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导日期: 宣导地点:
参加人员及意见:
文件变更/修改记录
| 版 次 | 文件变更/修改内容 | 修订日期 | 
| A/0 | 换2008版新制订(2000版于2003年制订)。 | |
| A/1 | 更改6.6.2温度和速度。 | |
规范UV作业,保证UV作业产能与质量目标的达成和提高。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UV机作业。
3.0 权责:
UV机长、机员按指导书执行操作。
生产一部表处组长、生产一部后加工主管对此指导书的监督、维护。
4.0 定义:(略)
5.0 相关文件: 无
6.0 工作程序:
6.1 工作安排:
生产一部加工组主管依据[生产计划表](附件7.1)之每日生产重点安排UV机的工作,表处组长接到生产任务时合理安排UV机组人员作业。
6.2 清收资料:
表处组长要认真核对资料是否完整、正确;所附样稿是否与[工程单](附件7.2)上内容相符,表处组长、UV机长/机员都必须明确了解UV工艺要求。
6.3 设备状态:
6.3.1开机前检查润滑系统,如有必要加注润滑油,开机空运行观察机器运转状态。
6.3.2 UV灯管必须在用时4个月更换一次,保证灯管的有效性。
6.4 作业准备:
6.4.1 凭[工程单]领取待UV产品,根据[作业过程跟踪卡](附件7.3)上工序记录进行数量交接,如数量不够标准生产数时,应及时上报组长、后加工一部主管。
6.4.2认真阅读[作业过程跟踪卡]大检时关于质量方面的记录,经过油时已分开标示的产品在在UV时必须分开,并在本工序完成后做好明确标示。
6.5 试产及首件样的签核:
6.5.1机长在校机前必须检查UV产品是否已适合UV。
6.5.2机长校好机后,先试过2—3张进行试产,经自已核对相关资料确认无误后,再填写首件标签交组长确认、IPQC确认,OK后方可开始批量生产。
6.6批量生产:
6.6.1开始批量生产时,机长20—50张内应自检一次,质量稳定后100—200张内必须检查一次。同时收纸机员必须随时观察UV效果。
6.6.2生产过程中机长必须随时观察纸张表面UV的整体效果,适当的调整温度(底油温度1300∽1700,面油温度400∽700)、速度(20∽35转),使UV产品质量符合品质要求。如印刷过底,纸张皱皮的情况下需依实际情形另定。
6.6.3每完成一板产品(每板产品限高1.6m),如实填写[产品标示卡]并挂在产品上拉到待裱区或待啤区。
6.7 生产结束:
6.7.1生产完成后,如实填写[作业过程跟踪卡]与[加工部生产日报表](附件7.4)。
6.7.2把本工序产生的不良品存放在“UV不良品暂放区”,经组长、IPQC确认后方可报废。
6.7.3关闭、主机电源、工作区域电源、总电源,清洁、整理机器与工作区域。
6.8注意事项:
光度不够、表面不平、粘花、掉色、掉UV、打皱、多张、针位放反……?
7.0 附件:
7.1 生产计划表
7.2 工程单 (略)
7.3 生产过程跟踪卡
| 7.4 加工部生产日报表(例) | |||||
| 核准 | 审核 | 制定人 | |||
| 发行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