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 简单的数据统计 | 课型 | 新授 | ||
|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27 日 |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
| 教学重难点 | 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 1、学习例1 问: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表中的数据对反映情况来看有什么缺点? 2、学习数据整理的方法。 (1)问:表中数据分为哪几类?用什么方法 整理数据? 边讲边板书,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1~1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 指明一学生板演11-2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其他同学自己划“正”字整理数据。 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怎样整理数据的? (2)算出喜爱每一种球类的人数。 (3)绘制统计表。 投影出示一张完整的统计表。 观察一下,这一张统计表有那些部分构成? 教师边板书边知道学生编制统计表。 3、察、分析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大家看明白了什么? 分析一下 ,在这个班中组织哪种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4、说明:上述统计表还可以制成书竖式的,投影出示并让学生观察。 5、小结:怎样进行数据整理? 制一张统计表要注意什么问题? 做“练一练”,填在书上。 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练习20、1、2 | ||||
| 课后感受 | 在自学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 ||||
教 案 (序号 2 )
| 课题 | 简单的数据整理练习 | 课型 | 练习 | ||
|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11 月27 日 |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表示出来,进一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教师的知道下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操作能力,在时间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 ||||
| 教学重难点 | 会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表示出来,进一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 1、揭示课题 2、练习20、3 填完整表格,再回答问题。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20 4 问:每个方框表示什么?三年中各有多少游客? 算出的游客人数填在表格中,指名回答。 讨论第2问题,并说明估计的理由。 1、练习20、 6 出示题目,要求两人合作,一人从离桌面约30厘米的高度落下硬币,一人用划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是“1角”字向上,还是图案向上,共20次。 2、统计的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从统计结果中,看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练习20 5 1、讨论 如何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2、从表中数据,明白了什么? 说一说,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 ||||
| 课后感受 | 对于这堂课,学生表现的兴趣比较浓,也许是因为和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的原因吧! | ||||
教 案 (序号 3 )
| 课题 | 简单的数据整理2 | 课型 | 新授 | ||
|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2 月1 日 | |||||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原始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编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看统计表分析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 ||||
| 教学重难点 | 把原始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进一步学习编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看统计表分析问题。 |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 1、出示例2 问:根据这张记分单,你能不能很快的看出某报社这次环保竞赛的成绩大多数在什么范围? 2、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从记分单中看出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55分。 根据统计的需要,把数据的范围划分为几段。把分段情况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各段中的数据,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某报社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划分为以下几段: 100分 90-99分 80-分 70-79分 60-69分 60分以下 教师完成板书后,问:每段中各有几人? (1)知道学生将积分单中1-6号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 (2)(2)请学生在书上用划正字的方法继续整理7-36号的学生的成绩,并统计各分数段人数。 (3)编制统计表,并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内。 学生填写第104的表格。最后填上日期。 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分析下面两个问题。 90-99分的有多少人?你能按顺序说说每个数段的人数吗? 这次竞赛,哪个分数段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4、讨论: 制成的统计表,和原来的成绩单相比,有那些优点? 竞赛组织者想设置一等奖5、6人,二等奖10人左右,期于的为三等奖,上述数据该怎样分类? 1、练一练 看表,体重分为几段?是哪几段? 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说一说各段各有几人? 填入表格。 制成的统计表,和原来的记录相比,有哪些优点?分析表中每段的人数,你想大了什么? 2、练习21 1 学生完成。口答。 1、学习了什么知识? 2、怎样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 ||||
| 课后感受 | 对于怎样分段,学生的时间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在分类上还是不能灵活运用。 | ||||
教 案 (序号 4 )
| 课题 | 简单的数据整理练习 | 课型 | 练习 | ||
|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 备课日期 12 月 1日 | |||||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填写简单统计表,以及分析统计表。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 ||||
| 教学重难点 | 学会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填写简单统计表,以及分析统计表。 | ||||
| 教学准备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引入课题 二、数据整理练习 三、总结 | 1、口算 练习21 2 2、引入课题 1、练习21 3 问:第3题里各人的分数叫做什么? 怎样才能看地出来,哪个分数范围里的人数最多? 表里的分数分为哪几段?你能把这些原始数据按这几段分类整理出来吗? 这个表里哪一段分数的人数最多? 第3题的要求同第2题。 问: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豆油什么优点? 你能给上面的统计表取个名字吗? 2、练习21 4 问:你能顺次说出我国运动员在每一届亚运会上的金牌数吗? 问:你想知道我国运动员在四届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总数,在统计表上增加合计。 根据所给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谁能看着统计表说一说每栏是什么意思? 3、练习21 5 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并校对。 问:哪个班学生最喜欢跳橡皮筋?哪个班学生人数最少?哪个班约有一半的同学喜欢扔沙包? 你觉得每班各开展哪些活动受欢迎? 你知道数据的整理要分为几步吗/。每一步要干什么? 你能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 ||||
| 课后感受 | 学生表现出来的信息比较丰富,我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话题改变教学例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