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现代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09-24 11:09:38 责编:小OO
文档
现代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竹林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以竹子资源利用发展的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竹产业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世界竹产业发展比较

全世界竹类植物有75属,1225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200多万公顷,年竹材产量1800万~2000万吨。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其中,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70%,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1、从总体情况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世界竹子资源分布不均匀,从资源优势与发展历史看,亚洲竹产业最为发达。具体发展状况如下:一是中国竹产业历史悠久,总量大。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竹林面积538.10万公顷,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1/4,竹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2009年竹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二是日本竹文化丰富,竹产业高新化。日本的竹产业有着浓郁的竹文化与高科技内涵,引领着世界竹子的加工利用方向。竹子资源不断下降,但是林地集约经营程度高,大部分移作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等用途;竹子加工利用的新技术开发研究很活跃,企业重视竹制产品的精深加工度,近年开发了竹纤维、竹叶黄酮系列保健品和竹炭系列等高科技产品,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三是印度实施“国家竹子计划”。印度竹林资源丰富,但集约经营程度低,竹林生长差,产量低;竹资源最大的用途是造纸,较为现代化的竹材利用是竹胶合板制造。1999年,成立国家竹子开发委员会,实施“国家竹子计划”,把大力发展竹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大财政和科技的支持力度,力争在2015年前后,使印度成为世界领先的竹制品出口大国。四是“美洲竹子”行动。20世纪初期,美国从世界各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竹种采集和引进,把它作为景观利用、防治侵蚀、制作工艺品的原材料和食物。70年代末,成立了“竹子协会”,开展竹子教育、宣传和引种工作。2002年,美国竹子协会实施“美洲竹子”的行动,对原产美洲的竹种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竹子加工品的制作和交易非常活跃,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制品进口市场,目前有几百种竹制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五是欧盟开展“竹子在欧洲”项目。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但由于当地居民的个人爱好、对环境美化和保护生态的重视,引种了大量的竹种。2000年成立了“欧洲竹子协会”,进行竹子研究与经济技术交流活动。2002年,欧洲委员会资助了“竹子在欧洲”的项目——在德国北部种植了一些竹种,收集了不同竹种的基因类型,进行评估,实验的重点放在那些有可能适用于欧洲的农业发展,可能作为新的能源替代农作物或用于其他方面的竹种的栽培。

2、从发展方向看,东方注重传统领域,西方注重新兴领域。亚洲虽然竹类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带来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产业道路。中国竹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竹子在建筑、轻工、食品、家具、包装、运输等行业应用广泛,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印度、泰国等国家的竹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竹资源的利用开发无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在亚洲国家发展传统竹产业的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在竹资源利用方面的攻关。日本高科技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欧盟已经连续资助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行“竹子可持续经营和竹材质量改进”及“欧洲竹子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较高,服务业比重较大,自然把竹子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用于服务业等领域,着重在竹子生物性能开发、园林绿化、竹子生态服务和建筑设计等新兴领域的利用。

3、从关注角度看,东方关注人文文化,西方关注环保设计。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为关注竹子的人文元素,欧美西方国家关注竹子的环保元素与设计。竹子具有中国韵味,是西方对竹子产生兴趣的根源,而竹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与西方人自然、健康、环保的理念不谋而合,经过优秀设计和精细加工制作的竹产品在西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被西方建筑界誉为“植物钢筋”的竹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大师的青睐。2003年,马德里国际机场采用中国竹制防火天花板,随后美国克林顿图书馆、欧洲耐克球场、日本东京东武百货、德国宝马展厅、欧洲IBM 总部都使用了中国制造的竹地板。2005年宝马汽车开始用中国进口的竹板用于汽车内饰贴面,2007年由著名的“走在设计前端建筑事务所”(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设计的坐落于马德里南郊的名为“The Carabanchel”的公共住宅建筑出庐,引起世界建筑界的震撼。该建筑的外墙采用竹子为主要材料,不仅绿色环保,更具有慨念性的探索意义,堪称一幢既前卫又实用的现代竹楼。

(二)国内竹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的竹林主要分布于20个省(区、市),面积较大的有15个省(区、市)。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安徽、广西8省(区)竹林面积合计占全国的88.%,其中福建、湖南、江西、浙江4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的65%。近年来,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主要有以下特点:

1、竹林资源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素有“竹子王国”之美誉。全国现有竹林面积538.10万公顷,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218.14万公顷,近年来以每年1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每亩立竹量也大幅提升,由2003年的90株左右提高到了130株以上,且竹子径粗也由6厘米提高到了8厘米至10厘米。竹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雷竹、麻竹、青皮竹、方竹等一批优良、高效竹种得到大面积培育和开发利用,并形成了散生竹、丛生竹,大型竹、中小型竹,乡土竹种、引进竹种,生态竹林、经济竹林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2、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国大径竹材产量13.56亿根,竹笋干产量46.5万吨,竹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加工业产值710亿元,出口177个国家,创汇15亿美元。产品涉及传统竹制品(日用品、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和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几千个品种,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旅游等。

