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25-09-24 10:57:43 责编:小OO
文档
第5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嘎”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监”,规范书写“跤、仗”等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摔跤》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本册书中,你都认识了哪些人物?

鼓励学生用“(  )的(  )”格式来说。(比如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等。)

2.通过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们发现,要刻画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一组人物描写,来看看刻画了哪些成功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摔跤)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3.想一想,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样比赛摔跤的?比赛的结果又如何?

先是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4.读准下面的词语。(屏幕出示词语)

精神抖擞、 三抓两挠、膀大腰粗、推拉拽顶、合了裆、扳不动。

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重点词语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胖墩儿?

2.课文中用很多精彩的语言来描写小嘎子,请同学们找到描写小嘎子的句子,用“  ”画下来。 

(1)俩人把“”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动作描写)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动作、心理描写)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胖墩儿的句子,用“  ”画出来。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动作、语言描写)

(2)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动作描写)

4.你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1)小嘎子的性格特点:富有心计、头脑灵活、身手敏捷、争强好胜。

(2)胖墩儿的性格特点:随机应变、沉着、冷静。

四、拓展探究

精妙的人物描写,让小嘎子和胖墩儿犹在读者眼前。我们把小嘎子和胖墩儿请上台来,让他们把当时的情景重现出来,体会课文对人物的描写。

五、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跤、搂、仗、鞭、欺、挠、扳、腕”等生字。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按照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摔跤》这篇课文,认识了作者笔下那栩栩如生的小嘎子和胖墩儿。这节课,我们走进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看看我们又能认识什么样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了解课文背景。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学生汇报材料,小组补充。)

2.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写了一个什么人?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写祥子的长相的?

5.读准下面的词语。(屏幕出示词语)

铸成、格局、两腮、颧骨、疤痕、剃头。

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重点词语。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骆驼祥子?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结果。

2.从前两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祥子的成熟与结实。

3.为什么会写“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你从这句话读懂了祥子是个怎样的人?

(正直、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4.他为什么要“杀进他的腰”?还有什么类似的动作?能看出他身上有哪些特点?

(为了显出他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他又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能看出他是一个体面、利索、坚韧的理想青年。)

5.他的模样突出吗?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找出来读一读。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

6.他是怎么看待他的模样的?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7.你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他希望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硬棒的,能够显出自己的威武与体面,真像是一棵挺脱的树,能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要强、勤劳、正直、吃苦耐劳、坚韧的理想青年。

四、拓展探究

(一)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肖像描写?

1.画龙点睛法: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的一种肖像描写方法。

2.千人千面法:运用神态描写人物的肖像,应该注重对其面部表情的刻画,力争做到细致、逼真、传神。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场合表情神态的变化,要写出动态,显出活力,给人以感染。

3.穿衣戴帽法: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沉着老实的人喜欢着深色的衣服,文静贤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衣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往往能写出新意。

(二)再次讨论,对于肖像描写还应把握什么。

学生组内讨论,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五、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剃、腮、疤”3个生字。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按照人物外貌描写方法,写写你熟悉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两茎灯草》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释题,初识严监生。

1.孩子们,这个学期我们一次次地领略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其中许多经典的人物,精彩的语言,精湛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屏幕出示)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今天就去认识其中一个人物——(板书:严监生)。

2.“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jiàn”,齐读,解释“监生”。

3.了解人物背景。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呢?他的家境又如何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份资料:

出示资料: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一次,严监生病得不轻,睡在床上却想着田里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数百个仆人下乡去,这一收一卖就是几万两银子。有人估计,严监生的银子加起来,一个挨一个地摆,能绕着他家那偌大的后山摆上一圈。

4.在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

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1)借助课文提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严监生在临死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呢? 

