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5-09-24 11:14:15 责编:小OO
文档
从“教书”到“教人” 看看巴蜀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2016-11-13 12:11:45 来源: 华龙网 0 条评论

【摘要】 11月11日—12日,2016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由《人民教育》重磅推出,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拉开帷幕。

2016小学教育巴蜀峰会分论坛 巴蜀小学供图 华龙网发

巴蜀小学语文工作坊 巴蜀小学供图 华龙网发

徐颖执教《颐和园》 巴蜀小学供图 华龙网发

2016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之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侧记

    华龙网11月13日11时20分讯(蒲思静)核心素养该是什么样子?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本着开放的情怀、研究的精神,11月11日—12日,2016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由《人民教育》重磅推出,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拉开帷幕。

    此次2016巴蜀峰会,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英语教师王国玲,重庆巴蜀小学教师马洪磊、石禹、郭静、丁成浩等两所承办学校的骨干教师,通过语文、英语、美术单学科,以及跨学科的课堂展示,让与会嘉宾实地感触来自一线学校面对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今天,我们不妨回顾下巴蜀小学语文以及学科组,在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一堂自由呼吸的语文课

    “喜欢旅行吗?去过哪些地方?”“知道颐和园的由来吗?”“慈禧太后和颐和园有什么关系?”……种种充满魔力的问题使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举手、侃侃而谈。执教《颐和园》一课的徐颖老师就是这样缓缓导入课文,打开一扇了解祖国文明的窗口。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重抓景物特点,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在简洁准确的课文语言中欣赏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徐颖老师针对示范课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环节进行解读时提到:“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把握“一爱三会”的目标,语文学科组立足学科言语,注重精神同构共生,让语文课堂真正让课堂教学目标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最大限度的培养语文素养。

    一场全面竞技的“阳光杯”

    在巴蜀,一提“阳光杯”三字,无不让老师们为了振奋。一年一次的阳光杯,在巴蜀掀起了自下而上的赛课热潮。“阳光杯”以教龄为划分,1-5年、6-10年、11-15年……赛课、教案、论文,全员参与其中。赛课于年轻老师而言,过程是极其煎熬痛苦的,就像一粒沙钻进了蚌的身体,蚌用柔软的躯体和坚硬抗衡,用血与泪磨成一颗颗圆润的明珠。幸哉,在巴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年轻老师赛课之初会寻求多方帮助,组建起自己的“阳光杯”赛课团队,团队中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更有充满创意的中青年教师。在团队的协作下,选课、打造教案、试讲、研讨、磨课,教案改了又改,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背后都有着精心的考量。多达10余次的集体教研探讨,只为力求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历练,终能口吐珠玑,收获满满的成长。

    一个充满活力的共同体

    60多岁返聘的老教师天天开放课堂,尝试上200人的语文群文大课;教学主任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挂牌课,敞开教室大门供青年教师学习;群文阅读、《诗经》鉴赏、经典吟诵,每位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个性十足的微信公众号,“田冰冰作文教室”、“冯栎钧是老师”、“作文起步营”、“国平姐姐讲故事”……老师们走出了课堂,在微信这一平台上,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收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者。

    于语文教学而言,岁月的沉淀固然重要,但常新的理念尤为可贵。巴蜀语文人,时刻不停前进的脚步,老师们携手构建起了“青年教师研究共同体”。这是个学习、研讨、进步的综合体,青年教师们会互相督促练习粉笔字,将自己日常的练习作品发给同伴鉴评;还会分享读书笔记,彼此推荐优秀书籍,一起浸润心灵。语文教学之“清如许”,源自语文人涓涓不止的活思妙想,巴蜀语文人一直在路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