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模块五《制作多媒体作品》第2单元《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加工,利用Windows录音机程序对音频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是本模块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已进行了学习,对这一部分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本单元内容感性较强,使用性也较强,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初学时记忆较深,所以本课根据这些特点,直接设计了练习进行完成,最后根据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归纳知识的能力,设计了自己绘制知识与技能的框架图,自己完成本章的小结梳理,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复习目标
1、复习用windows录音机程序对音频素材进行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数字音频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3、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生活中的音频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四)复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用Windows录音机程序进行录音和简单的编辑处理。
2、理解学习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1、能综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对生活中的音频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展示,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运用演示、练习、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既要自主解决问题,还要相互探讨,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
2、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得知识、习得技能。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在完成任务之上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
(六)教学准备:
1、学生练习课前分发到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2、上课使用自制课件及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媒体运用 | 设计意图 | ||||
| 引 入 
  | 引言:上节课我们共同体验了音频素材在学习生活中的无限乐趣,并学习了Windows录音机程序获取和加工音频素材的初步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并且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板书: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  |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引出课题,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
|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 1、  出示课件练习1: 根据学生问题的回答,说明与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 学生回答。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通过完成练习1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 ||||
| 2、请一名同学演示Windows录音台的属性设置。 | 学生演示,其他学生纠错。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通过学生的完成操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演示,达到学生互相学习的目的。  | |||||
| 过渡引入 | Windows录音机程序不仅可以录音,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编辑音频素材。 | |||||||
| 二、加工音频素材的四个基本技能的复习 | 练习2: 1、出示练习2题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考虑解决问题所用到哪些技能。  | 观看课件,学生读题,相互讨论,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回顾,也可做为其他学生的提示。 | ||||
| 2、布置任务:完成练习2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强调:①滑动条上指针的协调运用。 ②观察录音机程序显示的合成后音乐的长度,并试听效果。  |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2任务。 | 通过学生的完成操作,巩固音频素材的打开方式及插入音乐文件、音频效果的技能复习掌握。 | ||||||
| 3、请一名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播放合成音乐文件的效果。 ①学生演示时教师标记截取音频的长度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插入文件后录音机程序长度的变化;③通过试听引导学生观察合成后音频的播放顺序。 
  | 听课、观察,练习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通过学生演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区别插入文件后合成音乐的长度变化及播放顺序变化,为后面和混入文件区别作铺垫。 | |||||
| 练习3: 1、出示练习3题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并且用到哪些技能。  | 观看课件,学生读题,相互讨论,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回顾,也可做为其他学生的提示。 | |||||
| 2、布置任务:完成练习3,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强调:①滑动条上指针的协调运用。 ②观察录音机程序显示的合成后音乐的长度,并试听效果。  |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3任务。 | 通过学生的完成操作,巩固音频素材的打开方式及混入音乐文件、音频效果的技能复习掌握。根据试听效果感受到背景音乐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 ||||||
| 3、请一名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播放合成音乐文件的效果。 ①学生演示时教师标记截取音频的长度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混入文件后录音机程序长度的变化;③通过试听引导学生观察合成后音频的播放顺序。  | 听课、观察,练习 | 通过学生演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区别混入文件后合成音乐的长度变化及播放顺序变化,为和插入文件区别作铺垫。 | ||||||
| 区别插入、混入音乐文件不同点。 ①通过练习2、3观察和试听合成效果②学生回答两种技能的不同点。 ③教师展示课件:  | 听课、观察、区别,回答问题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通过两个练习的完成及教师的引导区别两种技能的不同点。 | |||||
| 三拓宽延伸 | 展示课件: 练习4:利用录音机程序对wav、mp3格式转换 ①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试着完成 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演示③教师演示本题的完成,并讲解wav、mp3两种格式的区别  | 学生完成练习 听老师的讲解 区别两种格式并会转换  | 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 通过练习四的完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wav、mp3两种格式的区别,并学会两种格式的转换 | ||||
| 四学生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框架图小结本章 | 展示课件: 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将本章的知识与技能用框架图的形式绘制出来。②请一名学生板演③其他学生对照自己绘制进行补充④教师补充 ④师生共同小结本章知识与技能。  | 学生绘制知识与技能的框架图 | 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知识与技能的框架图,对本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且可以加深印象。 | |||||
| 五、教师总结 | 音频素材的使用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广泛使用,要想很好的使用,必须多多实践,多多摸索,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实际问题,再通过综合利用所学技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 ||||||
| 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 | ||||||||
| 学生作品 | ||||||||
①通过练习2与练习3的完成区别插入文件与混入文件的不同点,并用通过试听,感受音频素材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②学生自己绘制知识与技能的框架图,可以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系统的梳理,同时可以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复习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
如何使复习课更为有效呢?这是我这次参加竞赛的一直反复思考的一个的问题。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不能象新授课那样让学生有“新鲜感”,有成就感,学生学起来津津乐道。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因而在本节课中,我对录音机的录音操作做了删除,学生在初学时已有了大量的操作,并且学会了这一录音操作,若再进行复习,就有点索然无味。再次,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所以在复习本课内容时,我选了中考中的两道题目,它们对于本章技能中的插入文件与混入文件的区别可进行分别练习,最后根据练习的完成达到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同时也完成了难点的突破。复习,不是重复的、机械的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学会复习的方法。教学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而,在我的复习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内容,先由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学生根据师生的分析自己完成练习。随着的所有练习题目的完成,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自己绘制知识框架图对本章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绘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 进行绘制。绘制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用大括号,有的用表格,有的用集合图的形式,还有的用树状图,借此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复习方法。
不足之处: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教态还不够自然。我想经过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状态,更好地引导他们达到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消化、掌握、应用。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