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煤矿安全规程规程
2025-09-24 11:13:43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章  概    述

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煤

1、位置

工作面名称为2301(上)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所在位置为岳城矿一水平西翼二盘区。

2、开采范围

2301(上)综采工作面北为寺河矿矿界,南为西翼集中三条大巷,东为主、副井保护煤柱,西为未采区。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

本工作面为西翼第一个工作面,四周均为未采区。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

    本工作面与地面对应位置的范围内无建筑物、水体、铁路。

第二章 地质概况

一、煤层赋存情况

本工作面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3号煤,以黑色、半亮型煤层为主,中部含有一层0.11m厚的夹矸,内生裂隙不太发育,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

煤的容重1.45吨/m3,煤层倾角0~6°,平均为2.7°,沿回采方向呈一向斜,煤质普氏硬度为1.5。

二、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

老  顶:炭质、砂质泥岩,厚7.7m,灰黑色,岩层稳定完整;下部为0.2~0.7 m厚的炭质页岩,灰黑色,片状破坏。

直接顶:炭质泥岩,厚5.8m,灰黑色,硬度高,完整性好,致密坚硬,岩性较脆,层理间的黏结力差。

伪  顶:炭质泥岩,厚0.5m,灰黑色,层理发育,层理间的黏结力较差,呈片状,易破碎。

直接底:细粒砂岩,厚7.5m,灰色,以波状层理为主,含炭屑,上部夹薄层粉砂岩。

老  底:粉砂岩,厚3.21m,灰黑色,以水平层理为主,菱铁质结核,夹薄层泥岩。

煤层顶板存在约0.5米厚的伪顶,易破碎,回采过程中易冒落,给采煤带来一定影响,需加强顶板管理。

插图一:煤层综合柱状图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为一向斜构造,对回采的影响程度不大。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源来自3#煤上覆岩层层间裂隙水,预计最大涌水量为0.5m3/min,正常涌水量为0.01-0.25 m3/min。

四、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本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2.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1 m3/min;

煤尘、煤的自燃情况:煤尘无爆炸性,煤层不易自燃;

地压、地温:本工作面地压为15-25MPa,地温预计为12℃-16℃。

第三章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1、可采储量计算:

Z=LSmγK②

式中    L—采煤工作面长度,m;

        S—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m;

        m—采高,m;

        γ—煤层实体密度,t/m³;

        K—工作面采出率。

经计算  Z=176×411×2.9×1.45×0.95=28.24 吨

2、可采期计算:

T=Z/A

式中    L—采煤工作面可采期,d;

        Z—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万t;

        A—工作面生产能力,t/d。

经计算  T=28.24÷2530.8=115 天

第四章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第一节 巷道布置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法布置巷道,进、回风巷及切眼均沿3#煤煤层顶板掘进,工作面采用大“U”套小“U”形式共布置四条巷道,两条顺槽全部为进风巷(22011巷和23013巷),大“U”为两条回风巷(23012巷和23014巷)。掘进时采用双巷布置,每隔50m掘一个联络横川。

工作面进、回风巷均为矩形断面(巷道断面参数详见插表一),采用锚网梁组合支护、锚索补强的形式,具体如下:

插表一  巷道技术特征

名称断面技术特征支护形式
净宽净高净断面积
22011巷、23012巷

23013巷、23014巷

4.6m2.9m13.34㎡

锚网梁组合支护、锚索补强
切    眼

6.8m2.9m19.72㎡

切眼尾巷4.6m2.9m13.34㎡

联络横川4.0m2.9m11.6㎡

顶板支护:锚杆杆体为φ20mm左螺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长2.4m,杆尾螺纹为M22,钢筋托梁采用φ14mm的钢筋焊接而成,外宽80mm,长度3.5~3.8m,托盘为配套的高强度拱形托盘。金属网为10#铅丝编织成的宽1.1m,长3.8~4m菱形网,网孔规格为50×50mm。锚索索体为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长度6.3m,公称直径15.24mm。

巷帮支护:锚杆采用φ18×2000mm的圆钢锚杆,托盘为配套的高强度拱形托盘且安装400×200×50mm的木托盘。金属网为10#铅丝编织成的1100×3000mm菱形网,网孔规格为50×50mm。

插图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生产系统

一、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

工作面刮板运输机→23011巷转载机、破碎机→23011巷皮带输送机→溜煤眼→西翼主皮带输送机→井底煤仓→主斜井皮带输送机→地面。

2、运料系统

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联络巷→西翼轨道巷→23011巷;

