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预测
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是指该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在学生年龄较小和适应能力较弱的时候教育会有一个连贯性。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
1、国家倡导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已颇具规模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探索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多种模式和实践途径,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途径。自2001年开始,和党陆续发布若干重大决定和文件,提倡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譬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由此,伴随着义务教育办学改革的全面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兴起。此外,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也指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逐渐成为各地(尤其是北京市、上海市等“择校”现象突出的特大城市)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点,各种类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数量迅猛增长。此外,在农村地区,随着21世纪初的十年内学校布局调整的广泛实施,某些地方为了稳固生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开始大规模地对邻近学校进行合并,新建或改扩建大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伴随着的鼓励和地方基于效率考虑的现实选择,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数达到14,639所,占普通小学(含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总数的6.7%,占初中(含初级中学、完全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总数的24.7%。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九年一贯制初中占比超过了20%,其中,最高的青海省达到了48.5%。从纵向来看,近些年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总数和占比也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可以说,九年一贯制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学制的一个重要类型,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实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2、九年一贯制办学的理论优势及争鸣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上海市开始试点九年一贯办学,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也被提上议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实践探索。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初中联体办学,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种连续、系统、整体的学制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免于学生经历学程分段上的变更,对于消解学生小升初压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证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节约制度“交易”成本,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公平优势,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从整合利用资源、节省资源成本和降低管理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和教育部门解决择校难题、促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抑或是家长安心托付孩子的角度,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建形式有完全新建校、小学与初中合并、名校办分校等。具体来讲,有品牌初中联合普通小学、优质品牌小学上延增设初中、距离相对集中的(或者招生有一定困难的)中小学合并等多种形式。尽管导向和大众普遍感觉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高低搭配、优劣搭配,重点校、先进模范校、示范校与薄弱的小学、初中之间进行搭配这种资源的组合,可以达成更好的办学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使学校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教研活动与资源配置的单元。与传统的中、小学分设相比,九年一贯制学校使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衔接与融合,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一致,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九年一贯办学的优势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降低学校运作成本。如,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师资调配、缺编调剂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成长)、物力资源的共享(硬件设施的集中和有效使用)以及教育经费的合理统筹与使用(统筹安排使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用经费以及中小学教师的相关经费)。二是有利于整体联合培养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如,对中小学学生品质进行渐进式培养,实现中小学教学的有机衔接,统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三是有利于减轻学生小学升初中的压力,遏制小升初“择校热”,解决部分学校初中部生源不足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3、安平市九年一贯制办学情况
安平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5所,分别属于位于安平、*、&&、&&和马坪等5个镇办,详见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布表1。
表1 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布表
|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地点 | 性质 |
| 1 | 安平市&&双语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军山社区 | 民办 |
| 2 | 安平市&&寄宿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事处&&社区 | 民办 |
| 3 | 安平市*事处&&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事处&&社区 | 公办 |
