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年级 | 七年级 | |
| 所需时间 | 课内6课时,课外2课时 | |
|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 ||
| 整式的加减主题单元结构包括:整式的有关概念,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本主题单元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单元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本主题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的前提下,通过类比学生会产生“整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的想法,为此,教材引入了整式的加减这一单元内容,从引入整式的概念入手,然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明确整式的加减法则。 本主题单元的重点是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难点是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整式的加减这一单元的两部分内容由引言的两个问题引入,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建立符号的意识,并能总结出整式的加减运算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 | ||
|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 ||
|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 ||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 2.熟练指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数、次数,把一个多项式写成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3.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4.能灵活应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和交流,经历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通过应用与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 ||
| 对应课标 | ||
| 1.掌握用代数式表示的方法 2.能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 3.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法则 4.能进行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1.什么是整式、代数式 2.如何用代数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现象或规律 3.如何合并同类项 4.如何去括号、进行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
| 专题划分 | 专题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 3 课时) 专题二: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3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 |
| 专题一 | 整式的有关概念 | |
| 所需课时 | 课内3课时 | |
| 专题学习目标 | ||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 2. 能熟练指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数、次数,能把一个多项式写成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2.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应用与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息,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 ||
| 专题问题设计 | 1.什么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代数式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数、次数是什么 | |
|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 ||
| 多媒体、纸笔 | ||
| 学习活动设计 | ||
活动1:复习引入
由引言中的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
之间的关系,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可以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再由几个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问题
活动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如何用字母表示代数式
2. 什么是单项式
3.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是什么
活动3: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组内、组间及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计算中总结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并加以适当的练习,
第二课时:多项式
活动1:复习引入
复习单项式的有关内容,直接导入新课
活动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什么是多项式
2.多项式项和次数是什么,什么是常数项
活动3:归纳总结
师生交流归纳出多项式的相关知识点,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整式
活动1:复习
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结合前两节的知识点,分析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2:总结
1. 整式、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 学生从自己的视点观察、归纳、分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3.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
| 评价要点 | 1. 会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2. 能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相关概念 3. 能熟练指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数、次数 | |
| 专题二 | 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
| 所需课时 | 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 | |
| 专题学习目标 | ||
| 知识技能: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2. 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准确的进行去括号运算,并能够将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综合应用 3.能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习题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操作和解决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解决 题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 ||
| 专题问题设计 | 1.什么是同类项 2.如何合并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是什么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
|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 ||
| 多媒体教室,纸笔 | ||
| 学习活动设计 | ||
| 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 活动1:复习导入 学生回忆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整式,自由发言,那么数与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 整式能运算么?引入今天的整式加减运算。 活动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什么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及其法则是什么, 3.如何对多项式进行求值 活动3: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组内、组间及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由例题进一步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通过适当的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熟练掌握程度。 第二课时:去括号 活动1:问题引入 利用引言中的问题: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引入本节新课 活动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去括号法则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2.如何去括号? 3.如何添括号? 活动3:归纳总结 师生交流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整式的加减 活动1: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 活动2:总结 4. 整式、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5. 学生从自己的视点观察、归纳、分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
|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活动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出示相关练习:1.计算:―2y3+(3xy2―x2y)―2(xy2―y3) 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共同总结整式的加减运算的步骤 活动3:巩固提升 布置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
| 评价要点 | 1.知道同类项概念,会合并同类项 2.会去括号和添括号 2.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