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5-09-24 10:57:07 责编:小OO
文档
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2018·张家界)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羽扇纶巾     坦荡如抵      崭露头脚     弄巧成拙    

B . 讳疾忌医     义愤填膺      贻笑大方     心有余悸    

C . 契而不舍     假山池沼      妇儒皆知     晴天霹雳    

D . 顽皮狡黠     芳草凄凄      潸然泪下     悄怆幽隧    

2. (2分) (2017七下·武威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人迹罕(hǎn)至

B . 泯(mǐn)然   讪(shàn)笑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 炽热(zhì)   憎(zēng)恶   重荷(hé)     义愤填膺(yīnɡ)

D .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锲(qiè)而不舍

3. (2分) (2017七上·东台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10月1日,东台西溪景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国庆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前去观看。

B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 .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4. (2分) 该句修辞判断正确的是一项是(    )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A . 比喻    

B . 象征    

C . 借代    

D . 夸张    

5. (2分)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         , 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①就可能异化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

②但是当绿色交往日益稀缺、利益交换日趋流行

③人情就会成为“债”

④也会对那些人脉资源并不丰富的人形成“相对剥夺”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    

6. (2分) (2019八下·建平期末) 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尘”“羊”“舌”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B . “山”字首笔是竖,“及”字首笔是撒,“门”字首笔是点    

C . “爱”字是上下结构,共十画:“虎”字第三画是横。    

D . “万”字先写横,再写撤,后写横折钩。    

7.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它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表达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蝈蝈与蛐蛐》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田园诗人叶赛宁则用《夜》一诗赞美了夜的静谧、美好。

C . 《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 《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三国志》是陈寿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书,其中《隆中对》写的是刘备与诸葛亮在草庐相见时的对答。

8. (2分) (2018七下·南宁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等等。

B . 《骆驼祥子》的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城拉车。

C .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饿死!

D . 《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9. (2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羚羊木雕》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迫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赞美了小朋友真诚无私的友爱。

B . 虽然《散步》写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C .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D . 泰戈尔是著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7七上·江津月考)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 《观沧海》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 

(3)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11. (11分)                                                                                                                  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①心。寒衣处处催刀尺② , 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故园,此处指长安。②催刀尺:指赶裁冬衣。③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此诗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 

这首诗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2) 

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12. (1分) (2017九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且说吴用对晁盖说道:“不是保正 A 自来,几乎做出一场大事,这个令甥( 甲 )非凡!是好武艺!小生在篱笆里看了,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隔遮拦。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来间隔了。这个令甥 B 从何而来?往尝寺,庄上不曾见有。”

晁盖道:“却待正要来请先生到敝庄商议句话。正欲使人来,只是不见了他,架上朴刀又没了。只见牧童报说,‘一个大汉拿条朴刀望南一直赶去。’我慌忙随后追来了,早是教授谏劝住了。请尊步同到敝庄,有话 C 计较计较。”

(1) 上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文中的A 是指________(请填人物姓名),B是指________(请填人物姓名),B此来东溪村的目的是________。C是指________(请填具体事件)。 

(2) 根据上下文语境,文中“甲”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 

A . 兀的    

B . 端的    

C . 兀自    

D . 干系    

(3)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请从《朝花夕拾》 中任选一篇为例做简要分析。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李存审出于寒微① , 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② , 四十年间,位极③将相。

其间出④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⑤者凡百余。”因授⑥以所出镞,命藏⑦之,曰:“尔曹⑧生于膏粱⑨ ,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⑩。(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寒:贫困。微:地位低下。 ②乡里:此指家乡。 ③极:达到。 ④出:脱离。 ⑤镞(zú):箭头。 ⑥授:授给,给予。 ⑦藏:收藏,保存。 ⑧尔曹:你们。 ⑨膏粱:膏,肥肉;粱,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⑩诺:答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尝戒诸子________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________ 

③因授以所出镞________      

④命藏之 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②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 

