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甲等级医院评审--护理专科应知应会
2025-09-24 10:55:04 责编:小OO
文档
三甲等级医院评审--护理专科应知应会

等级医院评审

护理重点专科项⽬知识(12道题)

1.医院临床护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的⽬的是什么?

推进公⽴医院改⾰的步伐,转变并规范护理⼯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全程、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提⾼护理质量,让患者、社会、满意。

2.护理专业建设项⽬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公⽴医院改⾰发展为平台,恪守“以病⼈为中⼼”的服务理念,改⾰护理模式,规范服务流程;在提⾼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能⼒的同时,加强对临床型专业护理⼈才队伍的培养,为患者提供整体化⽆缝隙的全程服务,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营造医护患和谐氛围。

3.我院实施护理重点专科的⽬标是什么?

3.1在规范护理⼯作模式中,落实责任护⼠服务内涵,提供和谐满意服务;

3.2在全⾯覆盖推进中,注重挖掘优质护理团队亮点,以点带⾯打造品牌;

3.3在护理⼈才梯队培训中,⽴⾜专科护理能⼒培养,让专业⼈做专业事;

3.4在⽴⾜⾃⾝提⾼和发展中,充分发挥⽰范辐射作⽤,帮扶基层共同进步,推动护理事业蓬勃发展。

3.5打造⼀⽀护教研三位⼀体,与国内护理⽔平同步发展,中亚有影响、西北显特⾊、疆内创⼀流的区域护理⽰范性团队。

4.我院在院内建⽴了哪些培训基地?

⼀个护⼠培训中⼼(包括:护理技能培训基地、专业实践能⼒培训基地)

三个区级专科护⼠培训基地(危重症、急救、⼿术室)

九个院级专科护⼠能⼒培训点,即:

⼼⾎管、糖尿病、肿瘤专业、包⾍病、护理管理、助产、危重症、急救、⼿术室。

5.我院在扶持地(州)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培训分中⼼的是哪三个单位?

第⼀分中⼼:喀什地区⼈民医院,同时帮带两个县医院,即:岳普湖县医院和疏勒县医院。

第⼆分中⼼:伊犁州友谊医院,同时帮带⼀个县医院,即:新源县医院。

第三分中⼼:克拉玛依市中⼼医院。

6.我院建⽴的医护沟通型模式有哪些?

医护沟通即责任护⼠主动与主管医⽣沟通,⽅式:

①晨间会各组分别⾯对⾯交流;

②会后床旁沟通;

③术前术后主动沟通;

④危重患者(或病情变化)随时沟通。

7.我院⽬前已实⾏的特⾊护理服务举措有哪些?

①出院患者回访②满意度投票箱

③护理健康教育⼤课堂④护理专科特⾊

⑤护理临床路径⑥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或护理会诊)

⑦患者住院健康档案⑧护理志愿者服务8.我院建⽴第三⽅评价包括哪些?

第三⽅评价体系有——

8.1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患者满意度调查⼀次,问卷⼈数不少于住院患者的20%;重症监护病房不少于50%。均由医院聘请社会监督⼈员完成问卷调查。

8.2病区设⽴患者满意度投票箱:每个护理单元均设置患者满意度投票箱,每个患者出院前进⾏投票,每⽉统计分析记录⼀次。

8.3病区患者意见簿:住院患者随时对护理⼈员服务进⾏表扬或批评,科室每⽉统计通报⼀次。

8.4患者⼯休会:利⽤公休会搭建护患沟通渠道,每⽉召开公休会2次。

8.5⾏风评议员调查:医院聘请社会⼈员对医院进⾏满意度调查。

8.6举⾏患者座谈会:护理部每季度举⾏住院患者座谈会。

9.护理部关爱护⼠的举措有哪些?