| 4 | 安平市&&附属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安平事处*社区 | 公办 |
| 5 | 安平&&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事处&& | 民办 |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一河两岸”已成为安平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安平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建设成为新安平的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安平商务区。
本项目为新建学校项目,暂未划定学校的实际招生片区,根据项目服务范围内的住宅分布及规划情况,可以统计出1000米服务范围内居住用地功能区的人口数量。该范围内居住用地总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按照住宅面积占90%、80平方米/户、居住用地按照3人/户、商业+居住混合用地按照2.04人/户进行服务人口估算可知,1000米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约2.93万人。
根据安平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安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安平市常住人口92.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849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773万人,则安平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有小学在校学生约525人,初中在校学生约333人。
根据前述分析可知,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100米服务片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1万人,按照小学学生所占常住人口比例5.25%,采用简单估算法可以估算出项目1000米服务区域内小学学位需求约为1540个(29327×5.25%≈1540);按照初中学生所在展出人口比例3.33%,可估算项目1000米服务区域内初中学位需求为977个(23927×3.33%≈977)。
表2 本项目服务范围公办义务教育学位需求预测
| 学位阶段 | 服务人口 (人) | 公办学位需求 (个) | 需求班数(班) | 备注 |
| 小学学位 | 29327 | 1540 | 34 | 45人/班 |
| 初中学位 | 29327 | 977 | 20 | 50人/班 |
| 合计 | 2517 | 54 |
二、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
(一)项目建设规模的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3、《安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5、《清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清教规〔2011〕3号);
(二)建设的目标
1、建设基本思路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一河两岸”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本着严把标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
2、建设总体目标
项目建成后,使项目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和学习生活需要,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
3、建筑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协调发展、节约资源。
(三)建设规模
本项目根据项目服务范围的学位需求,参考《清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清教规〔2011〕3号)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分析如下:
1、用地面积
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学位2520个,根据《清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第三章第七条规定,本项目为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学校,参考表2《生均用地面积表》,项目生均用地面积23.12㎡,符合《清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规定。
表3 生均用地面积表
| 学校类别 | 中心城区学校(㎡) | 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学校(㎡) | |
| 主城旧区 | 主城新区 | ||
| 完全小学 | 11.4 | 15 | 20 |
| 初中 | 11.4 | 20 | 25 |
本项目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包括36班小学,18班初中,本项目将参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的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上限建设指标,并结合本项目实际用地规模等情况确定基本校舍用房的规模。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本校各校舍用房的面积指标分析如下: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九年制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三类。
①普通教室
参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普通教室每班设1间,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方便统一建设与管理,小学每间普通教室面积均按69.75㎡进行设计,设置36间;初中每间普通教室面积均按72.54㎡,设置20间;本项目设置普通教室56间。
②专用教室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专用教室应配置理化生实验室、理化生探究实验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准备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及辅助用房、语言实验室、音乐室及器材室、舞蹈室、器乐排练室、美术室(含书法室)及器材室、历史室、地理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及活动器材室、软件制作室;小学部应配置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及准备室,小学部其它功能用房与初中部公用。
③公共教学用房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共教学用房应配置图书馆、阶梯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公用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主要建设内容分析如下:
A.阶梯教室。
阶梯教室为满足学校各类会议、演讲、学术报告、大型示范课、远程会议、小型演出等的需要。
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阶梯教室以容纳一个年级学生数为宜,并应另加适量的备用座位。项目建成后,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为54班教学规模,其中初有18个班级,每个年级6个班,按每班50人考虑,每年级总人数约为300人;考虑到小学部每个年级为6个班,每班45人,每年级总人数仅为270人,即每个年级人数相对较少。因此阶梯教室按照能容纳一个年级初中班级学生人数考虑。