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联络巷→西翼轨道巷→23013巷→工作面。

插图三:运输系统图

二、排水系统

2301(上)综采工作面整体呈一向斜,涌水量在正常情况下为0.01-0.25m3/h,最大涌水量为0.5m3/h,涌水量较小,在顺槽巷道安设专用的排水管路,备用排水泵。

排水路线:工作面→23011巷、23013巷→西翼轨道巷→西翼水仓→水仓→地面

插图四:排水系统图

三、通风防尘系统

1、确定风量

根据晋煤集通字[2007]116号文件《晋城煤业集团矿井风量计算方法》规定,工作面风量计算如下: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H4×K CH4⑤

式中:

qCH4——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的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取33.6。

K CH4——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1.4。

则:

Q采=100×33.6×1.25=4704m3/min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S×K采

式中:

Q采——工作面配风量;m3/min

V ——工作面断面平均风速,工作面温度为20-23℃,因此取1.5m/s

S=(L小+L大)/2×H×K面

式中:

S——工作面净过风断面积,m2;

H——工作面平均采高,2.9m;

L大——工作面最大控顶距,5.090m;

L小——工作面最小控顶距,4.490m;

K面——有效断面系数,取0.9。

经计算:S=12.5m2,   Q采=60×1.5×12.5=1125m3/min

(3)按人数计算

Q采=4×N×K

式中:

Q采——工作面供风量;m3/min;

N——工作面交期间的最多人数,人 (取65人);

4——每人每分供风标准;m3/min;

K——矿井通风系数,取1.25。

计算:Q采=4×65×1.25=325 m3/min

经过以上几种计算后,取4800m3/min作为回采工作面的需风量,其中23011巷分配2100m3/min; 23013巷分配2700m3/min;工作面分配2700m3/min;尾巷分配2100m3/min;23012巷分配2600m3/min;23014巷分配2200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60×0.25S式中:

Q采——工作面实际通风风量,m3/ min

S——净过风断面积,m2

按工作面风速验算:S=12.5 m2

167 m3/min <2700m3/min <3000 m3/min

工作面风速为3.6 m/s,符合要求。

按尾巷风速验算:S=13.34m2

200 m3/min <2100 m3/min <3202 m3/min

工作面风速为2.62m/s,符合要求。

按进、回风巷风速验算:S=13.34m2

200 m3/min <2100~2700 m3/min <3202 m3/min

风速为2.62~3.37 m/s,符合要求。

经工作面切眼及工作面进、回风巷风速验算,工作面、切眼尾巷及四条顺槽风速均小于巷道最大允许风速4 m/s,大于巷道最小允许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通风防尘系统图

在进风巷进风巷巷各安三套水幕,回风巷安装6道水幕,各巷道内均匀布置,其中进风巷距工作面不大于100米处、回风巷道距工作面不大于30米处水幕随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其他逐渐回收)。水幕喷头平行布置5—8个,水源来自巷道静压水管。

巷道静压水管进风巷每隔50米,回风巷每隔100米安装一个便头。

插图五:通风防尘系统图

四、管路系统

1、供液系统

工作面供液由2台乳化液泵(型号:RLB—400/31.5)提供,乳化液泵放在23011巷口,通过高压液管向工作面供液。乳化液配比浓度为3%—5%。

2、供水系统

供水路线:地面静压水池→主斜井→西翼轨道巷→23011巷

地面静压水池→主斜井→西翼轨道巷→23013巷

进风巷供水管每隔50米设一个阀门,回风巷供水管每隔100米设一个阀门,并在各转载点安设喷雾洒水装置。

3、压风系统

压风路线:地面压风机房→主斜井→西翼轨道巷→23011巷/23013巷→工作面;

五、照明系统

胶带运输巷安装照明灯21盏,每隔30m一盏(随回采推进逐渐回收),由皮带移变供电;各转载点(皮带机头、转载机机头)必须安装照明;工作面安装照明灯23盏,每5架一盏,由负荷中心供电;大样图、23011巷移变泵站处共安装照明灯6盏。

