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新学期伊始,小通同学迫不及待地翻阅语文教材,不禁写下这样的感慨:
翻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目睹了hào hàn大海上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风采,结识了孜孜不倦给予鲁迅先生jiào huì的藤野先生,感受到朱德对宽厚rén cí且一生劳碌的母亲的殷殷情怀 A 阅读这些文章,就是在享受精神的饕餮盛宴,沐浴真善美的灿烂阳光。
1.根据拼音,用规范正楷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横线A处填入什么标点符号最合适?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3.小州同学对古诗文很感兴趣,他写下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提示填入恰当内容。
一枝一叶总关情。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1)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表达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刘桢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苏轼借描写月下庭院之景表达其虽贬官黄州,但内心依旧豁达且空灵澄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委婉地道出了女子独赏佳景,惹动思念之情;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征蓬出汉塞,(5)______________”暗写诗人内心的积愤和抑郁。
三、诗歌鉴赏
小通同学找到了下面两首古诗,和你交流他的阅读感受。
【甲】
定林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倚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乙】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元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4.诵读后,他感受到甲诗中的“山”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诗中的“鸡鸣”突出了山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
5.他还发现两首诗都有“闲”字,联想到教材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他有个疑问;王安石和王建,谁和苏轼当时的心情比较接近呢?请你帮助小通解开疑问。
四、填空题
6.信,(小篆),从“人”,从“言”。意人言为信,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即笃实不自欺亦不欺人。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的“信”字含义的演变与引申过程。请根据思维导图,判断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在横线处填写相应义项序号。
A闲庭信步______________ B信守不渝______________ C鱼书雁信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7.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演讲比赛,小州同学代表你们组参赛。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帮助小州同学提炼出一个观点。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②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条)
六、名著阅读
8.结合目录和阅读体验,说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怎样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 阅读方法 | 目录(有删节) | |
| 检索目录 |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 第四章 一个党员的由来 |
|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 在长沙的日子 | |
| 通过红色大门 | 苏维埃运动 | |
|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 |
| 遭白匪追逐 | 同红色农民谈话 | |
| 造反者 | “他们唱得太多了” | |
| 第三章 在保安 |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 |
| 苏维埃掌权人物 | “真正的”红军 | |
| 论抗日战争 | 红军战士的生活 | |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假设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低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②,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时的一种礼帽。
10.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此 地 小 似 钱 塘 苏 堤
11.请帮助小通同学完成文言词汇整理单。
| 类型 | 字词 | 释义 |
| 一词多义 | 可覆数席 大可七八围许 | 可:能够 可:(1)______________ |
| 古今异义 | 独怆然而涕下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去:古义(2)______________,今义与“来”相对 |
| 词类活用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道此入玉河 | 轩邈:(3)______________ 道:(4)______________ |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13.读完本文,小州写了一段赏析,请你将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作者以(1)______________(填地点)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2)______________(填景物特点),长堤被水夹持,堤上绿杨(3)______________(填景物特点),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4)______________(填景物特点),极乐寺古松掩映,古松碧绿嫩黄,优美的景色让作者如同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14.语气词在古文中大多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文“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的“乎”,有什么表达效果?
八、现代文阅读
请你参加“读传记,与高贵的灵魂相遇”读书交流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
陈玉洁
①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
②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深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③“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做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国。”
④1978年,暮春的一个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一地的樱花,让她警醒年华似水,人生易老。
⑤1979年,叶嘉莹回国,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
⑥“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读古人的书籍,就越觉得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真是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是诗词的创作。不只因为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
⑦有评论说,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而叶嘉莹自己说,“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还是唐诗、宋词,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
⑧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
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她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七八十岁的专家学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无不欢喜赞赏。
⑩她还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
⑪90岁的高龄的叶嘉莹,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
⑫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让人在贫贱的时候不愁苦,让内心保持平和,没有比读诗更好的了。“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说,是学诗的缘故。”
(选自《人民画报》,有删改)
15.小通认为,可以引用人物的语言作为人物传记的标题,如本文,就可以以“叶嘉莹: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为标题。跟原标题相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16.2021·乍2月17日,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下面是给她的颁奖词。你认为颁奖词中的评价具体表现在本文中的哪几件事上?