9.1建⽴护⼠⼯作满意度调查制:每半年对全院护⼠⼯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次,包括:管理、⼈性化关爱、排班、绩效分配、医护配合等内容。

9.2建⽴护⼠座谈会制:以⼤科辖区为单元,每季度召集⼀次不同层次护理⼈员座谈会。

9.3护理部主任接待⽇:每周护理部固定半天接待⽇,医院⾃动办公系统进⾏⽹络对话,了解护⼠⼼声。

9.4改⾰护⼠绩效分配:提⾼夜班费,提⾼劳务费,护⼠长与护⼠绩效分开。

10.我院在合理配置病区护理⼈员⽅⾯做了哪些⼯作?

10.1逐步合理增加护⼠编制:

10.2减轻护⼠⼯作负担,避免⼈⼒资源浪费:

10.2.1重新调整临床送药(⾎)组、外勤陪送组、供应室下收下送⼯作流程。

10.2.2 2011年起,医院已启动病区物流系统及中⼼静脉输液配置中⼼。

10.3优化弹性排班模式

11.我院护理⼈才梯队架构?

建⽴以学术带头⼈---学科带头⼈----护理业务⾻⼲——专科护⼠为梯队的“⾦字塔”式⼈才梯队。

1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1我院护理于2012年获得了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

12.2我院护理系统建⽴了三级应急护理⼈员库(√ )

12.3我院护理系统每季度与住院患者座谈交流⼀次。(√ )

12.4最能代表我院护理管理亮点的措施有:护理⾦点⼦推⼴、爱⼼天使志愿者服务、规范并拓展院内专科培训项⽬、开展基层⽹络平台专科培训、帮扶地州县级医院护理发展。(√ )

第六部分护理安全知识问答(61道题)

1.什么是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的跌倒、⽤药错误、⾛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2.护理不良事件是如何进⾏等级划分的?

护理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预期的死亡,或是⾮疾病⾃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疾病本⾝造成的病⼈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机体与功能造成

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3.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意义?

⿎励积极上报不良事件,使管理者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并制定改善措施,前瞻性的预防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

4.哪些情况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凡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药错误、患者识别错误、⼿术部位错误、意外拔管、管道脱落、跌倒、⾛失、误吸、窒息或烫伤等与病⼈安全相关的⾮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5.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5.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规定》执⾏。

5.2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本着⾃愿性和⾮处罚性的原则进⾏上报和处理。相关部门对报告⼈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信息,不涉及报告⼈和被报告⼈的个⼈信息。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或所涉及⼈员和部门违规处罚的依据。

6.当科室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如何处理?

6.1⽴即报告护⼠长、值班医⽣;

6.2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采取补救措施;

6.3妥善保存或封存相关物品、药品及器械,以备鉴定;

6.4完善各种记录,填写不良事件登记表;

6.5护⼠长及时调查、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7.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7.1发⽣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护理事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时,护理⼈员除了⽴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损害扩⼤外,应⽴即向所在科室护⼠长报告,科室护⼠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7.2护⼠长或值班⼈员在发⽣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在24⼩时内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重⼤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头或电话上报告护理部。

7.3发⽣或发现Ⅲ、Ⅳ级事件应在3个⼯作⽇内填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护理部。

8.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形式有哪些?

书⾯报告、短信,紧急情况下电话报告。

9.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发⽣护理缺陷或事故后→当事⼈应⽴即报告值班医师、护⼠长及科主任→注意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妥善保管或封存有关物品、药品及器械等→完善各种记录→护⼠长上报科护⼠长→科护⼠长上报护理部,必要时上报主管院领导→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护⼠长及时调查核实、召集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抓落实→护理部或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组定期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汇总、讨论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10.等级医院评审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要求是什么?

A级:每百张床位≥20件;B级:每百张床位≥15件;C级:每百张床位≥10件。

我院3000张床位,每年应上报600件才能达到A级标准。

11.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个⼈和科室有哪些规定?