六、供电系统

    各设备使用情况见下表

插图六:供电系统图

采煤工作面用电设备负荷统计表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地点数量额定容量/kW

备注
采煤机MG250/600—WD1

工作面1598.5
刮板输送机SGB—7/400

工作面1400
破碎机PCM—110

皮带顺槽1110
转载机SZB—7/200

皮带顺槽1200
皮带输送机DSP—1080/1000

皮带顺槽1160
移动变电站KBSGZY—500

2301工作面

2500
移动变电站KBSGZY—1000

2301工作面

21000
开关QJC1—15/660

皮带机头4--
开关QBZ—80

23013巷

4--
馈电开关QBZ—200

皮带机头1--
馈电开关QBZ—400

开关架3--
6回路智能化开关

QJZ—2000/1140

开关架1--
开关QJZ—400

轨道顺槽14--
高压开关BGP6—6WT

皮带机头2--
控制台PROMOS开关架4--
乳化液泵RLB—400/31.5

2301工作面

2250
喷雾泵WPZ320/6.32301工作面

145
中间支架ZZP4400/17/352301工作面

120--
端头架ZTZ9600/17/352301工作面

2--
绞车JD—11.4

轨道顺槽411.4
照明综保BBZ—2.5

皮带机头2--
照明综保BBZ—4

开关架1--
监测监控KJ90皮带机头1--
第五章  采煤工艺

第一节 采煤工艺的选择

本工作面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3号煤,3#煤层厚度在4.81-6.98m,平均厚度6.11m,中部含有一层0.11m厚的夹矸。煤的容重1.45吨/m3,煤层倾角0-4.3°,煤质普氏硬度为1.5。

本工作面采用上分层倾斜长壁自然垮落铺底网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破煤

采用MG250/600-WD1型双滚筒采煤机落煤,双向割煤方式,即采煤机在工作面往返一次割两刀煤。进刀方式采用端部斜切割三角煤进刀。

二、装煤

    采煤机割煤的同时,约90%的煤靠挡煤板及螺旋叶片将煤推向输送机,完成装煤工序。其余少量浮煤由安装在输送机上的铲煤板在移输送机时铲入输送机内,或由人工清理。

三、运煤

工作面采用SGZ-7/400型刮板输送机,顺槽巷道采用SZB-7/200型转载机    、DSP-1080/1000型胶带输送机运煤。

四、工作面支护

本工作面共布置支架119架。其中,机头布置ZTZ/9600/17/35型中置式端头液压支架2架,ZZP4400/16/32型普通液压支架117架。支架中心距1.5米,均匀布置。

端头液压支架:

型号              ZTZ/9600/17/35     初撑力            7912KN

工作阻力          9600KN            支护高度          1700-3500mm

支护强度          0.52MPa           中心距            1500mm

底板平均比压      0.63MPa           泵站压力          31.5MPa

推移步距          800 mm            适应倾角          <10°

支护面积          18.25m2

普通液压支架: 

型号              ZZP4400/16/32      初撑力            4000KN          

工作阻力          4400KN            支护高度          1600-3200mm     

支护强度          0.7MPa           中心距            1500mm          

推移步距          600 mm             支护面积          6.78m2                 

对底板平均比压    1.97Mpa             泵站供液压力      31.5MPa       

适应煤层倾角      ≤15°              操作方式          本架操作

铺网方式          架后机械化铺底网    网片形式          菱形网

网卷直径          ≤500mm            网卷宽度          ≤1050mm

五、采空区处理

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第六章  生产技术管理

一、循环方式及作业形式

循环方式为昼夜多循环作业方式,日循环数为6个。采用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

二、工序安排

割煤→拉架→移溜→铺联网→清煤

三、劳动组织

序号项   目

一班二班三班检修班其他定员
1班    长

333312
2机组司机3339
3移 架 工

3339
4工溜司机1113
5转载机司机1113
6泵站司机1113
7皮带司机2226
8铺联网工88824
9清 煤 工

2226
10看电缆工1113
11端头维护工44412
12验 收 员

1113
13泵站检修工11
14支架检修工44
15机组检修工44
16电气检修工1414
17三机检修工44
18皮带检修工88
19下 料 组

55
20超 前 组

88
21办 事 员

11
22库    工

22
合计3030303816144
四、循环图表

五、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1工作面长度176
2采高2.9
3煤的容重吨/立方米