【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17.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2022年9月29日,“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办。这是在今年7月“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全球征集之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中华诗词文化和诗教的一个著名品牌。作为全球中华诗词作者参与角逐的大赛,此次大赛备受关注。
2010年,中华诗教协会成立,由两岸四地高校近百位学者诗家组成,依托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由著名古典诗词家叶嘉莹、陈永正担任名誉会长,开展当代诗教,研究诗学和诗教理论,重视中华诗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12年来,“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备受高校教育界、诗词界关注、支持和好评。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1)请给这则消息拟个标题。
(2)请结合《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推测叶嘉莹出任中华诗教协会名誉会长的原因。
18.“用生命放歌”意味隽永,富有多种意味。请你结合自己对“放歌”的理解,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前后句连贯。
您用生命放歌,歌声里有苦难过后的平和与宁静;您用生命放歌,歌声里有(1)______________;您用生命放歌,歌声里有(2)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下了一夜
胡竹峰
①真想念旧时的雪夜。记忆里昏黄亮白,暮色由远及近,田园一点一点隐没。天渐渐暗下去,万物像失了魂魄,鸡鸣犬吠,牛羊在栏里吃草,猫窝在屋檐下,各种声音悄然隐在积雪中。炊烟自囱口涌向天上,先是汹涌沉沉的一团团,渐渐变淡,慢慢消散融入虚空。溪流自顾自在山沟里,水滴却凝在石缝成了冰晶。
②黄昏时,邻人自集市买得酒菜踏步而归。雪地淡淡的足迹,如白纸墨痕。庭院斗大的灯罩亮起,似燃火炬,雪白里有灯光,灯光里有雪白,雪色与灯光辉映。红尘世俗之乐有真意,当浮一白也。
③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午后朔风卷地,傍晚开始下雪籽,一颗颗在地上滚动,终于飘起雪花。任雪下了一夜,闭门读书作文,天下可置之度外。清晨起床,窗台一簇簇雪,屋檐与树上低垂着冰凌。庭院一夜之间白了头,萝卜、白菜都白了,夏日十分葳蕤的枸骨树也白了,泛着苍青。雪落满茶绿的香樟叶,落在肥硕的梧桐树上,棕榈一掌掌白,蜡梅淡黄的花蕊结数点素心。伴雪而居,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这是有意思的。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寒令人低回。湛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我。
④有雪的夜晚,有月亮更好看。雪光清凉,月光也清凉。轻盈的雪映着昏黄的月亮,满目清白。没有月亮的时候,天际满目星斗,是另一种况味。星光下弥滑着清朗、冰冷的气息,远处的农家院子里人影晃动,隐着无数坛坛罐罐,家长里短。彻骨的寒气透过纸窗,冷得人心一紧,红彤彤的火炉熏了半天,方才满室春意。
⑤天晴的日子,瓦檐融雪如覆水,像古老的更漏,昼夜滴答。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日子一天天淡淡来去,该走的走,要来的来。
⑥记得一年深冬,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凛冽的夜,像幽深的古井,片片雪花如寒星点点沉落。雪花透过树枝零落地上,一片片在灯下 A ,又清素安静。庭前石头清凉,雪片静静扬下来,石头一半清幽,一半 B ,真是动人心肠。想告诉别人雪夜有多美,却遍寻不到。留在少年记忆里的那种心绪,又寂寞又旷远。
⑦于一泓清冷里看雪,静中开花,开的是心花。雪里庄严,心中怡悦端然。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冰霜气骨玉精神。冰霜气骨玉精神是好文章的质地,古人说柳宗元文章如玉佩琼琚。黄山谷论文,尤重从容中玉佩之音。过去的高人逸士,作山水自娱,常写雪景。寻常见惯的峦姿,积雪覆白,蓦地添出层叠来,寄托岁寒明洁的意思。
⑧这个冬天,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前些天,好不容易有了寒风,听到泠泠意思,到底没有下雪,路边青霜簌簌,倒是厚了些许。每天翻唐人传奇,总舍不得看完,简素,古艳,奇崛,应该留几篇在雪夜里看。
⑨故乡的雪多年未见了,他乡的雪也是好的,天下处处有好雪。雪让天地静默,远处山脊镶玉,楼台檐角染白,万木失翠,宛然新生,平旦之气充盈。茫茫白雪,林木疏落有致,像水墨画,又有文章的风致。出过一本散文集,书名颇费周折,后来索性叫《雪下了一夜》,似乎也清隽,毕竟自然风味。行文自然比下笔自在还好,何晏说,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⑩文章有风有露有花有月皆可喜,但不及霜雪落在纸页间沉稳。那是天地的雪,村野的雪,草木的雪,也是白茫茫一片往昔的雪,通往明月前身,通往旧日韶华,通往安静故园。文辞不及先贤万一,寄情明洁之心,古今无异。
19.阅读文章①到⑧段,梳理作者对雪夜的情感,用文中原词填空。