3、竹林资源的多种效益进一步发挥。竹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国拥有65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从业人员4500多万人,对于扩大就业,促进山区和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竹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得到开发,依托竹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在浙江、四川、广东、湖南、广西、贵州等产竹省区迅速发展,已成为竹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随着竹业科技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深入,我国在丰产竹林培育和经营技术、竹胶板、竹建材、竹家具、竹食品、竹饮料、竹炭、竹纤维等竹产品研发技术,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统计,我国有国家和省部级竹类研究成果1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产品和专利技术450多项。特别是由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国家科技攻关“竹质工程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竹质结构材、竹质装饰材、竹质炭材料三大竹质工程材料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6项核心技术,申请了17项专利,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开发出3大领域32种全新竹质产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竹林培育、加工及竹产品深度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竹产业实现产值:浙江省210亿元、福建省160亿元、江西省120亿元,湖南省80亿元。

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高档竹木复合板、环保型竹地板、竹门窗、竹卫浴产品等装修材料;二是高质量竹胶板、竹建筑工程材料等建筑材料;三是竹集成材、竹重组材、竹塑复合材料等代木材料,提升竹材料业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以竹代木”、“以竹代钢”。

 2、竹纤维纺织。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健康生态的服装、家纺品牌,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新型竹原纤维、竹浆纤维和竹炭纤维的研发生产;二是新型竹棉、竹麻、竹麻棉混纺纤维布料,提高竹纤维提取利用率;三是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等竹纤维纺织系列产品。到2015年,竹纤维纺织业实现产值80亿元。

3、竹家居用品。提高竹集成材家具、竹重组材家具生产工艺,研发生产竹结构楼梯、扶手、护栏和门窗等各类竹家居产品,丰富产品造型和结构设计,打造知名家居用品品牌。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原竹家具、竹藤家具、竹集成材和竹重组材家具等家具产品;二是竹盘、竹碗、竹菜板等竹餐厨产品;三是竹席、竹枕套、竹坐垫、沙发席、竹窗帘等家居用品。

4、竹食品。

重点攻克竹笋加工利用保鲜技术、竹液提取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清汁笋、手剥笋、笋干、竹笋罐头等竹笋深加工产品;二是竹酒、竹汁饮料、食用纤维等可食(饮)用系列产品开发。

5、竹工艺品。提升竹工艺品制作水平,拓展竹材料用途,丰富种类,提高质量,主要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巩固发展竹刻字、竹雕画、竹根雕、竹扇、竹编制品等传统竹工艺品;二是大力发展竹编画、竹地毯、竹挂件、竹首饰盒、竹烟酒包装盒等新型竹工艺品,提高产品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是重点开发竹电脑机箱、竹键盘、竹车内饰板等以竹代塑产品。

6、竹化工。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大竹质活性炭、竹炭纤维、营养保健等高端、高档竹质新材料开发的力度,为新材料产业、高技术应用领域、民生保健领域等提供高性能、深加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基础材料。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竹炭及吸附净化系列、竹炭工艺品、竹炭纤维、纳米纤维竹活性炭和导电型高温竹炭等竹炭基复合材料产品;二是竹醋液及竹炭竹醋液香皂、竹炭竹醋液洗发香波、竹炭竹醋液洗面奶、沐浴露等竹系列洗漱用品;三是竹叶黄酮、叶绿素铜钠盐、游离氨基酸、竹膳食纤维等竹保健医用产品。到2015年,竹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7、竹文化生态旅游业。加快推进竹文化与旅游休闲的融合,用竹文化提升旅游,用旅游传播竹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竹海旅游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发以竹资源为载体、以竹文化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充分展示竹乡风情、竹艺文化和山水生态;二是发展生态竹林、观赏竹林;三是加强竹文化和竹类科学研究,发掘和引种保存我省天然分布的珍稀观赏竹种,挖掘、保护和发展民族竹文化资源。

(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全球竹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欧美发达国家缺乏竹类资源,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得天独厚的竹类资源优势,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建立示范基地,共享与传播竹产业价值。一是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INBAR)合作,加强同竹藤网络中心和国外竹业协会等组织的联系,促进竹子研究机构、竹加工企业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广泛开展竹业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竹业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竹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二是加快“竹子研究工程中心”的建设,以竹子研究工程中心为基础平台,加大国际间科技交流合作力度,通过引进、聘请国内外优秀的竹产业专家共同参与,解决竹材加工行业的公共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攻克一些长期存有争议悬而未决而又事关竹业发展大局的科技难关。三是加大竹产业的推介力度,由竹产业协会组织,定期举办部门相关领导、竹产业领域企业家、科学家论坛,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举办竹业博览会,在美国、欧洲等举办、参与大型的国际竹业博览会、推介会等形式,展示竹业风采,培植竹制品消费潜力,开拓国内外竹产品市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