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2025-09-24 11:14:03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1.(8分)读拼音,写词语。

(1)大年初一,小孩子们去逛庙会,看赛luò tuo(       )。yuán xiāo (       )节更热闹,人们rán fàng (       )biān pào(       ),看花灯,分外开心。

(2)鲁滨逊虽然流落荒岛,但他却毫不wèi jù(       )。他自己搭起一座帐篷,并在周围围上zhà lan (       ),这样可以避免野兽的xí jī(       )。有时也会jì mò(       ),但目前的状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2.(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谐   和面   掺和    心平气和    

B.正确   反正   正月    正儿八经    

C.散开   扩散   驱散    魂飞魄散    

D.茶几   几乎   几率    勾勒几笔

3.(9分)按要求完成下列词语。

(1)补充词语。

          大笑

能      善      

    哉      哉

    灯      庙

天      海      

成      结      

(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

a.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b.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                  

c.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4.(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通霄 水绞 摆摊 残灯未庙    

B.板栗 肿胀 碗筷 无可奈何    

C.僧人 脱僵 演译 青面獠牙

5.(2分)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下列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天,艳丽的桃花   ;夏天,洁白的昙花   ;秋天,五彩的菊花    ;冬天,雪中的梅花    。

A.吐露芬芳 绽开笑脸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B.吐露芬芳 含笑一现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C.绽开笑脸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吐露芬芳    

D.含笑一现  吐露芬芳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6.(2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密西西比河    D.多瑙河

7.(2分)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正月十九结束,其中有除夕,初一,元宵三个高潮。    

B.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表演时主要是以说唱的方式。    

C.《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在叙述顺序上不一样,但都注意了详略得当。    

D.《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

8.(3分)名著知识填空。

(1)                    多愁善感、满腹诗书,《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代表作。

(2)他聪明活泼、嫉恶如仇,七十二般本领保护唐僧西行,他是                           。

(3)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9.(8分)按要求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3)八儿说:“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改为转述句)

                                                                                     

(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修改病句)

                                                                                      

10.(9分)默写填空。

(1)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

                                            ,                                           

(2)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

                           ,                                     

(3)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

                         ,                              

(4)读书须用意,                                      。

(5)                                         ,日久见人心。

(6)近水知鱼性,                                    。

11.(3分)积累运用,写出下列诗句中相应的节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快乐阅读。

12.(10分)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划“     ”的句子是一个       句。写出了花灯的      多,     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都表示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                           。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目的是                                           。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

13.(10分)课外阅读。

大约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地上长出了绿色的茎干。起初我以为那只是自己以前没有注到的某种植物了。但不久以后,我看到长出了一二十个穗头,与欧洲的大麦,甚至与英国的大麦一模一样,这使我十分惊讶。

我又惊愕,又困惑,心里的混乱难以用笔形容。我这个人不信教,从不以宗教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当我看到,尽管这儿气候不宜种谷类,却长出了大麦;何况我对这些大麦是怎么长出来的一无所知,自然吃惊不小。于是我想到,这只能是奇迹——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我还想到,这上天为了能让我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活下去才这么做的。

想到这里,我颇为动情,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庆幸,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竟会在我身上发生。

尤其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大麦茎干的旁边,沿着岩壁,稀稀落落长出了几枝其他绿色的茎干,显然是稻茎;我认得出那是稻子,因为我在非洲上岸时曾见过这种庄稼。

当时,我不仅认为这些谷类都老天为了让我活命而赐给我的,并目还相信岛上其他地方一定还有。于是,我在岛上搜遍了我曾经到过的地方,每个角落,每块岩石边我都看了一遍,想到麦穗和稻秆,可是,再也找不到了。最后,我终于想起,我曾经有一只放鸡饲料的袋子,我把里面剩下的谷壳抖到了岩壁下。这一想,我惊异的心的情一扫而光。然而,对发生这样的奇迹,对意料之外的天意,我还是应该感恩戴德的。老鼠吃掉了绝大部分谷粒,而仅存的十几颗竟然没有坏掉,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发生这样的奇迹难道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再说,我把这十几颗谷粒不扔在其他地方,恰恰扔在岩壁下,因而遮住了太阳,使其很快长了出来;如果丢在别处,肯定早就给太阳晒死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到了大麦成熟的季节,大约是六月底。我小心地把麦穗收藏起来,一颗麦粒也舍不得丢失。我要用这些收获的麦粒做种子重新播种一次。希望将来收获多了,可以用来做面包吃。

