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4
2025-09-24 11:08:37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4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1.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无法确定

2.最早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优势将导致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是(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大卫·休谟  D. 伊莱·赫克歇尔

3.根据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当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      )。

A.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将下降

B.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将下降

C.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将提高

D. 以上都不对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        )。

A. 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 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参与国际贸易

C. 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 国际市场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最优关税就是(       )。

A.禁止性关税                  B.零关税   

C.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率    D. 最有利于增长收入的关税率

7.对于大国而言,征收进口从价关税以后(       )。

A. 国内替代进口品的生产将减少     B. 进口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下跌

C. 国外出口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      D. 不会产生消费者扭曲

8.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将使(       )。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进口

B.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出口

C.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进口

D.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出口

9.吸收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       )。

A. 经常项目处于或近似于平衡

B.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

C. 所有的商品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都保持不变

D. 收入保持不变

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在短期内如果要抵消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应该(   )。

A.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B.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C.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

D.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1.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

2. 在国际收支的收入分析法中,无须考虑本国进口对外国收入的影响。(     )

3. 人力资本是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因素。                 (     )

4. 成本差距是判断幼稚产业的一项重要标准。                    (     )

5.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          (     )

6. 有关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国内的吸收或需求水平指的是(C+I+G)+(X-M),即消费加投资加支出加净出口。                  (     )

7. 重叠需求理论主要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 (     )

8. 规模经济模型的理论背景是一个包括众多的生产差别性产品企业的垄断竞争市场。                                                  (     )

9. 大国实施从价关税将提高进口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但会降低进口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     )

10. 非卡特尔厂商的供给弹性较大,则卡特尔对价格的操纵能力就比较强。(     )

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1. 要素禀赋

2.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

3. 动态规模经济

4. 国际收支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1. 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2. 重叠需求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3. 为什么说进口配额容易滋生现象?

4. 汇率标价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五、计算题(1小题,共10分)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 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 =10%;

(2)t1=30%,t2=20%,t3 =40%;

(3)t1=30%,t2=50%,t3 =10%;

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发展中国家既欢迎公司,但同时又谴责它们。

(1)说明发展中国家欢迎公司的理由。

(2)一般来说,公司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

七、论述题(在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2分,共12分,如果两题都回答,只以第1小题得分作为论述题得分)

得  分

评卷人复核人
1. 试述国际投资中的市场内部化理论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

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对货币贬值影响国际收支的效果均有论述,阐明各派观点并作简要评论。

《国际经济学》试卷参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B  2.D  3.C  4.D  5.B  6.C  7.B  8.D  9.D  10.C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也称为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3分)它有两种定义方法:(1)用实物单位定义;(2)用要素相对价格(relative factor-price)定义。(1分)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所以要素禀赋差异指的是相对要素禀赋差异。(1分)

2.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的一种衡量形式。(1分)所谓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2分)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2分)

3. 动态规模经济:动态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的动态规模经济源于知识的积累。(1分)动态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用学习曲线或进步比率表达出来,显示了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形。(3分)源于知识积累的动态规模经济与源于当前产量的静态规模经济有一定差异。(1分)

4. 国际收支:狭义地讲,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付总和,称为国际收支,即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1分);广义上讲,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2分)它反映:(1)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2)该国所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3)凡不需偿还的单方转移项目和相应的科目,用于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销的交易。(2分)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源于贸易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即即各国要素存量比率不同。(2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应出口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2分)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品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要素价格差异由要素供求决定的。如果收入分配、消费偏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则要素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3分)

2. 重叠需求理论也称为需求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它认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两国之间存在的潜在贸易就越大。(2分)由于人均收入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需求的收入弹性),因而,需求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性来代替。(2分)所以,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分)

3. 在使用“固定的受惠”和“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分配进口配额时,不同于“竞争性拍卖”,会造成了配额租金由手中转移到进口商手中。(3分)同时,进口配额本身又有一定的垄断性,获得配额的进口商将可能提高市场价格,形成垄断收益。(3分)所以,进口商可能利用一切手段贿赂以获取进口配额,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寻租行为,因为它能给进口商带来垄断利润。(1分)

4. 常见的汇率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1分)1.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个、100个、10000个、或100000个单位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我国人民币市场汇率为:月初USDl=CN¥8.4,月末USDl=CN¥8.8;(2分)2.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月初GBPl=DEM2.3,月末GBPl=DEM2.2;(2分)3. 美元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成若干数量的各国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如德国外汇市场USDl=JPY112。

五、计算题(1小题,共10分)

解:

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

(1)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因为以下的理由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可以填补技术、企业精神、熟练劳动力间的差距;可以填补国内储蓄的供给与国内投资机会之间的差距;提供外汇;付给土地、厂房的租金和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5分)

(2)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公司活动的理由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西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合适性的质疑。这些技术通常适用于资本丰富、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较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可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另外一些理由是:公司抑制了国内的储蓄;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分配;干预甚至控制了国内;耗尽了东道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而没有充分地注意环境保护。(5分)

七、论述题(在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2分,共12分,如果两题都回答,只以第1小题得分作为论述题得分)

1. 20世纪70年代,巴克利、卡森等学者认为,由于外部中间商品市场是不完全的,无形资产通过市场交易很难实现价值,这正是内部化理论的基础。(3分)因此,公司如果希望保持自身在技术上所存在的优势并力争较长期地保持这一优势,就有必要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等,将大量中间产品的交易放在同一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即交易的内部化。(3分)因为,市场不完全性导致许多交易难以甚至无法通过外部市场达成,或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所以的直接投资较之出口或许可证交易模式具有更佳的“成本-收益”配比。(3分)当前,中国企业的直接出口面临越来越强的贸易壁垒,无形资产等因素在出口产品收益中的价值体现急待提高,成本与收益的双重要求都提示中国企业加快海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3分)

2. (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认为只有当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成立时,即当且仅当时,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2分)

   (2)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认为只有贬值可以带来本国收入的增加,或者使本国的实际支出减少,即吸收减少时,本币贬值才可能改善国际收支。(2分)

   (3)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认为: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和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大小、以及该国开放程度的高低。所以,在价格一定,并且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调整可以借由外生变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而得以实现。(2分)

   (4)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强调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而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所以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实际上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2分)

弹性分析法只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忽视了其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而建立在一般均衡基础上的吸收分析法,将国际收支的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却没有对以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乘数分析法是建立在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基础上,模型中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格因素的作用;货币分析法把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货币余额的增减密切联系起来,但是它所倡导的自动调整方式是以牺牲内部稳定来取得对外均衡,同时该理论以购买力平价为前提,也缺乏客观现实基础。(4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