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2025-09-24 10:54:48 责编:小OO
文档
2017年05月第27卷第3期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

May. 2017

Vol.27 No. 3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刘宝林

(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著作权的网络侵权行为日趋频繁。深刻认识网络环境 下著作权的基本特征,反观当下我国著作权立法之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 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侵权;特征;建议

中图分类号= 12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 -3871(2017)03 -0106 -02

DOI:10.16752/j. cnki. jylu.2017.03.027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 仅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深刻地影响 着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法律。网络著作权侵权纠 纷越来越多,虽然我国有《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 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但网络传播技术对复 制作品在效率上的优势,以及对网络作品编辑利用 的便捷性,使得网络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不可控性 不断提升。

网络著作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对其 创作的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 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其具有如下基本特点:第一,侵 权主体的不明确性;第二,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 点,甚至连续实施侵权的后果等具有隐蔽性;第三,网络著作权侵权违法的成本具有低廉性。网络著作 权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传统作品在 网络环境下,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 整权被侵害;二是网络作品,包括发表在网络上的作 品的署名权、修改权或保护作品完整权被侵权和发 表在网络上的作品在线下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 及保护作品完整权被侵权。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 行使除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 外的十三项规定的权利,获得报酬,也可以全部或者 部分转让全部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获得报酬。如 果网络著作权人未曾同意许可或者转让权利,他人擅自对网络著作权人享有权利的网络作品进行处 分,使得网络著作权人的网络著作财产权受损,应当 构成对网络著作财产权的侵权。第四,对网络侵权 行为的监管难度大。网络环境下,进入门概低,很容 易导致全民侵权行为,高速传输缩小了受众物理距 离,匿名访问、海量复制等提升了监管难度。

信息社会大发展的根基是信息的免费,但绝不 是知识产权的免费。根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旦具备了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四个构成 要件,权利人即可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探索我国著作权的立法原则,可以看出,著作权 的立法始终追求着对著作权人的专有权与社会公众 对信息的共享权,以及公共秩序与个人自由之间的 平衡。当前,我国在网络著作权方面的立法存在以 下不足:一是侵权责任认定模糊不清。网络著作权 在侵权责任认定上模糊不清,主要因为侵权主体的 不明确性。在具体的案例中,侵权主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另一类是网络服 务提供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网络用户因个人信息 在网络上的不确定,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侵权责 任的主体。但在网络环境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网 络服务提供商,在真正意义上的侵权主体无法确定 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商成为了网络环境下的侵 权主体,而被诉诸法庭。但在有多个网络服务提供

收稿日期:2017—04—20

作者简介:刘宝林(1977—),男,陕西横山人,顿士,榆林市中级人民助理审判员

刘宝林: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 107 •

者的情况下,容易给侵权责任的认定造成困难。司 法实践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往往不是直接侵权主体,这就给了网络服务提供者避免承担侵权责任的机 会。“合理使用原则”和“避风港原则”都成为了网 络服务提供者的抗辩理由。二是隐蔽性的个人侵权 的立法规制缺失。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操作简单,无需任何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侵权行为,且无需地点的要求,只要有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侵 权行为无需考虑时间和地点的。基于网络侵权 行为的时间、地点、人证、物证的隐蔽性,我国却缺乏 相关法律法规让侵权人为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三是 侵权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英国学者弗莱明指出:“侵权行为是一种民事过错,而不是违反合同约定,对这种过错,将在一种损害赔偿的诉讼形式中 提供补救措施”。对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 标准,依照《著作权法》第49条规定,对于著权人的 损失,首先应当按照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若实际损失无法确定,则应当按照侵权人基于侵权 参考文献:

[1] 屈茂辉,凌立志.网络侵权行为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 薛虹.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 薛红.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 魏振瀛.民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教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史丕功)

Research on Interne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LIU Bao - lin

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另外还规定,当以上 两者都无法确定时,由人民根据侵权行为的情 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此规定,在实践 中无法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完全补偿。

对于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法律规制的完善,笔 者建议:一是要科学认定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我 国对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民事法律责任采取“过错责 任原则”并作为唯一归责原则。但仅适用“过错责 任原则”,在制止侵权行为继续发生时,往往显得力 不从心,无法让侵权人停止侵害,故建议兼采“过错 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以更好地弥补受 害人损失和制止侵权行为。二是要通过规定网络公 众平台的举证义务、实施网络注册实名制、强化网络 监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对隐蔽性的个人网络著作 权侵权的立法规制。三是要结合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和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进一步细化网络著作权侵权 损害赔偿标准,以更好地弥补权利人的损失。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infringement on Internet copyright has become frequent in­creasingly. Deep insight into basic features of Internet copyright and reflection on shortcomings of China? s copyright law could better balance person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ough intellectual property.Key words : Internet copyright ; infringement ; features ; improvement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