后来,一直到第四年,我才吃到一点点自己种的粮食……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下面题目中,哪个作为短文的题目最合适?                                       

A.种植稻麦

B.意外的收获

C.惊喜之余

D.感恩戴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不可思议:                                            

一扫而光:                                           

(4)画线句子“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指的是:

                                                                                         

(4)系短文内容,关于“荒岛上能长出稻麦”,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老天爷给“我”恩赐,让“我”能活下来。

B.岛上本来就有的,其他地方也有。

C.是“我”把放鸡饲料的袋子里的谷壳抖到岩壁下,它们长了出来。

D.这是上天显示的奇迹——无人播种,居然能长。

(5)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写一写。

                                                                                              

习作乐园(30分)。

14.(30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参与试题解析

1.(8分)读拼音,写词语。

(1)大年初一,小孩子们去逛庙会,看赛luò tuo  骆驼 。yuán xiāo  元宵 节更热闹,人们rán fàng  燃放 biān pào  鞭炮 ,看花灯,分外开心。

(2)鲁滨逊虽然流落荒岛,但他却毫不wèi jù  畏惧 。他自己搭起一座帐篷,并在周围围上zhà lan  栅栏 ,这样可以避免野兽的xí jī  袭击 。有时也会jì mò  寂寞 ,但目前的状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骆驼 元宵 燃放 鞭炮;

(2)畏惧 栅栏 袭击 寂寞。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谐   和面   掺和    心平气和    

B.正确   反正   正月    正儿八经    

C.散开   扩散   驱散    魂飞魄散    

D.茶几   几乎   几率    勾勒几笔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解答】A项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和”读“hé”时,意思是平和,和谐;读“huó”时,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因此,“和谐”“心平气和”的“和”应读“hé”,“和面”的“和”应读“huó”,“搅和”的“和”应读轻声“huo”。

B项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正”读“zhēng”,指正月;其余情况一律读“zhèng”。因此,“正确”“反正”“正儿八经”的“正”应读“zhèng”,“正月”的“正”应读“zhēng”。

C项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都读“sàn”。

D项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几”读“jǐ”时,用于询问数量多少。读“jī”时,指小桌子;将近,差一点。因此,“茶几”“几乎”“几率”的“几”应读“jī”,“勾勒几笔”的“几”应读“jǐ”。

故选:C。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9分)按要求完成下列词语。

(1)补充词语。

 哈    哈 大笑

能  歌 善  舞 

 悠 哉  悠 哉

 残 灯  末 庙

天  南 海  北 

成  群 结  队 

(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

a.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徒劳无益 

b.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  焉知非福 

c.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跃跃欲试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和词语解释。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1)哈哈大笑 能歌善舞 悠哉悠哉

残灯末庙 天南海北 成群结队

(1)a.徒劳无益: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b.焉知非福: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c.跃跃欲试: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故答案为:

(1)哈 哈 歌 舞 悠 悠

       残 末 南 北 群 队;

(2)a.徒劳无益;

b.焉知非福;

c.跃跃欲试。

【点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的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

4.(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通霄 水绞 摆摊 残灯未庙    

B.板栗 肿胀 碗筷 无可奈何    

C.僧人 脱僵 演译 青面獠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通宵:指整夜。故“通霄”的“霄”应改为“宵”。水饺:指用水煮的饺子。故“水绞”中的“绞”应改为“饺”。残灯末庙:是指快要熄灭的灯,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故“残灯未庙”中的“未”应改为“末”。

B.正确。

C.脱缰:指失去控制。故“脱僵”中的“僵”应改为“缰”。演绎:指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三段论就是演绎的一种形式(跟“归纳”相对)。故“演译”中的“译”应改为“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5.(2分)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下列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天,艳丽的桃花   ;夏天,洁白的昙花   ;秋天,五彩的菊花    ;冬天,雪中的梅花    。

A.吐露芬芳 绽开笑脸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B.吐露芬芳 含笑一现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C.绽开笑脸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吐露芬芳    

D.含笑一现  吐露芬芳  欣然怒放 傲然盛开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吐露芬芳:形容花开的样子或者开花的状态,是花朵盛开的意思。