1.45
4循环进度0.6
5循环产量421.8
6日循环数6
7日产量2530.8
8月产量72127.8
9月正规循环率%95%
10回采工效吨/工

25.3
11坑木消耗立方米/万吨

30
12雷管消耗个/万吨

50
13火药消耗千克/万吨

23
14油脂消耗千克/万吨

200
15截齿消耗个/万吨

50
16煤质%M:1.%  A:17.38%
17块率%>57

18回采率(可采范围内)%95
19吨煤直接成本元/吨

<46

20定  员

144
21在册人数179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一、主要设备安全操作

1、采煤机司机安全注意事项:

① 采煤机司机在开机之前,首先要检查采煤机的完好和顶底板、煤壁等情况,确认无问题后,通知采煤机周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方可开机割煤。

② 严格控制好采高,密切注意滚筒运转情况,严防割支架前顶梁、溜子铲煤板、单体柱等。

③ 割煤时,要随时注意采煤机运行情况,注意采煤机前方有无障碍物,有无大块煤、矸石或其它物件从采煤机下通过。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停止采煤机,并闭锁工作面溜子进行处理。

④ 采煤机割煤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采煤机前后滚筒5米范围内,以防滚筒甩煤伤人或片帮伤人。确因工作需要通过采煤机割煤区段时,必须征得采煤机司机同意,暂停割煤,方可快速通过。

⑤ 片帮大、顶板破碎时,必须放慢采煤机速度,时刻注意煤帮、顶板情况,并随时调节滚筒高度和采煤机速度。

⑥ 采煤机割煤时,非紧急情况不得使用急停按钮,严禁在进风巷开关上随意启停采煤机。

⑦ 采煤机停机时,必须打开隔离开关和离合器,并将滚筒落地。

2、移架工安全注意事项:

① 移架前要挂好线,坚持按线拉架。还要认真检查管路、联接部位、煤壁、顶底板等情况,通知所移支架附近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准备工作要做到细、匀、净,确认安全后,开始拉架。拉架时,操作人员面向煤壁操作,边拉架边观察顶、帮情况,拉架要做到速度快、距离够、支架正;拉架后,及时升起支架。

② 移架时,严防挤压损坏液管,挤破的液管要及时更换,拉架前,要将支架底座前的大块煤、矸等杂物清理干净,以防挤坏电缆。

③ 若遇顶板破碎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擦顶移架或隔架移架的方法管理顶板。

④ 推溜前应首先检查各联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严格遵循顺序推溜原则,不准任意分段或由两端向中间推溜,溜子推过后要保证达到平、稳、直。推溜时严禁任何人将头、手伸入推溜处前后15米范围内的电缆槽上方。

⑤ 严禁将支架操作手把打在工作位置处理支架事故,严禁处理支架事故时操作相邻支架;更换支架管路时,必须先停止乳化液泵站的供液,处理好后,确认无问题,方可恢复供液。

⑥ 拉架质量标准:支架拉过后必须成一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架间距要均匀,偏差不超过±100毫米。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 <7°;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 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小于200毫米;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歪斜<±5°,支架顶梁接顶严密。

⑦ 移溜质量标准:标准移过支架后,距采煤机底滚筒10-15米开始顶溜,顶溜步距 0.6米,溜子移过后必须平、稳、直,成一直线,要严格遵循顺序顶溜原则,不能将溜子移成死弯。溜子移过后,要使铲煤板距煤壁保持0.15米的距离,且将推溜千斤手把打至零位。

3、刮板运输机司机(溜子司机)安全注意事项:

① 开溜子前,必须首先检查溜子的完好,确认无问题后,发出开车信号,点动两次后,正式开动。

② 溜子运行时,溜子司机应站在工作面2#架与溜子机头电机之间,时刻注意溜子运行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停机处理,待查明问题,处理好后方可开机。

③ 拉端头架及工作面1#、2#架、顶机头时,溜子司机和端头工及拉架工要相互配合好,溜子司机闭锁工作面溜子、转载机、破碎机后,撤至安全地点监视溜子情况。端头工移机头,拉架工移过渡槽及第一、二节溜槽,保证机头及过渡槽和第一、二节溜槽要同时前移,以免机头大架和过渡槽脱节。

④ 严禁溜子司机站在或坐在机头减速器上;严禁在溜子运行过程中用背板、撬棍撬大块煤、矸以及其它方法处理大块,处理大块要按照本规程9.5中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破大块时,必须闭锁转载机、破碎机、工作面溜子(至少闭锁两个以上有效闭锁键),且将开关手把打至零位,在设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4、控制台(转载机)司机安全注意事项:

① 必须与工作面溜子司机、进风巷胶带运输机司机密切配合,联系信号统一,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开停各部设备。

② 推移转载机时,要保护好电缆、液管,严防在转载机机头处挤伤电缆。

③ 转载机移过后要保证平、稳、正,转载机机头与胶带运输机机尾搭接合理,皮带不跑偏,控制好煤量和落煤点,防止煤量大流出胶带造成跑偏。

④ 若转载机、破碎机声音异常或有其它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停机,查清原因,处理好后方可开机。

⑤ 向前移转载机机头照明或处理电缆事故时,控制台司机必须和小班电工取得联系,然后闭锁工作面溜子、转载机、破碎机及胶带运输机,并派专人监护闭锁键后,方可进行。

5、胶带运输机司机安全注意事项:

① 开机前,要认真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按规定程序开机,开机前应先点动两下皮带,确认无异常后方可开启。

② 严禁在胶带运输机运行过程中处理胶带跑偏或其它胶带运输机故障。

③ 严禁在胶带运输机运行过程中刮主、副滚筒上的煤,严禁用胶带运输机运送设备及笨重物料,严禁人员在电机减速器上作业或休息。

④ 大块煤、矸卡在底胶带上时,要立即停机且派人看护闭锁键后,方可处理。

二、避灾路线及预防安全措施:

1、火灾、瓦斯爆炸事故

如果工作面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能够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灾害时,工作面所有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由班长、跟班干部统一指挥,按调度室通知的撤离路线有组织地进行撤离,撤至安全地点后,清点人数并向调度台和值班室汇报。避灾路线如下:

工作面→23011巷→23011巷斜横川→西翼轨道巷→主斜井→地面。

工作面→23013巷→23013巷斜横川→西翼轨道巷→主斜井→地面。

2、水灾

当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工作面所有人员都必须马上有组织地进行撤离,由班长或跟班干部统一指挥,撤至安全地点后,清点人数,并向调度台和值班室汇报。避灾路线同上。

三、预防片帮、冒顶的安全措施

1、工作面支架要保证有足够的初撑力,支架不漏液、不窜液、不自动卸载,支架升起后顶梁要升紧升平。

2、进入工作面所有人员都要随时检查作业地点附近的煤帮顶板情况,严禁到无支护区域和不安全地点作业。当发现上、下安全出口两帮煤层或顶板有片帮或离层现象时,必须打好戗柱或支好柱,并将活矸片帮煤,找净背好顶帮。

3、采煤机司机要严格控制好采高,将采高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采煤机割煤后,若工作面顶板破碎或支架梁端距超过340毫米时,可采取超前拉架的方法及时控制顶板;若超前拉架后梁端距仍有340毫米以上的空顶时,必须在支架前梁上上板梁,一架1~2根,板梁规格视煤壁片帮深度选取Φ200×1500~3000毫米的板梁,若板梁悬臂长度超过940毫米时,还必须在板梁头下打贴帮单体柱。

5、为保证对工作面顶板动态进行准确监测,工作面作业人员要加强对矿压仪表的保护,每班要指定专人做好顶板监测记录。

四、预防火灾的安全措施

1、在皮带机头、移变和油脂存放处要分别配备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水雾灭火器、沙箱、消防桶和消防锹。

2、井下易燃物应按规定存放在进风巷特定地点,并及时回收。

3、入井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

4、进风巷水管每隔50m引出一个阀门便头,并在皮带机头25m范围内安装6分胶管以备灭火。

5、在采煤机上配备2个干粉灭火器,支架每10个架配备一个干粉灭火器。

6、皮带机易磨擦部位要经常检查,损坏的托辊及时更换,防止皮带摩擦起火。

7、加强矿用阻燃材料、耐火材料入井检验,严禁普通油漆、胶管等入井使用。

五、综合防尘、预防煤尘爆炸安全措施

1、在整个回采过程中,采煤机内外喷雾及喷雾泵必须保持完好并坚持使用,每天要认真检查,丢失或损坏的喷嘴要及时补齐或更换。

2、各转载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并保持完好有效。

3、巷道内安装多处净化水幕,并坚持使用。

4、进风巷水管每50m、回风巷水管每100m引出一个阀门便头,以备冲洗巷道时使用。

5、工作面所有人员要佩戴防尘口罩。

6、支架安装架间喷雾装置,必须确保完好并坚持使用。

六、预防及治理瓦斯的安全措施

1、跟班干部、班长、安检员、机组司机、电工、端头工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检仪,并保持常开状态,经常检查工作面及进回风瓦斯浓度,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规定。