参考《清江省普通初中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规范》,阶梯教室面积可自定,按人均面积1.75 ㎡计算,本项目阶梯教室面积至少取300×1.75=525㎡,本项目定为601.2㎡。
B.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中心和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提高人文素养和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对学校图书馆面积进行测算,图书馆服务学生数量按照2520人(小学1620人,初中900人)考虑,教职工数量按照153人(小学部86人,初中部67人)考虑。具体测算过程如表4所示。
表4 图书馆面积测算表
| 项目名称 | 数量标准 | 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 |
| 教职工人数(人) | 1人/16.5生 | 153 | |
| 藏书室 | 图书拥有量(册) | 20册/生 | 50400 |
| 藏书室面积(㎡) | 450册/㎡ | 112 | |
| 教师阅览室 | 座位数(座) | 0.3座/人 | 46 |
| 面积(㎡) | 3 ㎡/座 | 138 | |
| 学生阅览室 | 座位数(座) | 0.1座/人 | 252 |
| 面积(㎡) | 1.1㎡/座 | 277 | |
| 管理工作办公室面积(㎡) | 6㎡/座 | 10 | |
| 面积合计(㎡) | —— | 537 | |
| 实际 | 548.4 | ||
为保证全天候上体育课、锻炼身体和开展文体活动而设置,建筑面积为1036.7㎡。
(2)办公用房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小学校的办公用房供教学和行政人员办公使用,学校办公用房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设置。其中,教学办公室面积不得小于5.85㎡/人,其他办公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配置,可在办公用房面积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具体面积分析见表8所示,主要包括:
①教学办公室
是中小学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研究和批改学生作业的主要空间,并兼作教师答疑、师生对话使用。可根据使用要求按年级组或学科组分设。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教职工为153人,按教学办公室面积不得小于5.85㎡/人,则教学办公室面积为5.05(153×5.85=5.05)㎡。
②行政办公室
宜根据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紧凑安排,尽可能兼用、合用,同时要适当考虑办公自动化设施所需面积。
③会议室:主要供中小学校召开小型会议使用。
④接待室:主要接待宾客使用。
⑤学校医务室: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以及进行常见疾病的防治使用。
⑥此外还有广播室(广播系统)、演播室(闭路电视系统)、心理咨询室、学生体质测试室、体育器材室、团队室、文印室、网络管理中心(机房)和传达值班室等。
(3)生活服务用房
主要包括教职工与学生食堂(包括餐厅与厨房)、厕所和其它用房等。
①食堂。学校建成后,按编制将有教职工153人,教职工与学生食堂面积按照教职工人均2.5㎡,80%教职工在餐厅一次就餐计算;学生生均1㎡,按50%学生在餐厅一次就餐计算,则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新建食堂面积为1566㎡(153×2.5×80%+2520×1×50%=1566㎡)。
②其它用房。其他生活服务用房包括饮水房、垃圾转运站、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等功能用房。其中设备用房另外考虑。
(4)各类用房面积汇总
综上分析,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得到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7354.77㎡,各功能面积如表5所示。
表5 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面积汇总
| 一 | 计入容积率面积 | ㎡ | 26947.26 |
| 1 | 教学楼 | ㎡ | 20062.7 |
| 2 | 体育食堂公寓 | ㎡ | 6671.72 |
| 2.1 | 食堂 | ㎡ | 1565.82 |
| 2.2 | 风雨操场 | ㎡ | 1036.7 |
| 2.3 | 公寓 | ㎡ | 4069.2 |
| 3 | 室外公共设施 | 212.84 | |
| 3.1 | 公共卫生间 | ㎡ | 155.04 |
| 3.2 | 门卫 | ㎡ | 57.8 |
| 二 | 不计容积率面积 | ㎡ | 407.51 |
| 1 | 地下室 | ㎡ | 407.51 |
| 合计 | ㎡ | 27354.77 |
招聘教师多面向&&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为满足教职工的住宿需求,本项目拟设置教职工宿舍。教职工宿舍满足单身教职工及未拥有自有住房教职工的过渡住宿需求,根据教职工实际需求,进行周转使用。
本项目教职工宿舍按单人间设置,根据《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单人间宿舍人均面积为16㎡,建筑系数按0.65计算,折合人均建筑面积约24.6㎡。结合同类项目建设情况,考虑附设卫生间面积,本项目教职工宿舍拟按照30㎡/间取值。
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核定编制的教职工总数约153人,按满足88%教职工(约135人)的住宿需求考虑,教职工宿舍建筑面积应为:135×30=4050㎡,本项目教职工宿舍面积为4069.2㎡。
4、设备用房
根据设计经验,本项目需建设设备用房,部分设备用房(如配电房、水泵房、发电机房、消防水池等)置于地下。参考类似项目设计经验,设备用房按地上总建筑面积的1.51%取,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6947.26平方米,因此配置设备用房规模约为407平方米(26947.26×1.51%≈407㎡)。
5、室外设施
根据《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JGJT280-2012),学校室外设施包含运动场、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配置相应的室外设施,具体如下:
(1)运动场
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运动场需设250~400m环形塑胶跑道,本项目运动场布置400m环形塑胶跑道,占地面积为15162㎡。
(2)篮球场
篮球场3块,规格为28m×15m,按标准每块占地576㎡,共占地1728㎡;
(3)羽毛球场(兼排球场)
羽毛球场2块,规格为18m×9m,按标准每块占地286㎡,共占地572㎡。
(4)器械场地
器械场地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的室外器械,参照标准占地为270㎡。
6、建设内容及规模汇总
综上所述,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建设工程的建设内容与规模汇总如下表6:
(1)建筑设施规模汇总
表6 本项目建筑设施规模汇总表
| 序号 | 名称 | 建筑面积(㎡) |
| 1 | 校舍用房 | 20062.7 |
| 2 | 体育食堂公寓 | 6671.72 |
| 3 | 室外公共设施 | 212.84 |
| 4 | 地下设备用房 | 407.51 |
| 合计 | 27354.77 | |
表7 室外运动设施面积
|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用地面积(㎡) | 备注 |
| 1 | 400米跑道运动场 | 1 | 15162 | 内部设置绿地 |
| 2 | 篮球场 | 3 | 1728 | 普通篮球场,每块576 ㎡。 |
| 3 | 羽毛球场 | 2 | 572 | 每块286 ㎡ |
| 4 | 器械场地 | 1 | 270 | —— |
| 合计 | 17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