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猫》精品教案
2025-09-24 10:53:02 责编:小OO
文档
《猫》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默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作者一家和三只猫的故事,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2.品味文中写第三只猫的抒情语句,通过“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从而形成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揣摩文中表现第三只猫的抒情语句,通过“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一家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

三、教学策略

本课阅读教学,环环相扣,以两个核心问题贯穿全课学习。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落实本课学习目标。

1.对于三只猫,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是怎样的?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类共存,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高尚情操。这节课我们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个爱猫家庭竟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和苦衷。

【设计意图】勾连本单元内容要点,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梳理内容,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对于不同表现、不同结局的三只猫,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可使用“优教·同步学习卡”进行课堂互动。

2.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3.明确要点:第一只猫病死,作者“酸辛”,称它为可怜的“小侣”;第二只猫,称它是“亲爱的同伴”,亡失后,作者怅然,愤然、咒骂偷了“心爱东西”的人;而对第三只猫厌恶、殴打、冤死之后,作者更加难过,进而又深深地愧疚。

同时扼要板书相关要点:酸辛、怅然──难过;自责、后悔──更加难过。

【设计意图】培养默读习惯,圈点摘录关键词句,形成整体感知。

5.强调重点:“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更加强烈。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惩戒得还没有快意”,“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设计意图】梳理行文思路,抓住关键字眼,体会作者情感。

(三)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1.总结过渡。

可以说,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那么是什么激起了作者深沉强烈的情感波澜呢?

2.布置任务。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阅读圈画表达抒情的相关文句,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1)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2)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总结明确。

第三只猫可怜,受了冤苦,无法申诉,遭我毒打,冤屈致死。作者良心发现,但无法表白误解、无法补救过失,内心受到谴责和煎熬。内疚、自责,对于第三只猫是深深的负罪感。

【设计意图】找到抒情语句,抓住关键字眼,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4.引导深思。

能够表现作者深深的负罪感不仅仅依据以上的抒情句子,从描写性的句子中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找到作者毒打第三只猫的相关文字,深入揣摩领会。

5.总结明确:“怒气冲天”“拿起木棒”“追过去打”,猫“悲楚”地“咪呜”“逃到屋瓦”“还不够快意”。惩戒不会申诉的无助的猫儿,以致使它冤屈致死,单凭武断猜测,且还那般暴戾无情。作者为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愧疚了,因为是他自己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设计意图】揣摩重点词语,从而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6.总结深化。

(1)思考:“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仅仅是第三只猫的遭遇吗?小组讨论,每组指定一人全班交流分享。

(2)总结明确:当然,第三只猫带给作者内心的触动是强烈的,但作者一家与前两只猫的故事仍不能删去。因为“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情感上受到打击,“酸辛”“难过”又因自己的武断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才有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决定。动物也是生命,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不再人为地漠视生命、虐待生命,作者在深刻的反思和强烈的自责中呼唤对生命的尊重。

(3)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设计意图】梳理行文思路,抓住总结和过渡性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形成整体认识,突破本课学习难点。

(四)深化主旨,情感渗透

总结本课,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得出结论:一个家庭平平淡淡的养猫琐事,向我们传递了伤害动物无从补救的刻骨铭心的哀愁,让我们理解体会出一个爱猫家庭竟会“永不养猫” 的深刻苦衷,更体会出了作者善良美好的愿望,好好爱动物,善待尊重它们,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命。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健康情感,以达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固化成果

1.选做课后积累拓展四1、3小题,继续品味揣摩语言。

2.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做好读书笔记。

3.小练笔,不少于150字。

假如你当时在场,当作者毒打第三只猫的时候,你觉得应该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固化课上学习成果;课外拓展阅读,读写结合,体现大语文教学观;情境微写作,塑造健康人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