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书
专 业
姓 名
入 学 时 间
导 师
拟定的论文题目 校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研究
报 告 日 期 2011年4月
研究生院
| 1、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
|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在校研究生不仅在数量规模上早已突破百万大关 ,其教育结构也发生着显著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类型已从单一的学术型向专业技术型、实用型等多种类型转变。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学位类型逐渐多样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早已超越了“一元化”的层次定位,而是逐步转入教学、科研与生产开发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目标,这一趋势表明研究生教育必须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和借鉴国际研究生培养的优秀经验。 从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来看,主要有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教学式四种 。其中德国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学徒式教育模式,而美国把早期的学院制与引进的德国大学研究所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建立在学院制基础上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由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开创,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教学、科研与生产开发相结合。教学式培养模式也在美国形成,此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习,实践性较强,满足了工业、商业等部门对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了解和分析各国对于研究生培养的优秀做法,我们将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作简要的概述。 综上所述,上述国家的培养模式与特点充分验证了研究生教育正在向实用性、专业性、联合培养型转变,这就亟待我们建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将理论与实务部门紧密联系,加速科学理论转变成现实成果的周期,加强研究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实现学校与实务部门的共赢局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科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存并相互影响是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研究生模式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来讲,我国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与此同时,实务部门也欠缺先进的技术理论来进行生产活动的改进,在此情况下,两者的合作将是顺天承运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能够实现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两方的合作起着间接借鉴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文钦,2009年: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 [2]李向军,2010年:浅析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3] 彭齐东,曾红权,2010年:开展产学研联合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4]王晓云,2005年: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 [5]周静珍,万玉刚,高静,2005年: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 [6]张俊,李忠云,2005年:论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分类与评价 [7]杜鹃,李焱焱,叶冰,肖引,桑建平,2005年:中外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之比较 | ||
| 2、研究内容、试验设计方案 | ||
| (一)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1.4本文的贡献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有关基本概念 2.2理论依据 2.2.1知识产业论 2.2.2协同论 2.3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 2.4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 第三章 我国校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状况分析 3.1我国校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发展历程 3.2我国校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现状 3.3我国校院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3.4我国校院联合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我国校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现途径 4.1联合设立或共建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基地 4.2建立经济实体的培养平台 4.3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 4.4企业委托定制培养研究生 第五章KM大学与Y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实证研究 5.1 KM大学与Y医院合作的背景介绍 5.2 KM大学与Y医院联合培养模式的方案设计 5.3 KM大学与Y医院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二)试验设计方案 | ||
| 3、必备的实验条件、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
| 在本次论文写作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图书馆查询等几种方式来收集信息,根据过去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人通过研究生一年的学习以及相关的课题研究,对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我目前在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与医院的联合培养也暂时以本学院为合作平台,具有的经历和实践经验以及现有的合作背景,有助于论文的完成,已收集了一定的资料和数据(包括部分英文版资料),基本能够支撑论文研究的需要;能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对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 (2)对一些管理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接下来还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学习,更全面地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更多的应用到论文的写作当中。 | ||
| 4、进度安排,完成论文工作的时间 | ||
| 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查找、收集资料,撰写开提报告,提交导师批阅;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基础准备工作,收集数据; 2011年8月至2011年9月:整理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形成论文大纲; 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撰写论文初稿,提交导师批阅; 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修改论文; 2012年4月:准备答辩。 | ||
| 5、预期结果 | ||
|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学)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研究,起到对本校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成功合作奠定理论基础,也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理论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实践中,实现学校与实务部门的共赢局面。预期最终取得的成果为: (1)发表学术论文1篇; (2) 完成硕士论文,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 ||
| 指导教师意见 | ||
| 签 名 年 月 日 | ||
|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 | ||
| 评审小组成员签名 | ||
|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 ||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