想念-(1)______________-寂寞旷远-(2)______________-期待
20.请把下面的两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⑥段画线的A、B处,并说明理由。
晶亮 明媚
A处填______________,B处填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1.有评论家认为,胡竹峰散文量少,语言却有味,耐读。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22.胡竹峰的散文集分为如下四个篇章,你认为本文应编在哪一部分?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A.古音今韵 B.乡心永恒 C.自然绝响 D.生活和鸣
九、作文
23.根据要求作文。
“文章有风有露有花有月皆可喜,但不及霜雪落在纸页间沉稳”。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影,陡峭的山峰,潺潺的溪流……世间万物,哪种景物最值得落在你的纸页间?
请以“行走在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①先把题目补全,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注意融入情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
1.浩瀚 教诲 仁慈 2.省略号(……)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将以遗所思 归雁入胡天
4. 高 静谧(意对即可) 5.王安石和苏轼当时的心情接近。苏轼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有贬谪后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王安石抒发了闲居山村时的悠然自得,两人的心情接近。而王建以栀子花的“闲”来衬托农事繁忙,流露出诗人对田家生活的赞叹和欣赏之情。(意对即可)
6. ⑥ ② ⑤
7.示例: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立国的根本(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意对即可)
8.示例:带着问题出发,长时间深入红军生活,实地考察,通过采访红军将士、对话农民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写作时整体比较客观。(意对即可)
9.示例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红军战士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万里长征。“红小鬼”虽然年纪小,但他们有志向、有理想、有毅力、有智慧,为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那种为了胜利“不怕苦”、“不怕死”的长征精神令我敬佩。在生活中,我也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示例2:《飞向太空港》塑造了一批航天英雄的群像,他们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0.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1. 大约 距离 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作动词,经过 12.极乐寺距离桥大约3里,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13. 高梁桥 纯净柔和 繁茂幽深(枝繁叶茂) 华丽壮观(意对即可) 14.“乎”,相当于“呢”。写了作者期望能早日摘掉进贤冠,去游览西湖,了却自己的山水情缘,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渴望弃官归隐之情。(意对即可)
15.示例1:原题更好。原题高度概括了叶嘉莹的一生:因为热爱中国古典文学,所以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古典文学,并且竭自己所能传播中国古典文学。示例2:“叶嘉莹: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这个标题更好。这个标题引用了叶嘉莹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能打动读者;同时还能涵盖全文内容:回国教书,竭尽所能做好古典文学传播事业,都是源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真心热爱。 16.①申请回国教学;②多处讲学,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③捐资建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④为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事业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对即可) 17.(1)“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办。(2)示例:我认为因为叶嘉莹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她认为古代文学作家们的生命、感情、理想、品格应该要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而中华诗教协会主要开展当代诗教,研究诗学和诗教理论,重视中华诗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与叶嘉莹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她出任中华诗教协会名誉会长。(意对即可) 18.示例:游子归来的无悔与不倦/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对古诗词最纯粹的忠诚与热爱