2.检查初读效果。

轮读,相机正音,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检查,渗透学法)

三、聚焦重点,走进人物内心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呢?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生齐读。

聚焦“两个指头”。

1.“两个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它跨越百年的文学长河,已成为定格在中国、外国许许多多读者脑海中的一个经典。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插图再来读读这句话,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奄奄一息。)

师:会读书的同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奄奄一息呢?

(1)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从“医家都不下药了”体会到无药可医,病入膏肓。)你能用朗读来表达吗?

(2)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从“一连三天”体会到病情的严重。)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3)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从“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体会到病情的严重。)

师:这些都表明严监生病情非常严重,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病重?

(无药可救、奄奄一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气若游丝。)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肓了,无药可救了,奄奄一息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让我们一听就感觉命悬一线了!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严监生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亡的边缘了。可他却—— “总不得断气”,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什么?

2.尽管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没有一点儿力气,但他还是用尽最后的力气,在痛苦中挣扎着伸出两个指头,是严监生还有心事未了,还有放不下的深深的牵挂啊。严监生伸

出两个手指头,牵挂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他的牵挂画下来。指名读。

出示: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板书:两茎灯草)

3.请同学们想象一茎灯草的价值。

4.按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会牵挂些什么?可是在严监生的眼里,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与他的银子相比,一茎灯草烧的油简直是沧海一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他偏偏如此看重,不去一根死不瞑目。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板书:吝啬鬼、守财奴)

5.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两段话。

四、拓展运用,尝试人物描写

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屏幕出示段落)

1.再读读这些语句,这些语句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展开?

2.抓住了手指、眼神进行描写。那么在这几处描写中你发现这些神态、动作有什么变化?(注意细节变化,反映人物心理。)

3.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所以我们在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五、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两个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相媲美。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名著《儒林外史》。

六、写字指导

规范书写“监、侄、喉、咙”4个生字。

七、布置作业

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动作描写      性格特点

蹦        机灵、敏捷

小嘎子          信心十足

钩             争强好胜

推           随机应变

胖墩儿         力大(憨厚)

塌、合、鼓           沉着、冷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像树一样的祥子)

衣着:“杀进他的腰”“裤脚系住”——挺拔、威武

相貌:“一块不小的疤”“不甚注意”——洒脱、坚韧

神情:“天真淘气”“傻子似的笑了”——纯朴、热爱生活

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吝啬鬼(爱财如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非常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经过查找资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不足之处]  整节课下来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比如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没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为辅”。

14 刷 子 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袱、蘸”等生字,规范书写“浆、傅”等生字。

(2)能正确认读“刷浆、包袱、露馅儿、发怔”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的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相关句子,学习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

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相关句子,学习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位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有徐光耀先生笔下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有老舍笔下像一棵挺脱的大树的(祥子),还有吴敬梓笔下爱财胜过生命的(严监生)。今天,让我们走进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去了解一位奇人——刷子李。(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著有《珍珠鸟》《俗世奇人》等。

3.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师:大家都预习课文了吗?预习过的同学请举手。师:预习是一种好习惯,好习惯会成就好人生。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互相补充。)

2.学习生字。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蘸浆、露馅儿等词语。)

3.巩固生字,完成练习。屏幕出示,学生说答案。

三、再读课文,探究“奇”处

1.整体把握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间探讨,指名汇报。

2.探究“奇”处。师:刷子李留给你什么印象?生:他刷墙的本领高超,简直太神了!师:一个字,那便是——(生:奇)。

四、总结人物特点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

(技艺高超、充满自信、心思缜密。)

五、拓展阅读,加深认识,揣摩方法

1.拓展阅读《泥人张》。

出示阅读思考:

(1)泥人张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2)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呢?