11.1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个⼈,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防范或阻⽌重⼤安全事故发⽣情况、促进质量与安全改进的程度等,给予50-500元的奖励。

11.2每季度以科室为单位根据科室上报例数、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处理效果、促进质量安全改进程度等评定并颁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并给予500-1000元奖励。发⽣Ⅰ、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12.护理不良事件发⽣原因分析有哪些?

(1)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

(2)执⾏核⼼制度不到位:如查对制度、交制度等;

(3)对医院环境评估不⾜,环境物资安全因素;

(4)护理服务的⽋缺、护患沟通不到位。

13.患者转运过程中发⽣坠车时如何处置?

13.1守候在病⼈旁边,⽴即通知病⼈所在科室的医⽣及本科室护⼠长。

13.2判断伤情,如病情允许,将病⼈移⾄最近的科室观察。

13.3为医⽣提供信息,协助处理。

13.4认真记录坠车或跌倒的过程。

14.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的应急处置流程(处置及报告程序)。

14.1患者不慎坠床或摔倒,⽴即奔赴现场,同事马上通知医⽣。

14.2对患者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量⾎压、⼼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跌倒部位⽪肤、⾻骼是否有损伤等。

14.3医⽣到场后,协助医⽣进⾏检查,为医⽣提供信息,遵医嘱进⾏正确处理。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抢救室或患者床上,并安慰患者。

14.4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治疗和护理。

14.5报告程序:护⼠报告—护⼠长报告—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及科护⼠长—分析讨论—上报护理部。

14.6协助医⽣通知患者家属。

14.7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15.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的初步判断有哪些?

测量⾎压、⼼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跌倒部位⽪肤、⾻骼是否有损伤等。

16.患者跌倒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路⾯不平、光线不⾜、标⽰不清、物品及设施放置不妥、地板过滑、扶⼿及护栏不全等。

17.哪些状况属于易出现坠床、跌倒的⾼危患者?你该如何处理?

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年龄≥70岁、⾏动不便、视⼒不好、使⽤特殊药物、曾有跌倒史、有直⽴性低⾎压、眩晕史等患者属于⾼危⼈群。

处理措施:

(1)进⾏跌倒风险评估,填写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并列⼊内容。

(2)向患者及家属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患者的⾃我防范意识。

(3)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执⾏。

(4)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使其积极配合。

(5) 加强巡视,对⾼危病⼈如意识不清、燥动不安、年⽼体弱、⼉童、孕妇、⾏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

18.你能够给住院患者提供的床边安全护理防范措施有哪些?18.1向病⼈解释呼叫器的使⽤,保持呼叫器的完好,护⼠随叫随到。

18.2落实病⼈请假外出制度,并做好解释。

18.3床号清晰,药物过敏标识醒⽬,⽤药、治疗、操作插队规范。

18.4对使⽤热⽔袋、冰袋、约束带及长期卧床等患者要交代注意事项,经常观察、加强

巡视。防⽌⽪肤损伤,作好书⾯记录及床边。

18.5病⼈使⽤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病⼈拿取,暖⽔瓶使⽤注意安全,必要时给予协助。

18.6提供⾜够的照明措施,病区环境防⽌病⼈滑倒,跌伤,有指⽰标识注明。

18.7做好⽤氧说明,禁⽌使⽤电器。

19.请述患者管道脱落的防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19.1评估患者发⽣管道脱落的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提⾼患者的⾃我防范意识。

19.2向病⼈及家属说明各种管道的使⽤⽬的及注意事项,告知适宜的活动体位及重要性。

19.3各类管道标识清楚,妥善安置。对重点病⼈加强看护。

19.4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约束,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检查约束部位,认真做好记录,严格交。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19.5⼀旦发⽣管道脱落,⽴即报告医⽣迅速采取措施,认真记录患者管道脱落的经过、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做好交。⽴即向护⼠长报告,护⼠长组织科室⼈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及时填写“患者管道脱落报告表”,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

19.6护理部定期进⾏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作。

管道脱落的防范管理流程:

