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复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2025-09-24 10:57:20 责编:小OO
文档
复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摘要】 目的和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方法  以炉甘石、氧化锌、甘油为主药制备复方洗剂,制备方法为分散法;利用沉降体积比的测定来做质量鉴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甘石洗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疾病,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带状疱疹、脓疱疮的治疗,但炉甘石洗剂只具有止痒、轻度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杀菌力弱,加上炉甘石洗剂是混悬液,在制备过程中很难控制其稳定性

【Summary】 The purposes and for control over all the way to help prepare ; suspended, moist, cheerful coagulant and coagulant's role in mixing ; familiar with the quality evaluation. the method of zinc gelatine, glycerine, medicine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its way to distract the volume of deposition ; the quality of testing the determination to do this. conclus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process is feasible, stabilized quality of controllable. calamine in clinical widely used in skin disease, such as papula, subacute dermatitis, eczema, urticaria and shingles, pustular sore of therapy, but calamine only has anti-pruritic, mild convergence, protect the skin effect, sterilization force is weak, plus calamine is suspension liquid, in preparation process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its stability.

【关键词】 炉甘石;混悬剂;制备;质量检查。

【keywords 】 the rest of the vehicle involved is so suspended ; quality inspection.

混悬剂是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分散相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5~10μm之间。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多为水,也有用植物油。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优良的棍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微、分敢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后能均匀分散;粘度适宜,易倾倒.且不粘瓶壁。

为使药物颗粒沉降缓慢,应减小颗粒粒径、增大分散介质密度和黏度;此外还可采用加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

炉甘石洗剂中氧化锌和炉甘石的颗粒,在水中带有负电荷,可因同电相斥而不易聚集。但由于混悬微粒的动力学不稳定性,能使混悬液在放置时,颗粒下沉而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结块。甘油在制备中可以起润湿作用,并可增加药剂的粘稠度,从而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羧甲基纤维素钠是高分子物质,在方中作助悬剂。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1]。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脂80,枸橼酸钠,蒸馏水。

1.2 器材: 普通天平,10ml 50m1带塞量筒,乳钵,量筒,小烧杯等。

1.3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2]

1.3.1 处方     

     

处方一处方二处方三
炉甘石3 g3g

3g

氧化锌1.5 g

1.5 g

1.5 g

甘油1.5 g

1.5 g

1.5 g

羧甲基纤维素钠0.15 g

枸橼酸钠

0.15 g

聚山梨脂800.6 g
蒸馏水 加至30ml30ml30ml
1.3.2制法    

1.制备稳定剂

①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15 g,加约20ml蒸馏水,加热溶解成胶浆。

②称取枸橼酸钠0.15 g,加蒸馏水100ml溶解,备用。

③称取聚山梨脂80  0.6 g配成100g/L的水溶液备用。

2.制备混悬剂 上述的三个处分,均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加炉甘石研磨至糊状后,再加入处方中的其他成分,最后加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1.3.3. 附注:

(1) 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混合过120目筛。

(2) 氧化锌有重质和轻质两种,以选用轻质为好。

(3) 炉甘石是氧化锌与少量氧化铁的混合物,按规定炉甘石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不得少于40%。

(4) 炉甘石与氧化锌均为不溶于水的亲水性药物,能被水润湿,故先加入甘油和少量水研磨成糊状,再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混合,使粉末周围形成水化膜.以阻碍微粒的聚合,振摇时易再分散。

(5) 改进本品的悬浮状态还可以有如下措施,如:①应用高分子物质(如西黄蓍胶)作助悬剂;②用控制絮凝的方法来改进,常采用0.25-0.5mmol/L的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与0.005-0.01%(V/V)新洁尔灭联合使用;或采用0.5%枸橼酸作反絮凝剂,亦可同时与适宜助悬剂联合使用等。

1.3.4 用途:具有保护皮肤、收敛、消炎作用。可用于皮肤炎症、湿疹、荨麻疹等。应用前摇匀.涂抹于皮肤患处。

2 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将配制好的炉甘石洗剂置10ml具塞量筒中,密塞,放置一段时间,再振摇1分钟,倒置翻转(一反一正为一次),记录筒底的沉降物分散完全时的高度。

记录混悬液的初始高度Ho,再分别将放置10、20、30、60分钟的沉降物高度Hu记录于表1中。按式:沉降体积比F=Hu/Ho ,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1 中。以沉降容积比F=(Hu/Ho)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沉降体积比在0~1之间,其数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表1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体积比

时 间(min)

处方一

H,cm    F,%

处方二

H,cm     F,%

处方三

H,cm  F,%

0(Ho)

101101101
109.80.980.90.092.40.24
209.70.970.70.072.30.23
309.60.960.70.072.20.22
609.60.960.70.072.10.21
3 统计分析

其中混悬剂稳定性为处方一>处方二>处方三。

图1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曲线图

4 结果

炉甘石是主药,起吸湿、止痒、收敛作用;氧化锌是主药,具有收敛和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作用;甘油是助悬剂,还具润肤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助悬剂。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V/V0)愈大,混悬剂愈稳定。(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2]。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一般配制原则为:(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2)改变溶媒或浓度  溶剂改变的速度愈剧烈,析出的沉淀愈细,所以常以含醇制剂为原料时应用。多将酊剂等含醇制剂以细流状加到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析出大块沉淀。(3)采用高分子助悬剂作稳定剂,应先将这些高分子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胶浆使用。(4)处方中如有盐类,宜先制成稀溶液加入,防止发生脱水作用。

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

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

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

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程度;

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

6.重新分散试验:评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3]。

参考文献:

[1]  韦文俊.陈卫卫.等,药剂学实验,广西中医学院,2009:2;

[2]  崔福德,药剂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 ;

[3]  王翔岩,齐云,蔡润兰,李晓红,杨美华,石钺,肉苁蓉多糖的巨噬细胞活化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9;25(6):787~9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