绽开笑脸:指笑了。

欣然怒放:愉快地盛开。

傲然盛开:指花儿在艰难的环境或者气候中怒放。

含笑一现:形容花开时姿态十分优雅美丽,仿佛带着微笑,但花开的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以次选填词语“吐露芬芳”“含笑一现”“欣然怒放”“傲然盛开”。

故选:B。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6.(2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密西西比河    D.多瑙河

【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根据积累可知,《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故选:C。

【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7.(2分)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正月十九结束,其中有除夕,初一,元宵三个高潮。    

B.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表演时主要是以说唱的方式。    

C.《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在叙述顺序上不一样,但都注意了详略得当。    

D.《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B、C正确。

D项有误,《迢迢牵牛星》从织女的角度出发,表达出织女与牛郎分别的愁苦之情,刻画了一个饱含离愁的妇女形象。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8.(3分)名著知识填空。

(1) 林黛玉 多愁善感、满腹诗书,《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代表作。

(2)他聪明活泼、嫉恶如仇,七十二般本领保护唐僧西行,他是   孙悟空 。

(3)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需要对名著中的人物、内容进行回忆,其次将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填入即可。

【解答】(1)出自《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

(2)出自《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故答案为:

(1)林黛玉;

(2)孙悟空;

(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9.(8分)按要求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唐东杰布留下了桥。 

(3)八儿说:“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改为转述句)

 八儿说,他要吃三碗,只准大哥吃一碗。 

(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修改病句)

 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早锻炼。 

【分析】考查了改写句子、缩句和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但句子的意思不变。解答时应掌握各种句型的改写方法,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了改为夸张句。把“喜得很”改为“喜得快要发疯了”。

(2)考查了缩句。把修饰语“身无分文的”“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58座铁索”去掉即可。

(3)考查改为转述句。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为“他”,叹号改为逗号,“我们”去掉。

(4)考查了修改病句。把“有时”去掉,属于用词矛盾的语病。

故答案为: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唐东杰布留下了桥。

(3)儿说,他要吃三碗,只准大哥吃一碗。

(4)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早锻炼。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0.(9分)默写填空。

(1)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 今日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在谁家 ?

(2)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3)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4)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

(5)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6)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此题,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识记来完成。

【解答】(1)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2)出自汉代乐府诗集的《长歌行》。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

(4)出自《增广贤文》。就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

(5)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6)摘自《增广贤文》解释: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故答案为:

(1)今日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在谁家;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一字值千金;

(5)路遥知马力;

(6)近山识鸟音。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1.(3分)积累运用,写出下列诗句中相应的节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 

【分析】考查了对重要节假日的掌握情况,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解答】(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描写的是重阳节的情景。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情景。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诗句描写的是元宵节的情景。

故答案为:

(1)重阳节;

(2)中秋节;

(3)元宵节。

【点评】重要节假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

快乐阅读。

12.(10分)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 有的都是纱灯 , 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划“     ”的句子是一个  排比 句。写出了花灯的  数量 多, 种类 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都表示  全、都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  避免词语的重复,显得变化有趣,具有语言美 。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目的是  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元宵节盛况 。

【分析】语段选自《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解答】(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本题中“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是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所以用冒号;从句子中前四个“有的”可知,是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所以用逗号。即: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和句中词语的理解。由五个“有的”可知,这是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表示的意思相同,都有“全、都”之意,这样写的好处是避免词语的重复,显得变化有趣,具有语言美。

(3)本题考查中心句和表现手法的作用。“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结合原文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拟写小标题可以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也可以找出语段中的重点词句作为小标题,阅读文段可知,选文写的是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重点写了元宵节盛况,可以用“元宵节盛况”做小标题。

故答案为: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排比 数量 种类 全、都 避免词语的重复,显得变化有趣,具有语言美;

(3)承上启下 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元宵节盛况。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10分)课外阅读。

       大约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地上长出了绿色的茎干。起初我以为那只是自己以前没有注到的某种植物了。但不久以后,我看到长出了一二十个穗头,与欧洲的大麦,甚至与英国的大麦一模一样,这使我十分惊讶。

       我又惊愕,又困惑,心里的混乱难以用笔形容。我这个人不信教,从不以宗教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当我看到,尽管这儿气候不宜种谷类,却长出了大麦;何况我对这些大麦是怎么长出来的一无所知,自然吃惊不小。于是我想到,这只能是奇迹——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我还想到,这上天为了能让我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活下去才这么做的。

