果皮是果皮的最内层,多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具一至多层的石细胞;

果实的类型:可分为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单果:肉质果(浆果、柑果、核果、梨果、瓠果);干果{裂果(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不裂果(瘦果、颖果、坚果、翅果、胞果、双悬果)}单果是由单雌蕊或复雌蕊所形成的果实;浆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

柑果又复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核果是由单雌蕊、上位资方发育形成的果实;聚合果: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雌蕊形成的果实;聚花果: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种子种子的结构一般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绝大多数藻类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菌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绝大多数的真菌是由纤细管状的菌丝构成的。

猪苓:属于多孔菌科。由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表面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种颜色,称白苓、灰苓和黑苓,内面白色。子实体自地下菌核内生子实体由菌核上生长,伸出地面,菌柄往往于基部相连,上部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

地衣植物门地衣植物门植物是多年生植物,为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组织的复合有机体。

苔藓植物门苔藓植物门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陆生类群。苔藓植物的配子世代在生活史中占优势,且能生活;而孢子体不能生活。

蕨类植物门蕨类植物门植物又称羊齿植物,具有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有小型叶与大型叶两种类型,小型叶为原始类型;蕨类植物的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称为营养叶,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称为孢子叶或能育叶。

海金沙科形态特征陆生缠绕植物,孢子囊穗生于能育羽片边缘的顶端,排成两行流苏状。

贯众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丛生,叶柄基部密生黑褐色大鳞片;叶一回羽状,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稍呈耳状突起,叶脉网状,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羽片下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不整齐的3-4行,囊群盖大,圆盾形

十一、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的特征:孢子体发达、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具明显的世交交替现象、具颈卵器结构、常具有多胚现象。银杏科:落叶乔木,叶簇生。叶片扇形,2裂。雄球花葇荑花序状;雌球花具长柄,柄端有2个杯状心皮,又称珠托;种子核果状。柏科:叶交互对生或轮生,常为鳞片状或针状,雌球花球形,由3-6枚交互对生的珠鳞组成,珠鳞与下面的苞鳞合生。

被子植物门两个纲的区别

器官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直根系须根系
维管束环列,具形成层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
网状脉平行脉
通常为5或4基数

3基数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

花粉粒具单萌发孔
2片子叶

1片子叶

木犀科:叶对生,单叶,花冠常4裂,雄蕊常2枚,子房上位,2室;每室唱两胚珠,花柱1,柱头2裂。

毛莨科:草本,花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

十字花科:草本,花瓣4,十字形排列,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有心皮边缘延伸的隔膜分成2室。

豆科: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花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心皮1,子房上位;荚果。

五加科:木本,花瓣分离,雄蕊5-10,生于花盘边缘,花盘生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浆果或核果。

唇形科: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叶对生或轮生,常由腋生聚伞花序构成轮伞花序,花萼常二唇形,花冠二唇形;雄蕊4,2强;2心皮,4深裂形成假4室,花柱常着生于4裂子房的底部,果为4枚小坚果。

菊科:草本,有的具乳汁;头状花序,总苞;花序托即是缩短的花序轴,具苞片一枚称托片;萼片常变成冠毛;聚药雄蕊,连萼瘦果,称菊果。

百部科:藤本,块根;花两性,腋生或贴生于叶片中脉;花被片4,雄蕊4,药隔通常伸长,2心皮组成1室;蒴果2瓣裂。

百合科:草本,鳞茎、根状茎、球茎或块根。单被花,花被片6,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成3室;蒴果或浆果。

名词解释:

1.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资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2.纹孔: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呈凹陷孔状的结构,称纹孔。

3.细胞后含物: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其中包括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晶体。

4.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和矿质化。

5.植物的组织: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6.气孔:两个保卫细胞凹入的一面是相对的,中间的孔隙即为气孔;气孔的轴式有: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7.侵填体:由于邻接导管的薄壁细胞通过导管壁上未增厚的部分,连同其内含物如鞣质、树脂等物质侵入到导管腔内而形成的称侵填体。

8.辐射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相互间隔成辐射状排列,并形成一圈,总称为辐射线管束。

9.直根系: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的界限非常明显的根系称直根系。

10.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的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呈带状,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11.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的间节、根、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芽称不定芽。

12.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常成对着生于叶柄基部的两侧。

13.等面叶: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的,称等面叶。

14.气孔指数: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的比例关系称气孔数。

15.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脉岛个数称脉岛数。

16.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树木称为栅表比。

17.十字花冠: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十字形的花冠称十字花冠。

18.蝶形花冠:花瓣5枚,分离,上面一枚位于最外方且最大称旗瓣,侧面2枚较小称翼瓣,最下面2枚最小,顶端部分常连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这样的花冠称蝶形花冠。

19.唇形花冠:花冠下部筒状,上部为二唇形,上唇常2裂,由2枚裂片连合而成,下面由3枚裂片连合而成;这样的花冠称唇形花冠。

20.二体雄蕊:花中雄蕊的花丝连合成2束。

21.聚药雄蕊:雄蕊的花药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

22.二强雄蕊:花中有4枚雄蕊,其中2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23.四强雄蕊: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枚的花丝较长,2枚较短。

24.合蕊柱:植物花中的雌蕊和雄蕊互相愈合所成的器官称合蕊柱。

25.边缘胎座: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的胎座。

26.侧膜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的胎座。

27.中轴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而愈合成的中轴上,其资方室数往往与心皮数目相等的胎座。

28.特立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而愈合成的中轴上,资方室数与心皮相数目相等的胎座。

29.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30.伞形花序: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消化,放射状排列如伞。

31.伞房花序:似总状花序,但花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32.复伞花序:花序轴顶端集生许多近等长的伞形分枝,每一分枝又形成伞形花序。

33.头状花序:花序轴顶端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

34.单歧聚伞花序:花序轴顶端生一朵花,而后在其下方依次产生1侧轴,侧轴顶端同样生1花,如此连续分枝就形成单歧聚伞花序。

35.真果、假果: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称真果,由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36.蓇葖果、颖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开裂的果实称蓇葖果;果实内含1粒种子,果实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的果实称颖果,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