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2025-09-24 11:14:46 责编:小OO
文档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主要样式有以下几种:

  (1)“四点金”建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2)“下山虎”建筑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的,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3)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屋又称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南部的广东省、江西省、福建省,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

  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4)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开平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

  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开平碉楼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

  开平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