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过电压保护器选购
2025-09-24 11:08:15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部分  过电压保护器的选购

 

过电压保护器的简明选型

第一步、确定电压等级。

最好依据系统标称电压(即通常说的母线电压)来选择。常见系统标称电压就三种,6kV、10kV、35kV。其它电压等级仅偶尔会出现。

第二步、确定结构特征。

有间隙优于无间隙,但高原用(海拔2000m以上)除外。

阻容结构优于氧化锌结构,但电容保护用除外。

第三步、确定保护对象。

A型为弱绝缘类保护(如保护电动机,有的厂家称D型)

B型为常规电器类保护(如保护变压器,有的厂家称S型、Z型或P型)

C型为大能量冲击类保护(如保护电容器,有的厂家称R型)

第四步、确定使用场所。

户内型:用于开关柜内,要求尺寸小、中性点绝缘好。

户外型:用于站内露天,要求尺寸大、防污闪能力高。

其它注意事项。

    名称上:也有的厂家称过电压吸收器、组合式避雷器等。

型号上:无统一国标,能否通用主要看产品结构特征是否相同。

过电压保护器的结构特征、代表型号和代表企业 

过电压保护器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为适应国内中压不直接接地电力系统,克服传统避雷器配套真空开关的缺陷,而开始推广的一种新型操作过电压保护装置。由于功能独特,针对性强,进入2000年以后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至今所出现过的产品,按保护性能和结构特征可以分成5代。 

第1代:组合式碳化硅型

这一代产品已经淘汰,目前没有主流型号。

这一代产品首次采用了三相组合式结构(也就是通常说的四星型结构、三叉戟结构),有效降低了相间过电压。但是不能克服碳化硅材料固有的缺陷,保护性能和自身安全性均不理想。

第2代:组合式无间隙氧化锌型

主流型号:YH5W-□×□,SBB,简化TBP,简化HPB等

代表企业:西安神电,上海松邦,西安电瓷所等

这一代产品首次采用了氧化锌电阻片作为基本保护单元,大大提高了工作性能。但相极荷电率偏高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使用寿命无保证。

第3代:组合式有间隙氧化锌型

主流型号:正规TBP,正规SBB,HPB,JPB,YH5C-□×□等

代表企业:合肥凯立,上海松邦,西安神电,合肥巨森等

这一代产品继承了第2代产品的优点,同时由于引入串联间隙,进一步降低了保护残压,提高了工作性能,并解决了相极荷电率偏高问题。安全水平和保护性能均比较理想,是目前设计院所主力推广的一代。

第4代:阻容吸收保护型

主流型号:ZRY系列,LG系列

代表企业:西安浐河,上海松邦,西安明创,锦州电容等

这一代产品以自带电容器工作为主,电阻部分仅作为阻尼元件(即:以阻容吸收为主),进一步改善了保护器的小电流响应能力,对操作过电压的防护效果更加理想。但大电流响应不如2、3代产品,不能兼做防雷用,一般需要并联避雷器以防止使用不当。

第5代:复合式阻容避雷器型

主流型号:SDB系列,FGB,FGBZ(S)系列

代表企业:西安神电,上海松邦,西安明创,天水213厂等

这是目前最新型的产品,氧化锌和电容器各自发挥作用,大电流响应和小电流响应均好。唯一缺点是尺寸偏大,在有些型号的开关柜中安装比较困难。

从技术力量上讲,西安神电最强,几乎每一代产品都有神电的代表型号,行业标准也几乎都是由神电发起或参与起草的。从市场占有率讲,合肥凯立最高,其良好的设计院运作模式确保了到处都是凯立的图纸和产品。

上述的产品中,同一代产品间可以进行替换,一般不会影响整体电气设计(当然前提是替代产品参数和工艺符合行业相关规范,并需考虑产品外型和安装尺寸的变化是否适应安装)。不同代产品间替换应进行充分计算论证,否则有可能破坏原有的整体电气设计,导致不该出现的事故发生。

过电压保护器的防伪

 

除了冒牌、不做测试、工艺差以外,水货还常采用一些造假手法

一、采用劣质避雷器单元。

手法:多种手法,具体可参看后面氧化锌避雷器的防伪。

危害:避雷器单元性能不可靠。

鉴别:肉眼基本不能识别,需要借助专业仪器或拆开看。

二、户内型底座不封灌。

手法:底座不封灌,封灌树脂改水泥,甚至底座有金属盖直接外露。

危害:中性点绝缘差,过电压出现时易导致开关柜短路事故。此事故是过电压保护器四大事故之首,十年前在凯立等企业时有发生,后来痛定思痛,进行了彻底的改进。不过现在乐清的很多企业为了省些环氧树脂钱却又在重导覆辙。