(3)找出精彩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其表达效果。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六、课堂总结

这篇小说真有意思,既写了刷子李的三大绝活,又写了曹小三丰富的心理活动,使刷子李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得整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种写法我们要好好向作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七、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浆、傅、袱、桶、障、芝”等生字。

八、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刷子李的奇事,这节课跟老师一起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刷子李身上还有哪些性格特点。学习作者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功之处。

2.复习生字词。

二、感悟人物形象,走近刷子李

(一)学习第1、2自然段,总体了解刷子李的绝活。

师:小说的灵魂是人物,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总体介绍刷子李的本事的。

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抽生汇报,师顺势板书(穿一身黑 绝没白点  美如)。

过渡:对于传说中的这三大绝活,你们相信吗?有人相信,有人怀疑,这很正常,就连他刚收的徒弟,谁?(生答:曹小三。)他也跟你们一样半信半疑(板书)。今天,我们就跟着曹小三去印证刷子李的三大绝活,感受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这就是学习小说中常说的“悟形象”。

(二)感悟文本第3~11自然段。

1.出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传说中刷子李的三大绝活在曹小三眼中有没有得到印证。如果得到印证,就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生边读边画横线,抽生汇报。

师:传说中他必穿一身黑,有没有得到印证?生答相应句子。

绝没有白点有没有得到印证?抽生答,师提示。

第三大绝活“美如”有没有得到印证?在第几自然段得到印证?(生答:第5自然段。)

师:第5自然段是作者浓墨重彩写的,写出了刷子李的本领之高超。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勾画描写他本领高超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

生边读边做批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1)出示句子:“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这句话里有很多词语在夸赞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谁找到了?

生答: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师:这刷子李刷得更匀,更亮,更清爽,这是在做美容呢。出示粉刷匠图片,对比体会其技艺的高超。

(2)出示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3)出示句子:“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什么叫“天衣无缝”?出示刷浆动画。

师:这是第一道浆,第二道浆最难刷,它讲究的是衔接,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第三道浆,瞧瞧,这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4)出示以上几句话。

刷子李刷墙的技术太高超了,令人佩服。让我们用朗读来把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表现出来。师生合作读这几句话。

这几个句子都是直接写刷子李刷墙的本领高超,这种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板书:正面描写)

2.聚焦曹小三,体会一波三折。

(1)师: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在你心中是一位——(魔法师、神仙、音乐家、舞蹈家、美容师)。说不尽道不完的赞美之情。

过渡:三大绝活得到了印证,曹小三的相信指数一路攀升。如果半信半疑用相信指数50%表示的话,那现在他看到一个白点都没有,他的相信指数达到多少?(生答:100%)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出示句子:“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板书:神圣威严)

(2)师:正当他对刷子李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完了完了,出大事了,他发现师傅的裤子上竟出现了一个白点,曹小三的相信指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第7~11自然段,找出描写曹小三相信指数的句子。用百分比表示出来。出示课件。

生读文并勾画,汇报交流。

出示:“完了, 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板书:轰然倒去)

出示:“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板书:发怔发傻100% )

三、研读品味,深入探究

(一)抓“奇”学语言,细嚼正面描写。

1.汇报出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师生交流,顺学而导。

品读: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一般美。

(1)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如同一般美。)

(2)“一般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这说明什么?(刷子李刷的墙壁好。)

(3)还有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刷子李刷的墙壁好?(联系: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无缝、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总结:效果奇。

3.上面一组句子,除了写出“效果奇”以外,还从什么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与刷子李一身黑对比。

(3)总结:规矩奇。

4.品读: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2)你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技艺?(出神入化、无人能及、炉火纯青……)

(3)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4)总结:动作奇。(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二)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1.默读、圈画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是讲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为什么还要写另外一个人物——曹小三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曹小三心情的句子。

2.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

(2)曹小三第一天当学徒,他的视线从未离开过师傅的黑衣白点,那么他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呢?

