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说和做教学设计
2025-09-24 11:14:45 责编:小OO
文档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 把学者闻一多和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 1、《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3、《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家  ↑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示威 

教后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