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5-09-24 10:56:10 责编:小OO
文档
12 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会读课本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学习重点会认《揠苗助长》中生字,从寓言中悟出寓意。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示文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题目:揠苗助长。

2.指导理解“揠”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4.引导学生思考。

1.齐读文题。

2.查字典找“揠”的意思。(拔)

3.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汇报题目意思。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

预设:(1)是谁揠苗助长?

(2)是怎样揠苗助长的?

(3)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呢?

7.填一填。

“揠”的意思是(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播放《揠苗助长》动画视频。

2.启发学生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谁揠苗助长?

3.教师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1)默读《揠苗助长》,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标出故事共有几个自然段。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教师强调字音:“算”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前鼻音;“望”是后鼻音;“费”的声母是f。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5.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3)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6.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7.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争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进行评价,为出现错误的同学纠正字音。

4.读准课件出示的句子。

(1)个别读。

(2)齐读。

5.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先猜后查”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预设:

(1)巴望:联系句子知道“巴望”可能是“希望”的意思,但可能比“希望”的意思进一层,大概是“非常希望”的意思。

(2)焦急:以前就用过了,是“着急”的意思。

(3)筋疲力尽:可能是非常疲劳的意思。

(4)“一大截”是“一大段”的意思。

6.学生在小组内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那个人拔苗助长,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8.我会用“√”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揠(yà  yàn)

喘(chuǎn  cuǎn)

截(jié  jué)

筋(jīn  jīnɡ)

焦(jiāo  qiáo)

9.我能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1)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

(2)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

(3)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三、研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思考题:这个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呢?

2.理解“巴望”一词。

(1)出示“巴望”,查字典理解“巴望”。说说“巴望”的近义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巴望”和“盼望”的区别。(“巴望”的程度更深,是非常盼望,想立即实现。)

3.教师:这个人巴望什么?(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这个人做了哪些事说明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看;焦急地转来转去;天天想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4.出示思考题:可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去掉“好像”行吗?为什么?

5.教师引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什么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汇报: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①开火车读生字。

②指导识记字形。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句子抓关键词,理解农夫的“焦急”。

(4)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5)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

预设:

生:他会想:亲爱的禾苗,你怎么就不长呢?

他会说:“禾苗禾苗,你快点长大,我都等着急了。”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2自然段。

(1)预设:他想到了把禾苗一棵棵往高拔。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后汇报: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时候有个人,他(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  ),(  )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  )地转来转去,(  )地说:“我得想个办法(  )它们(  )。”

(3)一天,他(  )想出了办法,就(  )跑到田里,把禾苗(  )往高里拔,从中午(  )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6.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他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

(2)出示第2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7.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思考:农夫会对他的妻子、儿子怎么说呢?

(2)指导思考:从他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习生字“费、算、截”。

(3)情景表演。指导学习“喘”字。

8.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思考题: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心里怎么想的?(父亲干什么去了,会这么累?禾苗怎么会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呢?)怎么做的?(他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9.思考讨论:这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为什么会这样?

①筋疲力尽:很累,好像力气都用完了。

②急忙跑到田里:说明焦急。

③一棵一棵:生怕漏了一棵。

④终于:说明他想了很久。

⑤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⑥往高里拔:拔得高,时间用得久。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农夫的话。

(2)学生归纳概括:农夫很累,但是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3)交流识记方法。学生模仿农夫的动作朗读。读出又累又高兴的感觉。

4.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交流:他的儿子会想,父亲干什么去了,会这么累?禾苗怎么会一下子长高一大截呢?

5.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区别字填空。

截  节

(1)今天是传统的新春佳(  )。

(2)姐姐比我高一大(  )。

望  忘

(3)妈妈希(  )我能考上大学。

(4)他把这么重要的事给(  )了。

12.为什么那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但最后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1.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2个生字:“筋”“疲”。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教师强调:“筋”是上下结构,“疲”是半包围结构,写“疒”时,不要忘记写外面的两点。

(3)教师范写“筋、疲”2个生字。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2.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续编故事。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书写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3)学生临写。同桌评议。

2.完成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2)尝试续编故事。

13.写一写。

我能把“筋、疲”这两个字写得很漂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言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农夫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筋疲力尽”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或者角色互换,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同时将“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