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5-09-24 10:55:48 责编:小OO
文档
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与小学生习作”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活动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并运用于习作这个目的去展开.

【学情分析】

全班共57人,其中女生27人,男生30人.全班学生聪明活泼,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善良可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班级荣誉感强.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部分学生学习活动比较被动,胆小,做事磨蹭,懒散,说得漂亮,做得有限,需要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益,办事效率.

【选文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本组选编的4篇课文,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习观察日记,进行语文习作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养成细致有序长期持续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这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让我们知道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那这几篇文章在观察中有哪些发现呢?引出主题:观察与发现(板书)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让我们跟随第二组课文走进庐山,走进叶圣陶先生的小院,走到蟋蟀的门前去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懂的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题西林壁》: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不同,所见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爬山虎的脚》:作者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蟋蟀的住宅》:作者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要素.

三、阅读概览

1.(过渡):在本册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与观察有关的文章.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课件出示四篇文章的题目:)《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老师还请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把你的阅读体会填写在《群文阅读记录表》中并和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附表(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进行填写)

 篇目名称 作 者 主要写什么 观察方法     喜欢部分
2.这几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

3.学生交流,概括出文章的梗概,教师引导并提炼关键词.

 篇目名称 作 者 主要写什么 观察方法     喜欢部分
《观潮》赵宗成

朱明元

观潮盛况从远到近再远潮来潮去的壮观景象
《雅鲁藏布大峡谷》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鸟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
《鸟的天堂》巴  金树美鸟欢从远到近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
《火烧云》萧  红云的变化和特点细致观察云的颜色变化和奇妙形态
《观潮》: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关键词:雄伟壮观-由远及近)

   《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和生物的多样性.“高峰和深谷咫尺为邻”.

(关键词:奇异景观-鸟瞰)

  《鸟的天堂》: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关键词:树的静态美鸟的动态美-由远及近)

《火烧云》:火烧云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的传神变化.

(关键词:绚丽多姿-观察的细致)

    3.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得认真,体会得也很深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八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大自然引人的神奇魅力,你们学习到了有关观察的方法以及在观察中要有所发现就必须长期、持续地细致观察.

四、片断分享

孩子们,当我们走进这四篇课文时,一定有不少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或小组一起读,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在朗读中感悟,体会.一起分享你们喜欢的理由.

1.《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势不可挡和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奇特)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神奇的大峡谷)

3.《鸟的天堂》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火烧云》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写出了云的绚丽多姿)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这三个自然段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云的形态变化)

五、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不仅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还重点分享了四篇文章,通过群文阅读表格的方法把“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其实,美丽风景,人文奇观、历史文化都需要你有一双观察的眼睛,请睁大你的眼睛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你能把你在上个周末观察到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2.小结: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请用你们手中的笔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的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极美的习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