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4. (18分) (2017八下·揭西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鸟中诸葛

①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②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③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④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⑥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⑦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⑧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⑨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⑩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⑪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⑫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1) 

选文第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

(2)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 . 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 .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 . 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3) 

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

(4) 

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15. (20分) (2019九上·潜山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秋雨梧桐

我对梧桐的喜爱,是从儿时就有的。

五岁时,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两株梧桐树苗,细细的干,嫩嫩的芽,碧绿的叶,我拿着瓢,忙着给小树浇水。奶奶说,梧桐树是吉祥树,家有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从此,我便有了美好的梦。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梧桐一天天长大了,在我的记忆里,也镌刻着许多我和梧桐树的美好的故事。梧桐开花时,我和小伙伴们便用竹竿,上端绑上铁钩子,采集那黄白色的小花,放在鼻子下,闻着淡淡的清香,装在瓶子里,和上水,放一会儿,便成了粘粘的汁液。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是梧桐结果的时节,吃着香喷喷的梧桐果,使我们这些很难吃上水果的家境贫寒的苦孩子们,如同过年一般的欢乐。最难忘的是下雨的夜,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雨打梧桐叶的声音,是那样的美妙,无限的暇想伴随着甜美的梦,把我带向浩瀚深邃的天空……

十二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也离开了两棵朝夕相处的梧桐树。每每在雨夜中,似又听到雨打梧桐叶的滴嗒、滴嗒的声音,便又生出许多的遐想和牵挂。后来读到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体会到了秋雨梧桐的意境。由此,也就喜爱上了婉约派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韵味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美丽。

六朝古都南京,最美丽的是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夏天里,满街的行道树给火炉般的城市送上了无尽的清凉。其实法国梧桐是不同于中国的梧桐树的,它叫悬铃木,然而南京人还是喜欢叫它梧桐树,这是否喻示着勤劳善良的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而我喜爱梧桐,更在于她的秋韵。丰子恺先生在《秋》中写道:“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的厌倦,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灰。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又有林语堂先生在《秋天的况味》中告诉世人的心语,“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而鲁迅的《秋夜》更为以后人不可攀及的力量,构造了一种“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的独特意境。

自打别了儿时的梧桐树,一晃三十七年过去了,而秋雨梧桐的情结却愈发强烈,去岁之秋便寻着旧路,回到曾有过梦一般时光的家园,遗憾的是,新建的小区取代了我梦中的梧桐,而我闭上眼,却又分明听见已成参天大树的两棵梧桐,在秋雨中低吟着催眠曲,伴我入眠的滴嗒声。我终于又找到了我的梦,我美丽的秋雨梧桐!

(1) 阅读选文后,请概括作者喜爱梧桐的原因。 

(2) 文章以梧桐为线索抒情,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概括作者回忆了那些有关梧桐的事。 

(3)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借梧桐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 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任选一句并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 

(5) 许多事物,当我们看到它时也会如作者看到梧桐般内心产生特别的感受,引起许多的回忆,请你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如一朵小花,一片小草,一弯新月,一棵古树,一片云朵) 

七、 作文 (共2题;共6分)

16. (1分) (2018八上·成都开学考) 半命题作文。

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             , 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你也可以自行提炼一个词语或短语填写在横线上,进行写作。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17. (5分) (2019九上·富顺月考)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平凡中的发现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③不得抄袭;④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二)根据要求作文。

说话是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任何人之间交流或交际的方式之一。

有的人口头表达能力强,很会说话,有的人不善于说话,木讷,言辞少;有的人爱说话,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有的人不爱说话,各种场合都极少语言。

的人你喜欢和他说话,感到温暖,时有启发,有的人你却不想听他的话音,油腔滑调,噪人两耳……

请以“说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0-1、

10-2、

10-3、

10-4、

10-5、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11-1、

11-2、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12-1、

12-2、

12-3、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1、

13-2、

13-3、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5-4、

15-5、

七、 作文 (共2题;共6分)

16-1、

17-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