19. 喜欢 怡悦(端然) 20. 晶亮 明媚 晶亮是明亮光洁的样子,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灯下的雪花晶莹剔透的美感。明媚是鲜明、亮丽之意,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落在石头上的白雪与“清幽”的石头形成鲜明对比的状态。 21.运用拟人,将庭院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庭院雪景之美;“苍青”“苍绿”“淡黄”丰富的色彩与“白”形成对比,突出雪后景物的生机美;适当重复用“白”,不仅强调了雪后的主要色彩,也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家乡雪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意对即可) 22.示例1:B。作者回忆了记忆中不少雪夜的场景,无论是旧时的雪夜、少年乡居时的雪夜,还是有月亮或无月亮的雪夜之景,还是某一年深冬的那个雪夜,都与故乡相关,可见,作者是要借记忆中的哪些雪夜场景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文章结尾处所说:那是天地的雪,村野的雪,草木的雪,也是白茫茫一片往昔的雪,通往明月前身,通往旧日韶华,通往安静故园。所以可以放入“乡心永恒”这一篇章。
示例2:C。作者回忆了记忆中不少雪夜的场景,有旧时的雪夜、少年乡居时的雪夜,有有月亮或无月亮的雪夜之景,有某一年深冬的那个雪夜,还写了他乡的雪景。可见,作者着力描写了自然界的雪这一奇景,并通过这一奇景来表达对过往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并寄托明洁之心。所以可以放入“自然绝响”这一篇章。
示例3:D。作者不仅回忆了记忆中的不少雪夜的场景,还回忆了这些场景中的生活,如旧时那个雪夜邻人买酒买菜的红尘世俗之乐,少年乡居时雪夜闭门读书作文将天下置之度外的经历,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谈说乡野传奇的场景,没有月亮的雪夜人们伴着红彤彤的火炉说着家长里短的场景,以及某一年深冬无人叙说雪夜有多美的那种寂寞旷远的心绪等,这些都是生活,作者意图通过这些生活引发对过往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并寄托明洁之心。所以可以放入“生活和鸣”这一篇章。
23.例文:
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
莺歌燕舞,又是一年春来时。我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丝毫不觉得寂寞,只觉温暖与悠闲。
轻风拂过,花枝摇曳,映出春天独有的色彩。漫步于春风中,只觉周围一缕淳厚的墨香扑面而来。我明白,那正是亘古不变的春风里残留的墨香。翰墨留香,思绪不禁飘回了千年之前,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春风吹,旅人归。春江畔,明月下,我似乎望见了你——张若虚,伫立于春江畔,望着源远流长的江水,吟着“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你望着春风拂起的微波,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悄声诉说着自己的乡情。春风拂过桃树,苍劲却又美丽的枝条,顷刻,花瓣如飞燕般四处飘荡。
你笑了,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这个春天,我不孤单,因为我明白,你在春风里,一直陪伴着华夏民族每一个行走在春天世界里的人。
翰墨留香,思绪不禁飘回了千年之前,那个游子借宿的洛阳。春风吹,游子泪。玉笛声,充斥着整个洛城,我似乎望见了你,李太白,立于江畔,吟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你望着洛城的水,洛城的景,却总觉得,还是青莲乡好。你想家了,你想儿时的玩伴,你想自己的“鬼见愁”,你想青莲乡的一草一木。玉笛声,声声不止;游子情,情情永存。
你笑了,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这个春天,我不孤单,因为我明白,你在春风里,一直陪伴着华夏民族每一个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的人。
翰墨留香,思绪不禁飘回了千年之前,那个大宋的囚牢,那春江边的桃林,那个桃花源。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我似乎看见了李煜,吟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似乎看见了孟郊,吟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个春天,我不孤单,因为我明白,千年前的先贤们都行走在春天的世界里,以诗词歌赋穿越千年,陪伴着我们共赏春景。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