评估患者发⽣管道脱落的危险因素→做好防范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各种管道的使⽤⽬的及注意事项,告知适宜的活动体位及重要性→各类管道标识清楚,妥善固定与安置→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认真做好记录,严格交→安排家属陪伴。

发⽣管道脱落→⽴即报告医⽣→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损害→认真记录,做好交→⽴即向护⼠长报告→填写“患者管道脱落报告表”→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护⼠长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抓落实→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定期进⾏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

20.请述患者意外伤害的防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20.1患者意外伤害主要包括⾃杀、⾛失、烫伤及意外受伤等。

20.2评估患者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提⾼患者的⾃我防范意识。

20.3对精神异常、抑郁、烦躁及⾃杀倾向的患者,要求家属24⼩时陪伴,提醒家属患者可能

存在⾃杀隐患。

20.4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记录。

20.5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理状态,重点交。

20.6⼀旦患者发⽣意外伤害,⽴即报告医⽣迅速采取措施,并保护现场。认真记录事件发⽣的经过、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做好交。⽴即向护⼠长报告,护⼠长组织科室⼈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及时填写“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

20.7护理部定期进⾏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作。

患者意外伤害的防范管理流程:

评估患者发⽣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对精神异常、抑郁、烦躁及⾃杀倾向的患者,了解其是否在接受药物治疗→要求家属24⼩时陪伴,提醒家属患者可能存在⾃杀隐患→提⾼警惕,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护理记录→重点交。

发⽣意外事件后→⽴即报告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保护现场→⽴即向护⼠长报告,必要时向保卫科或总值班报告→护⼠长了解事件发⽣经过→据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护⼠长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抓落实→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定期进⾏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

21.如果病⼈或家属怀疑输液、输⾎、注射、药物等任何⼀种或⼏种治疗引起了不良后果,应当怎么办?

21.1医患双⽅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机构进⾏检验:双⽅⽆法共同指定时,由卫⽣⾏政部门指定。

21.2疑似输⾎引起不良后果时,需要对⾎液进⾏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液的采供⾎机构⼈员到达现场。

22.药品有效期警⽰标识有哪两种?

药品在3个⽉内有效期的要求贴红⾊警⽰标识。6个⽉内有效期的要求贴黄⾊警⽰标识。

23.⽤药错误包括哪些类型?

给药时间错误、给药途径错误、遗漏给药、给药速度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给药剂型错误等。

24. 抢救车管理要求哪“四定”?

抢救车管理要求“四定”是指定数量品种、定期检查性能定期消毒灭菌、定专⼈管理。

25.精神、毒⿇类药管理要求有哪些?

毒⿇药管理要求专柜存放、专⼈管理、严格加锁、保持⼀定基数。

26.如何做好病房药品的管理?

健全制度并督促落实,药品要定期检查,定期清点并记录,核对药品的种类、数量,检查药品有⽆过期、积压、变质现象,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质、变⾊、过期、标签模糊等,⽴即停⽌使⽤并报药剂科处理。

27.简述护⼠给药及⽤药后观察制度?

27.1护⼠应熟练掌握抢救药、常⽤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取、发、放药物应严格三查⼋对⼀注意。

27.2对易过敏的药物或特殊⽤药应密切观察⽤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即停⽌⽤药,并报告医⽣,必要时封存药物或液体,做好检查、抢救等相关⼯作及记录。

27.3应⽤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应加强巡视,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正确调整输液滴速。

27.4做好患者的⽤药指导及健康宣教。

28.什么是⾼危药品?临床常⽤⾼危药品有哪些?

⾼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体的药品。

包括⾼浓度电解质制剂、肌⾁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临床常⽤⾼危药品:10%KCL 针剂、10%NaCl溶液、25%硫酸镁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胰岛素制剂、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顺铂、卡铂)肝素钠、胺碘酮、氨茶碱等。

29.药物过敏引起的症状有哪些?

