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理学教案2015
2025-09-24 11:12:45 责编:小OO
文档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学习生理学的观点及方法。

2.熟悉新陈代谢的概念、分类、特征。

3.掌握兴奋性、刺激、反映的概念、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4.培养学生从生物、心里、社会角度综合观察和理解人体的功能活动的能力。

组织教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理学基础研究的对象及任务

二、学习生理学基础的观点及方法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一)刺激、反应和兴奋性的概念

(二)刺激与反映的关系

三、生殖

 

总结

10′

10′

10′

15′

20′

5′

10′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总结

总结1.生理学的概念、任务、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2.兴奋性、刺激、反应的概念、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了解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特点、生理意义。

3.掌握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特点。

5.熟悉正负反馈调节方式、生理意义。

组织教学

第三节人体功能与环境

一、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总结

10′

20′

20′

20′

10′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3.提问

4.总结

总结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特点、生理意义。

2.人体功能调节方式、特点。正负反馈调节及生理意义。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2.了解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3.熟悉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原理。

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

组织教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总结

10′

30′

20′

10′

10′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评价

2.总结

总结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原理。

3.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阈电位的概念。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熟悉血量、血细胞比容及血液的理化特性。

2.理解血浆的成分、生理作用。

3.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

4.熟悉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生理功能。

组织教学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量及血细胞比容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血浆渗透压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总结

10′

10′

30′

20′

10′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血量、血细胞比容;2.血浆的成分、生理功能。

3.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生理作用

4.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生理功能。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了解血液凝固的实质、血清于血浆的区别,凝血因子及特征。 

2.掌握血液凝固的过程、抗凝系统及影响凝血的因素。

3.熟悉ABO血型的分型、输血与交叉配血试验。

4.了解Rh

血型的分型、临床意义。

组织教学

第四节  血液凝固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

(二)凝血的过程

(三)抗凝系统

(四)影响凝血的因素

二、纤维蛋白溶解

第五节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总结

10′

20′

10′

20′

10′

10′

复习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血液凝固的过程、抗凝系统、影响凝血的因素

2.ABO血型的分型依据、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作业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心率与心动周期的概念、关系。

2.熟悉心脏的泵血过程。

3.熟悉心音的产生及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点。

3.了解心泵血功能的评价、调节及心泵血功能的贮备。

4.了解心肌细胞及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组织教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心音

(四)心泵血功能的评价

(五)心泵血功能的调节

(六)心泵血功能的贮备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总结

10′

40′

20′

10′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心率、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与调节;

2.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作业

复  习  题

教研室主任 :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熟知心肌自动节律性的原理、辨认窦性心律和异位心率的概念。

2.描述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途径和特点。

3.熟知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特点、理解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简述心肌收缩性的特点。

5.熟知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6.说出心电图个波形的意义。

           组织教学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二)传导性

(三)兴奋性

(四)收缩性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四、体表心电图

1.P波

2.QRS波群

3.T波

4.P-R间期

5.Q-T间期

6.ST段

总结

5′

10′

10′

10′

10′

10′

20′

5′

复习前课

讲授

讨论

观察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2.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3.心电图个波形的生理意义。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说出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的概念。

2.熟知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相对稳定的意义、形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简述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4.描述微循环的概念、组成、血流通路及功能。

5.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影响因素、淋巴液及淋巴循环的意义。

           组织教学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动脉血压与脉搏

(一)动脉血压 (二)动脉脉搏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一)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

(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

四、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概念和组成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

五、组织液和淋巴液

(一)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二)淋巴液及淋巴循环的意义

总结

5′

10′

25′

15′

10′

10′

5′

复习前课

讲授

讨论

观察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相对稳定的意义、影响因素。

2.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3.微循环的概念、组成、血流通路。

4.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2.观察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掌握影响机制。

3.学会用玻片法鉴定ABO血型,深刻理解血型分型依据。

组织教学

实验三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

             因素

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四   ABO血型鉴定

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操作:

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比较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ABO血型鉴定

   总结

5′

20′

15′

30′

10′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实验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等。

2.鉴定ABO血型的方法、血型的分型依据。

作业

                      实验报告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班级: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熟知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

2.熟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3.指导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

4.了解局部性体液调节作用。

5.通过联系医疗实际讲解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 织 教 学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二)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足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体液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血管升压素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总结

5

35

5

30

5

复习

前课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观察

2.评价

总结"

1.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

2.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作业

                 复习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呼吸的概念、过程、生理意义。

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及周期性变化、胸膜腔及胸膜腔负压。

3.了解肺通气的阻力。

4.熟悉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组织教学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及周期性变化

(三)胸膜腔及胸膜腔负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一)弹性阻力

(二)非弹性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总结

10

30

10

25

5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呼吸的概念、过程、生理意义。

2.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及周期性变化、胸膜腔负压。

3.肺通气的功能指标: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初步学会心音听诊方法及听诊器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

2.熟悉心瓣膜听诊区部位;初步学会分辨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

3.初步学会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能正确使用血压计,能测量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实验五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确定听诊部位

2.听心音

实验六  正常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2.测量动脉血压前的准备

3.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学生分组操作:两个大组、六个小组

总结

5

15

20

30

10

组织教学

讲授

讨论

操作

总结

教材

板书

实验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心音的产生、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点、听诊部位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血压计的结构、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

作业

                        实验报告

班级: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气体交换的动力、过程、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2.熟悉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3.了解呼吸中枢;

4.掌握呼吸运动的反射型调节

         组织教学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一)脊髓    (二)延髓

(三)脑桥    (四)高位中枢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肺牵张反射

(三)防御性反射

总结

10′

30'

50'