(3)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里话吧。(出示练习)

(4)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板书:侧面描写。)

四、拓展探究

1.课件出示语段。

思考:(1)哪部分是正面描写,哪部分是侧面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2.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

3.课后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刷子李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刷子李     曹小三

规矩奇     半信半疑

动作奇

效果奇     五体投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逸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的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学习把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平时写人的文章当中。同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

[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预设方面,对时间的规划有偏差,导致整节课时间上前松后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另外教学时放手尺度还可以更大些。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某些段落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说。 很多孩子在表达时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强。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强烈,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在评价别人时语言苍白,缺乏说服力。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通过合适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3)懂得作文的步骤,能够自主列提纲进行习作。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刻画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情感与价值

努力把自己的感情表达清楚。在习作过程中,感悟习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细致地描写出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特点和具体的事例写具体。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人,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习作范文《我的朋友容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前,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人物猜猜猜”。(师描述特点,学生猜人物)

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孙悟空)

2.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3.手拿着羽毛扇,神机妙算。(诸葛亮)

4.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踩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猜就中呢?

生:因为他们特点鲜明或者因为他们让人印象深刻。

(板书:特点鲜明)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特点鲜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生:我的妈妈(我的弟弟、我的表哥、我的同桌……)

师:好,这节课就请大家介绍一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好不好?

二、打开思路,选择人物

1.师: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人物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的姨妈对我很好。师:也就是姨妈善良的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的同桌很搞笑。生:我的妹妹很调皮。生:我的哥哥爱干净 ……师:你们说的也是从性格特点来看的。

2.想一想,还有哪些特点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学生讨论,汇报想法,教师板书:外貌、穿着、习惯、行为、特长等。

3.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特点的人,把他(她)的名字写在提纲上。

三、突出重点,选择事例

1.你们刚才介绍的这些人物的确很有特点,但给大家的印象还不是很深刻,能不能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他的鲜明特点呢?

2.想一想,有哪些具体事例?

3.交流事例。

(生如果说很多,引导他简单概括,剩下的先保密,等会再告诉大家。)

4.对比事例,学会取舍。

(屏幕出示:叔叔记忆力超群,学生探究哪些事例最具说服力。)

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竟然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小组讨论,汇报: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四、指导写法,学习表达

1.同学们,如何让你们的事例更加具体呢?请大家看这句话。(出示:她骂他捣蛋鬼。)思考: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她骂他道:“你真是个捣蛋鬼!”(语言)

……(动作)

……(神态)

师:同学们,你们会随便骂人吗?一般什么情况下,你们才会骂人?……(心理)

  师:你们看,有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文中的人物一下就活灵活现了。

2.此外,我们也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出示:《刷子李》选段)

如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拜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五、布置习作

现在你可以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的时候,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努力把人物写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佳作引路,章法导引

1.要将人物特点说得鲜明具体,说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我们还得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想一想,本单元所学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顾,汇报。

(板书:方法: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教师小结: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写具体,写细致,刻画才会生动。

2.出示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默读例文,结合批注,想一想例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来点评。这篇习作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

二、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1.同学们,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习作——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2.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

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三、展示分享,点评修改

1.指名展示分享自己的习作。

2.指名点评,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自评:你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学生互评:他的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不足(你还有什么建议)?

(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

  评价点:特点是否鲜明;刻画人物的方法使用是否得当;描写是否具体。

3.修改习作。

请拿出你的习作,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

修改步骤: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3)修改啰唆的段落。

4.引导学生先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

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修改习作。

(2)推荐本组优秀习作。

四、欣赏佳作

(一)全班推荐佳作,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

1.大屏幕展示佳作,师生共评改。

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

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

(二)习作讲评。

1.肯定长处,培养自信。

2.生宣读作品,师生共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五、总结点评

师:今天,我们写了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某一片段。如果在这个片段的基础上加一个恰当的开头,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再取一个能够反映文章中心的题目,那它就成了一篇好文章。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六、誊写习作

规范、工整地把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审题、作文的能力,还重在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会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另外注意,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另外,教学语言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过渡语衔接上不是很流畅。写作指导不应该只是作文课才讲,应该是渗透到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中的。这一点,在以后的语文课教学中我会注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