轻微症状有发热、⽪疹、瘙痒等。严重时可出现⾯部肿胀、严重⽪炎、呼吸困难甚⾄休克。

30.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流程?

⽴即停⽌⽤药→平卧→⽪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容量→解除⽀⽓管痉挛→发⽣⼼脏骤停给予⼼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31.患者发⽣输⾎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31.1⽴即停⽌输⾎,更换为输液管,改换⽣理盐⽔。

31.2报告医⽣并遵医嘱给药。

31.3若为⼀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1.4必要时填写输⾎反应报告卡,上报输⾎科,留置尿管,观察尿量及⾊、性状。

31.5怀疑溶⾎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袋并抽取患者⾎样⼀起送输⾎科。

31.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即按有关程序对输⾎器具进⾏封存。

32.患者发⽣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32.1应急预案

32.1.1⽴即停⽌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32.1.2报告医⽣并遵医嘱给药。

32.1.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肺复苏。

32.1.4记录患者⽣命体征、⼀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32.1.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护理部。

32.1.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32.1.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封存。

32.2程序

⽴即停⽌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

33.患者服⽤假药、劣药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损害的处置预案与流程

33.1当发⽣患者服⽤假、劣药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损害等情况时,应⽴即报告主管医⽣及护⼠长、科室主任,必须在10分钟内向药剂科及护理部汇报,报告的内容包括:发⽣事件的单位、⼈数、性质、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社会反映及其他已掌握的情况。

33.2⽴即停⽤药物,配合医⽣迅速开展医疗救护⼯作,尽可能地减少、减轻药品或医疗器械对⼈员、⼈体的伤害。

33.3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疏导解释⼯作,安抚紧张情绪。

33.4配合医院领导⼩组做好相应的处理⼯作。

33.5紧急情况处理结束后,科室要及时向护理部及医院领导⼩组提交事件处理报告。内容包括:发⽣事件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的原因、处理经过、有关对策、处理结果、影响评估、事态的发展趋势等。

流程:当发⽣患者服⽤假、劣药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损害等情况时→⽴即报告主管医⽣及护⼠长、科室主任→必须在10分钟内向药剂科及护理部汇报→⽴即停⽤药物,配合医⽣迅速开展医疗救护⼯作→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疏导解释⼯作→配合医院领导⼩组做好相应的处理⼯作→紧急情况处理结束后,科室要及时向护理部及医院领导⼩组提交事件处理报告。

34.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34.1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和需要确定基数药品种类,专⼈管理,建⽴有效期药品登记本,每⽉定期清查并有签名。

34.2有效期药品应按抗⽣素、⽣物制品、化学药品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对储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燥阴凉处(约20℃或冷藏2~10℃)。

34.3效期远的药品放在效期近的后⾯。

34.4如发现有效期在3个⽉或6 个⽉内,应贴相应的警⽰标识,尽早使⽤。

34.5有效期在1周内仍未使⽤应向药剂科申请调换。

34.6有效期药品在效期内发⽣变质(如沉淀、变⾊、潮解)或因某种原因超过有效期者,应停⽌发出使⽤,并查明原因上报。

34.7有效期的计算⽅法为:按照⽣产⽇期标注的年⽉加上有效时间,再减去⼀个⽉即为应标注的“有效期⾄的年、⽉,例药品⽣产⽇期为040501,有效期为⼀年,其有效期应标为:“有效期⾄:2005 年 4 ⽉” ,代表2004 年5 ⽉⽣产的药品,有效期为⼀年,药品⾄2005 年 4 ⽉30 ⽇24 时以前有效。

34.8⽆外包装的⼝服药,从领取时⽇起在病房⼝服药瓶中保存最长1年时间(以⾃然年为⼀周期,如2009年1⽉1⽇2009年12⽉31⽇),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

流程:确定基数药品种类,专⼈管理→建⽴有效期药品登记本→每⽉定期清查并有签名→效期远的药品放在效期近的后⾯→如发现有效期在3个⽉或 6 个⽉内,应贴相应的警⽰标识,尽早使⽤→有效期在1周内仍未使⽤应向药剂科申请调换→有效期药品在效期内发⽣变质(如沉淀、变⾊、潮解)或因某种原因超过有效期者,应停⽌发出使⽤,并查明原因上报→⽆外包装的⼝服药,从领取时⽇起在病房⼝服药瓶中保存最长1年时间。

35.患者发⽣管道脱落时,护⼠应如何处理?