20′

组织教学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气体交换的动力、过程、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呼吸运动的反射型调节

作业"

复习题

班级: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

2.了解口腔内消化。

3.掌握胃内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

4.了解大肠内的消化。

5.掌握吸收的部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6.熟悉消化管活动的调节。

           组织教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消化管个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的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第二节    吸  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节  消化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三、体液调节

总结

10'

30'

20'

10'

10'

组织教学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方式。

2.胃内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吸收的部位等。

作业"

复  习   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熟悉能量的来源和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2.掌握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3.掌握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方式。

4.了解体温的调节。

           组织教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的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  温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三、体温调节

总结

10'

30'

30'

10'

组织教学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讨论

1.提问

2.讲评

3.总结

总结"

1.能量的来源和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2.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2.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3.学习胸膜腔负压的测量方法,观察在呼吸周期中,胸膜腔负压的变化。

组织教学

    实验八  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和用品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观察项目

     六、注意事项

  实验十一  胸膜腔负压得观测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和用品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注意事项

总结

10'

30'

30'

10'

组织教学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实验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掌握: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了解:呼吸周期中胸膜腔负压的变化。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 班          2011年    月   日  节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学习破坏蛙类脑、脊髓的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3.掌握神经调节的特点。

组织教学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和用品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注意事项

      实验二  反射弧分析

讲解: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和用品

     四、观察项目及结果

     五、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操作

总结

10'

15'

15'

30'

10'

组织教学

复习前课

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实验

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学习:破坏蛙类脑和脊髓的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2.掌握突触的概念、传递过程及传递特征。

3.熟悉神经递质及反射中枢的活动方式。

4.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

5.熟悉痛觉的基本特征、内脏痛的特点及牵涉痛的意义。

组织教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三、神经递质

四、反射中枢的活动方式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觉投射系统

二、感觉中枢

三、痛觉

总结

10'

30´

30'

10'

组织教 学

讲授

观察

讨论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掌握:突触的基本概念、传递过程及传递特点、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了解: 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熟悉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4.掌握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及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5.了解脑的高级功能。

组织教学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二、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条件反射

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

三、觉醒与睡眠

总结

10'

20'

´

20'

20'

10'

组织教学

讲授

观察

讨论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掌握: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脑的高级功能。

作业       

                       复习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初步学会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分析方法,能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说出生理意义。

2.掌握呼吸音的听诊方法,熟悉3种呼吸音的听诊区及特点,初步学会分辨3种呼吸音。

3.掌握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测定意义。

组 织 教 学

讲授:

实验七   正常人体心电图描记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用品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实验九   正常人体呼吸音听诊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对象、用品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实验十一  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对象、用品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操作

总结

5'

10'

10'

10'

40'

5'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操作

教材

板书

挂图

实验

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心电图的描记、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分析方法。

2.呼吸音的听诊方法,3种呼吸音的听诊区及特点。

3.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及测定意义。

作业       

                   实验报告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了解激素作用的机制。

3.熟悉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4.了解腺垂体、神经垂体。

组织教学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二、腺垂体

三、神经垂体

总结

10'

15'

45'

10'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教材

板书

挂图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掌握内容: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 了解内容: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腺垂体、神经垂体;

作业       

                       复 习 题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学会视力测定方法,了解测定原理。

2.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学会检查色觉及色觉异常的方法。

3.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比较气传到和骨传导的听觉效果,了解其临床意义。

组 织 教 学

讲授:

     实验十二   视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用品、实验对象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实验十三   色觉检查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用品、实验对象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实验十四   声波的传导

一、实验目的、原理

二、实验用品、对象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四、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操作

总结

5'

10'

10'

10'

40'

5'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实验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视力测定的方法、原理,检查色觉及色觉异常的方法。

2.气传到和骨传导的听觉效果,临床意义。

作业       

                     实验报告

班级:护士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生理作用。

2.了解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熟悉肾上腺皮质和髓质释放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4.熟悉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5.了解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组 织 教 学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髓质

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降钙素

三、总结

10'

15'

15'

15'

15′

10'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总结

教材

板书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1.掌握内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运输、生理作用。 

2.熟悉内容: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3.了解内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作用。

作业       

                       复 习 题

班级:护理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教 案 首 页 (课时目标分解)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熟悉尿生成过程。

2.掌握在急性实验条件下施加多种因素影响尿生成过程,并观察尿量的变化。

3.实验中体现合作精神。

组 织 教 学

实验十五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讲授: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用品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六、观察项目

七、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操作

总结

5′

30′

40′

5′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观察

讨论

教材

板书

实验用品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掌握内容:尿生成过程及各种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作业     

                       复 习 题

班级:护理21、22、23、24班         2011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教师:卡吾赛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解释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2.详细解释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3.简单介绍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的特点。

4.总结重点内容并解释有关复习题。

组 织 教 学

第三节 体内ATP的生成及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ATP的生理作用

二、ATP的生成方式

三、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四、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第四节 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5

10

20

15

20

10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教材

板书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掌握内容:ATP的生成方式,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2. 了解内容:线粒体外氧化体系的特点。

作业       

                       复 习 题

.

课时目标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矫正与

评价

1.解释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2.详细解释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3.简单介绍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的特点。

4.总结重点内容并解释有关复习题。

组 织 教 学

第三节 体内ATP的生成及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ATP的生理作用

二、ATP的生成方式

三、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四、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第四节 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5

10

20

15

20

10

复习前课,提问

讲授

教材

板书

1.提问

2.评价

3.总结

总结"

1.掌握内容:ATP的生成方式,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2. 了解内容:线粒体外氧化体系的特点。

作业       

                       复 习 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