       想到这里,我颇为动情,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庆幸,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竟会在我身上发生。

       尤其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大麦茎干的旁边,沿着岩壁,稀稀落落长出了几枝其他绿色的茎干,显然是稻茎;我认得出那是稻子,因为我在非洲上岸时曾见过这种庄稼。

       当时,我不仅认为这些谷类都老天为了让我活命而赐给我的,并目还相信岛上其他地方一定还有。于是,我在岛上搜遍了我曾经到过的地方,每个角落,每块岩石边我都看了一遍,想到麦穗和稻秆,可是,再也找不到了。最后,我终于想起,我曾经有一只放鸡饲料的袋子,我把里面剩下的谷壳抖到了岩壁下。这一想,我惊异的心的情一扫而光。然而,对发生这样的奇迹,对意料之外的天意,我还是应该感恩戴德的。老鼠吃掉了绝大部分谷粒,而仅存的十几颗竟然没有坏掉,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发生这样的奇迹难道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再说,我把这十几颗谷粒不扔在其他地方,恰恰扔在岩壁下,因而遮住了太阳,使其很快长了出来;如果丢在别处,肯定早就给太阳晒死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到了大麦成熟的季节,大约是六月底。我小心地把麦穗收藏起来,一颗麦粒也舍不得丢失。我要用这些收获的麦粒做种子重新播种一次。希望将来收获多了,可以用来做面包吃。

       后来,一直到第四年,我才吃到一点点自己种的粮食……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下面题目中,哪个作为短文的题目最合适? B 

A.种植稻麦

B.意外的收获

C.惊喜之余

D.感恩戴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不可思议: 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3)画线句子“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指的是: 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 

(4)系短文内容,关于“荒岛上能长出稻麦”,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老天爷给“我”恩赐,让“我”能活下来。

B.岛上本来就有的,其他地方也有。

C.是“我”把放鸡饲料的袋子里的谷壳抖到岩壁下,它们长了出来。

D.这是上天显示的奇迹——无人播种,居然能长。

(5)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写一写。

 鲁滨逊是一个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的人。 

【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解答】(1)考查给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短文主要讲了鲁滨逊无意中丢弃的大麦种和稻种,竟然长成了大麦和稻子,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按照这个意思,短文的题目可选择本题中的“意外的收获”,故选B项。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我还想到,这上天为了能让我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活下去才这么做的”“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竟会在我身上发生”可知,“这种世间少有的奇事”指的是: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最后,我终于想起,我曾经有一只放鸡饲料的袋子,我把里面剩下的谷壳抖到了岩壁下”可知,“荒岛上能长出稻麦”是“我”把放鸡饲料的袋子里剩下的谷壳抖到了岩壁下,它们长了出来。故选C。

(5)考查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从文中的“直到第四年,我才吃到一点点自己种的粮食……”等可读出了鲁滨逊生活的艰辛和他乐观、坚毅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1)B;

(2)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3)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

(4)C;

(5)鲁滨逊是一个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的人。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习作乐园(30分)。

14.(30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围绕“成长”选材,可写在成长过程中懂得的道理,可以写成长达程中受到的教训,可写成长中的感悟。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成长,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在泪水中成长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可能是充满了自信,有的可能是在微笑中度过的,还有的可能是充满了奋斗。而我是在泪水中度过的。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大约有三四岁吧,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了,我已经忘记原因了,只知道结果是,我没有惹他,就被挠了,当时脸上火辣辣的,把我疼得嗷嗷大哭起来,老师安慰我要坚强。

      稍大一点,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经过我的努力,我被选拔参加考级比赛,当时,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为自己从来没参加过。当得知考级成功时,我兴奋不已,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泪水中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现在,我马上要升入五年级了,可泪水依然围绕在我的身边,向来优秀的我因为被英语老师留下罚写,我哭了起来,这泪水不是委屈,而是确实犯了错误,所以,我一点也不委屈,在泪水中,我明白了,有了错就要承担。

      可以说,我是在一次次的泪水中长大的,每次的流泪都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知道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还会有泪水相伴,我希望那是成功的泪,幸福的泪,感动的泪……在泪水中长大,我无怨无悔!

【点评】本文中小作者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阐明了“泪水让我成长”,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能运用学到的好词佳句,如果叙事再具体些就更好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