⼀旦发⽣管道脱落,护⼠应及时赶到现场,协助医⽣及时处理,认真记录患者管道脱落的经过、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做好交。及时填写患者管路滑脱报告表,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

36.住院患者常见置管种类有哪些?

⽓管插管、⽓管切开呼吸机套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中⼼静脉导管、透析管路、PICC管、胃管、尿管等。

37.住院患者脱管⾼危因素有哪些?

37.1管路缝合及胶布固定是否良好,管⼦粗细长短是否按要求实施。

37.2患者精神、神志有⽆异常或躁动。

37.3患者病情有⽆呼吸频率改变、剧烈咳嗽或呃逆等症状。

37.4是否正在更换引流袋或局部换药操作。

37.5患者是否正在翻⾝、搬运等。

38.请述腹腔引流管脱落处置流程。

护⼠发现腹腔引流管脱落→⽴即通知医⽣,⽤⽆菌纱布覆盖管⼝→配合医⽣完成引流管脱落后的处理措施→护⼠认真观察病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理安慰→记录脱管经过即采取措施→组织讨论整改措施。

39.什么是压疮?压疮发⽣的原因是什么?

压疮是⽪肤或潜在组织由于压⼒,或者复合剪切⼒或摩擦⼒⽽导致的损伤,常发⽣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外在因素:压⼒、剪切⼒、摩擦⼒、潮湿等。

内在因素:感觉缺失、营养不良、年龄⼤、组织灌注差、⽪肤情况、体温、活动⼒等有关。

40.哪些患者是压疮发⽣的⾼危⼈群?

1)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瘫痪、昏迷患者。2)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者。3)⼤⼿术后不能翻⾝或翻⾝较少者。4)⾝体瘦弱、营养不良者。5)⽔肿、疼痛、肥胖患者。6)⽼年⼈。7)⽯膏固定患者。8)⼤、⼩便失禁患者。9)发热患者、使⽤镇静剂的患者等。

41.压疮的好发部位有哪些?

压疮最多发⽣在受压迫和剪切⼒及有⾻性突起的部位。

仰卧位:枕⾻粗隆、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跟。

侧卧位:⽿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俯卧位:⽿部、颊部、肩部、⼥性乳房、男性⽣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坐位:坐⾻结节.

42.压疮如何分期?

旧的压疮分期是四期:Ⅰ期压疮、Ⅱ期压疮、Ⅲ期压疮、Ⅳ期压疮。

新的压疮分期是六期:Ⅰ期压疮、Ⅱ期压疮、Ⅲ期压疮、Ⅳ期压疮、怀疑深层组织损伤、不可分期。

43.如何预防压疮的发⽣?

43.1使⽤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筛查⾼危病⼈,进⾏针对性的护理。

43.2缓解或移除压⼒源:适时翻⾝,使⽤各种减压物品,包括各种减压垫、⽓垫床等。

43.3免除摩擦⼒、剪切⼒:正确翻⾝、保持尽可能低的抬⾼床头⾓度。

43.4改善病⼈营养。

43.5做好潮湿、失禁的管理。

43.6规范健康⽪肤护理:有压疮风险病⼈每天常规⽪肤检查,尤其⾻隆突处、避免拿捏按摩⾻隆突部位等。

43.7对患者家属实施压疮预防知识健康教育。

44.我院有否使⽤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具?使⽤何种评估表?

