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2025-09-24 10:57:24 责编:小OO
文档
酒 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2010  级   物流管理    专业

        题    目:  浅谈甘肃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毕业时间:          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        

        班    级:           xxxxxxxxxx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届各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李菊存班级10上海环众物流班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第一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第二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第三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成绩: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

成绩: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教学系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学院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以上各栏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2、此表附于毕业论文 (设计)封面之后。

浅谈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摘要】甘肃省的物流发展起步晚,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物流成本偏高,而且甘肃物流的发展和其他发达省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甘肃省物流业发展迅速,所以对甘肃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区域物流理论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我省在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省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分析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了甘肃物流业发展的问题。甘肃的物流行业是一支后起之秀,只要能够高度的重视物流业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搞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物流企业合适的和合理的引导,就能够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质和量的飞跃。

【关键词】物流业  第三产业  物流基础设施

一、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399.63亿元,全社会货运量达2.9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607.25亿吨公里,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总运输量的82.91%、16.98%;全省从事物流的各类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1.34%左右;新兴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年业务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物流外包趋势明显。中铁快运、中铁行包、中铁现代等一批国内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纷纷落户甘肃。

(二)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47.85亿元,增长25.97%;邮政业务总量8.49亿元,增长5.39%。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1.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9.26%,其中城市265.36万户,下降7.2%;农村146.54万户,下降12.77%;移动电话用户1390.08万户,本年新增195.7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9.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45%。与此同时,甘肃省道路信息化建设较快发展,省运输信息中心及14个市州级道路信息中心、86个县市区级信息站、150个运输企业信息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了公路运输四级联网运行。“甘肃运输信息网”、“甘肃电子商务网”、“甘肃物流网”、“甘肃邮政网”等一些专用物流信息网络相继建成开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跟踪服务系统、道路运输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三)社会货物运输量随地方经济的增长持续增加

按照、省“四抓三支撑”和“工业强省”的总体工作思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2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工业企业的振兴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保障了物流量的增长,2010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148.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11%,其中,铁路979.58亿吨,增长12.85%;公路169.04亿吨,增长8.03%;民航0.21万吨,增长12.32%。

(四)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省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内发达省份物流发展对我省的刺激,促使我省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烟草、药品、家电、石化、汽车等行业的企业物流已初步实现由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的转型,部分企业已达到自动化水平。各园区、场站分别购进叉车、吊车、分拣机等机械化设备,迅速提高了物流效率,为我省物流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崭露头角

现有物流企业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省内从事物流业务的各种所有制不同、规模不等的企业已达到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多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物流业的发展,省内一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依托原有的设施、客户、业务基础以及经营网络,正在向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如兰运集团、供销储运总公司就分别设立了新国线物流、兴和物流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民营第三方物流也正在迅速崛起,功能不断完善,如天奇物流公司、甘肃龙马物流公司、三元物流等。兼有物流职业教育认证、物流规划、供应链管理等功能的第四方物流初现端倪,如兰州精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正在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发展。

 (六)物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

 2009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42.41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达39.1%。机电产业、石化产业、生物和医药产业、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先进的新型业态和连锁企业在商业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20%,对城市物流配送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也不断增强,供需双方的增长有效提高了物流的市场化程度。

(七)部门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继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建议》和甘肃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对物流高度重视的出台之后,2007年4月在甘肃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陆浩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兰州区域物流中心的层次和地位”。2009年9月,甘肃省工信委与甘肃物流学会联合召开了关于搭建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会议,从行业角度加强了对物流的领导。另外,省、商务厅、交通厅等部门也有对物流的扶持。

二、甘肃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物流设施落后,设备有效利用不足

目前,多数物流企业是在原仓储、运输公司等基础上转型,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缓慢。很多库房仍用五、六十年代建筑,路面不平,接近报废。运输企业中绝大多数停留在货物托运部的水平,自有运输车辆有限、规格不一,信息化滞后。

(二)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层次低

在现有的2000多家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小型的企业超过一半以上。物流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开拓市场乏力,市场吸引力不足,这类企业也就是业内人常说的“信息部”、“托运部”、“零担货运”等翻牌而成物流企业,信用等级低,缺少有关部门监管。这类企业中时常发生双向收费、损货、丢货等损害货主的现象,间断的还会发生照现象,最终导致人、车、企业一起蒸发的结局,使货主蒙受巨大损失。

(三)缺少现代物流运作经验,服务功能、方式和手段单一

省内的多数物流企业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没能走出甘肃观摩、学习发达省份的先进物流经验,致使我省80%左右从事物流的企业仅仅是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货运信息、租赁、停车住宿等传统业务。现代化的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

(四)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有限

由于的制约和人才的缺乏等方面的因素,我省相当一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物流仓储和运输系统不齐全,没有将物流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特别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缺乏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能力。物流标准化、集装单元化、RFRD技术、多式联运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方法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国有集体物流企业改制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效率低下。

(五)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匮乏且素质偏低

甘肃省物流专业的学历教育以大专高职为主,物流管理本科只有2家,且师资力量不足,毕业生有限。社会职业培训力量相对薄弱且层次偏低,加之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我省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据甘肃物流学会调查显示,省内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8%左右,90%以上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物流知识培训,物流专业人员不足1%,缺乏具有实践经验、战略指挥能力、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和管理队伍。

(六)管理的职能相对分散,物流规划相对滞后

物流业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包括发展、法规、战略及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等涉及的二十几个部门,国家为此专门成立了物流工作部际联席机制。但迄今为止,我省物流业的发展仍是沿着原有的条条块块进行着,铁路运输由铁路局管,公路运输由运管局管,航空运输由民航部门管,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权威的物流发展规划,管理的职能整合力度不够。市场的培育以及市场监管上,彼此难以衔接。我省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办法措施和优惠仍未出台。

(七)物流网络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严重

主要表现为公路货物运输网络的布局不合理,冷门的线路经营者很少,甚至没有,比如兰州至平凉,兰州至甘南等地,经常是货主有货却找不到运输公司。另一面,走俏的线路是大家争抢、一哄而上,致使线路重叠,造成严重的恶性竞争,比如兰州至张掖、兰州至武威等地的线路,至少有二十多家竞争者,2008年曾经出现过单件货物1元钱的超低运价。

(八)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

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三、甘肃省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一)根据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

根据甘肃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二)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三)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  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四)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五)建立完善统一的体系

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

(六)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

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参考文献】

[1] 赵来军,朱道立.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0

[2] 甘肃.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9

    [3] 侯方淼,李洋.浅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J] .经济与管理  2011 

    [4] 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修订2版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5] 佚名.民建甘肃员会[J] 201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