2、跟班干部、班长、安检员、机组司机、电工、端头工必须爱护便携式瓦检仪,不得摔碰,严禁在井下拆卸便携仪。

3、工作面及顺槽的瓦斯探头悬挂位置必须严格按本规程规定悬挂,并随工作面推进及时前移。

4、保证工作面及顺槽的瓦斯探头完好、灵敏、可靠,并由监测队定期校验,不合格立即更换。

5、所有人员必须保护、维护好监测监控线路。

6、瓦斯探头报警,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到新鲜风流中,并设置警戒,由瓦检工检查核实并同时向通风调度汇报,请求处理。

7、为确保风流的稳定,所有通过风门人员必须将风门关好,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8、拉机头、机尾支架时,必须将支架降下200mm以上方可将支架拉过,拉架时严禁支架顶梁与锚杆、锚索发生摩擦,以防在拉架过程中摩擦产生火花。

9、在回采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密切监视上隅角及机载瓦检仪瓦斯浓度。如果机尾或机载瓦检仪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停下机组,闭锁工溜,待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方可开起机组和工溜。

10、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每班工作面瓦斯超限断电一次,必须停止作业,向调度汇报听取处理意见。

11、因瓦斯大造成断电时,必须待瓦斯降到规定送电值以下方可送电,严禁甩掉瓦斯电闭锁强行送电。

12、若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时,停止机组和工溜,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2%时,必须停止一切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3、除监测队人员外任何人员严禁擅自调定瓦斯探头,瓦斯探头必须按照规定挂好,严禁乱挪乱放。

14、保护好监测监控系统,严禁随意挪动、碰撞、私自调校等。

15、抽放管路必须维护好,严禁碰撞,严禁与动力电缆、电话线等搭接。

16、严禁破坏通风设施,如发现有损坏、丢失时及时向通风科汇报。

17、工作面每推进500m及时将监测监控线回收,不足500m时将线盘好放在煤柱侧或挂起。

七、进入煤壁侧作业的安全措施

1、班长、安检工对作业区域内的支架、顶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派专人闭锁工作面溜子、转载机、破碎机,要同时闭锁两个以上有效闭锁键,并派人看护,坚持谁闭锁、谁解锁;同时要将上述设备开关打至零位,挂停电牌,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在采煤机附近15米范围内作业时,还必须切断采煤机电源,摘掉滚筒离合器,将隔离开关手把打至零位。

3、若超前拉架不影响作业时,支架能超前拉的要全部超前拉过;若不能超前拉架或超前拉架后煤帮仍有340毫米以上空顶时,必须在支架顶梁上架走向板梁进行维护,并在板梁头下打贴帮柱,将顶帮背实。

4、上板梁、支柱时,由班长亲自指挥,人员不少于5人,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将活矸、片帮煤找净,确认无问题后,派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帮观顶,专人操作支架阀组,二人站在侧面有支护的安全地点上板梁,其余人员备料递料。

5、对片帮危险的地段,要打贴帮柱或戗柱,在片帮已成斜面的地方打柱后,必须将煤帮刹实背紧。

6、进入煤壁侧作业人员要预先找好退路,确保退路畅通无阻,并时刻注意煤壁、顶板及支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待查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八、使用单体柱的安全措施

1、一般情况下,单体柱只准用在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以及打备口支护,在使用中必须保护好单体柱,要使单体柱受力成一直线,以免损坏柱芯。

2、进、回风巷及工作面所支的柱都必须支在实底上升紧,并用16#双股铁丝捆牢,不支的柱分别存放在进、回风巷距机头(尾)20米以外的地方,成一定角度竖放牢,以防柱倒伤人,必要时要有防倒措施。

3、进、回风巷及端头所支的单体柱三用阀应平行于巷道(放液孔朝停采线方向),切顶线处所支单体柱的三用阀朝向均应平行于工作面。

4、所用单体柱要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支柱要迎山有力。

5、若在单体柱支护的10米范围内爆破时,必须对单体柱的柱芯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年

2、曹允伟等.煤矿开采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

3、岳城矿井田地质说明书.2003年

4、牛海金.煤矿生产技术.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生产技术处.2006年

5、晋煤集通字[2007]116号文件《晋城煤业集团矿井风量计算方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