我院对⼊院⾼危病⼈均实⾏压疮危险因素评估,2011年及以前全院统⼀使⽤的是NORTON (诺顿)评分表,2012年起我院开始使⽤BRADEN(布⽇阿顿)评分表。

45.BRADEN 评估表的评分项⽬是哪⼏项?评分最⾼分为多少,最低分是多少分?

BRADEN 评估表的评分项⽬共6项,包括:感知、活动能⼒、活动⽅式、营养、潮湿、摩擦⼒和剪切⼒。

该评分表最⾼分为23分,最低为6分。

46.BRADEN 评分⾮常危险、⾼危、中危、低危分别是⼏分?

⾮常危险:9分或以下;⾼危:10-12分;中危:13-14分;低危:15-18分。

47.如果使⽤BRADEN评分,该病⼈为9分,请问护⼠如何处理?

47.1根据压疮预防指南,采取预防措施,包括:

47.1.1使⽤体表压⼒缓释设备如⽓垫床。

47.1.2每班观察并记录⽪肤状况、床边交接⽪肤情况。

47.1.3每天评估、记录评分值。

47.1.4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翻⾝、保护⾜跟、潮湿的管理、营养的管理、摩擦⼒和剪切⼒的管理等。

47.2填写难免压疮上报表,汇报给护⼠长和科护⼠长,科护⼠长每季度上报造⼝、伤⼝管理组。

48.在什么时候进⾏BRADEN评分?

新⼊院⾼危患者⼊科、转科需要评估;评分18分以上的病⼈在病情发⽣变化时再次评估;评分13-18

分,每周评估⼀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评分≤12分,⾼度危险,每天评估。

49.临床护⼠发现新病⼈有压疮,如何处理?

49.1责任护⼠评估病⼈,⽤BRADEN评分进⾏评分,根据压疮伤⼝护理指南采取伤⼝护理措施,填写伤⼝、造⼝观察记录表,并写记录。

49.2填写压疮上报表,汇报给护⼠长和科护⼠长,科护⼠长每季度上报造⼝、伤⼝⼩组成员。

49.3科室讨论后认为伤⼝处理有困难的,可要求造⼝、伤⼝管理组进⾏会诊。

50.是否可以使⽤⽓圈和按摩的⽅法来预防压疮?

研究结果证明⽓圈、按摩和烤灯的⽅法对压疮的预防没有作⽤,这是因为橡胶⽓圈产⽣热⽓并使局部⾎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刺激⽪肤,可出现圈式压伤;持续发红的⽪肤,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将加重损伤程度,凡经按摩的局部组织常显⽰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组织却⽆撕裂现象;烤灯可使局部⽪肤升温、⼲燥,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强,造成细胞缺⾎坏死。所以2009NPUAP 压疮预防指南也建议不要使⽤上述⽅法预防压疮。

51.压疮上报流程是什么?

52.压疮护理流程?

53.压疮上报范围?

上报范围界定:院内或院外带⼊Ⅰ度及以上压疮。

54.压疮的预警流程?

新医⼀附院压疮预警流程

55.我院压疮管理架构是怎样的?

我院压疮管理模式:成⽴以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造⼝、伤⼝管理组—科室质控的三级质控架构。

59.我院创建平安医院意义是什么?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完善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化解医患⽭盾纠纷,保护医患双⽅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0.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60.1成⽴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领导⼩组;

60.2不断提⾼医疗护理技术⽔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健康权益;

60.3加强综合治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61.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您在科室都做了哪些⼯作?

61.1认真学习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核⼼制度,并积极落实;

61.2严格执⾏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依法执业。

61.3做好基础护理,提供全程、全⾯、连续的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

61.4积极参加理论和操作培训,参与讲座与教学查房⼯作,提⾼业务⽔平;

61.5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演练应急预案,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61.6做好⼿卫⽣和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

61.7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进⾏有效的沟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