鉴别:肉眼观察底座密封方式和材料;敲击底座看是否是实心;借助试验变压器测试中性点绝缘是否达到国标GB311.1的最低要求。

    三、用普通避雷器直接冒充。

        手法:用三只避雷器加个铁板,就叫“组合式”产品了。

        危害:根本不是四星型接法,就是避雷器冒充组合式产品卖。

        鉴别:底座只有块金属板子的一眼就能看出。如果底座封住了看不出,可以测试相间参数,比对地参数高一倍的就是冒充货。

    四、混乱产品结构特征。

        手法:用自产产品直接书写上图厂家产品型号,不管结构特征是否一致。

        危害:过电压保护器由于存在阻容型、有间隙型、无间隙型、复合型等数个明显不同的大类,替代产品若与原设计结构不符(主要是无间隙冒充有间隙、有持续电流阻容冒充无持续电流阻容),容易导致整个系统设计上出现失误,造成系统存在事故隐患。此事故是过电压保护器四大事故之一,2001年以来在多家电力公司发生过,甚至导致有些省级电力公司明文规定不准使用定义混乱的过电压保护器类产品。

        鉴别:按上图厂家产品的测试方法进行试验,满足即可。或干脆要求替换厂家提出替换的理论依据和计算书,事先与设计方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

 

五、混乱产品柱式结构。

    手法:用85、200型四柱产品冒充131、310型三柱产品,以降低工艺控制难度。

  危害:131、310等三柱式产品,是为了配合新型小体积开关柜而专门设计的过电压保护器,工艺独特,具有对正柜体母排,降低绝缘空间的特殊作用。如果用老式四柱型过电压保护器替代,很容易导致相间短路(特别是B、C相),批量引发烧柜子事故。此事故是过电压保护器四大事故之一,也是老式150型产品被最终淘汰的主要原因,目前凯立、巨森等企业均推荐用户为他们的新型开关柜配套三柱式过电压保护器。

  鉴别:这个最简单。85、200型产品是四柱式的,有四个避雷器柱。131、310型产品是三柱式的,只有三个避雷器柱,接地极在底座中,底座尺寸会比较大一些。

 

过电压保护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过电压保护器使用的常见问题,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常见事故;另一类是验收测试中的常见疑问。

一、过电压保护器制造安装失误导致的四大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过电压保护器使用中,常见的因制造安装失误造成的事故有以下四大类。

1、中性点击穿。

中性点击穿事故,是指过电压保护器的中性点直接对地放电,导致开关柜短路,并引发系统连锁事故。

这种事故的起因,是因为过电压保护器底座的密封不好(有些企业的产品甚至底座根本不封灌,或者直接外露金属盖)。我们知道,过电压保护器底座是直接固定在开关柜的铜排或铁排上的,保护器中性点距离地电位点非常近(仅数毫米)。底座如果绝缘差,当中性点电位升高时,很容易出现放电,导致系统短路,拉弧烧毁柜内元件。

解决方法:中性点采用树脂密封,使中性点绝缘水平达到相对地绝缘水平,可以杜绝此类事故隐患。

验收方法:采用试验变压器考核过电压保护器中性点绝缘耐受能力。必须达到GB311.1规定的最低要求。

2、相间短路。

相间短路事故,是指过电压保护器的两相出现短路,导致开关柜短路,并引发系统连锁事故。

这种事故的起因,多是两类情况。一类是在柜内安装空间狭小情况下,成套厂安装人员强行安装体积比较大的过电压保护器,导致绝缘距离太小。另一类是由于过电压保护器电缆引出点密封不成功(多出现在套装产品中),硅橡胶材料没有起到加强绝缘的作用,而安装人员却依然按照硅橡胶有一定的加强绝缘作用来考虑安装位置,导致事故隐患。

解决方法:若是由于空间太小,可以在这类柜子中,安装131型或310型三柱式过电压保护器。若是由于电缆出头密封失败,则应在安装时小心搬运,不得提拉高压电缆导致绝缘损伤。或者直接采用整体硫化成型的过电压保护器,这种产品绝缘损伤的可能性小很多。

验收方法:检验电缆出头是否密封成功,可以利用试验变压器测试电缆引出点的电晕放电距离,并与裸露电极间的电晕放电距离进行对比。

3、电缆绝缘失效。

电缆绝缘失效事故,是指过电压保护器高压电缆绝缘出现问题,导致由电缆引发的短路和拉弧烧毁设备的事故。

这种事故的起因,多是将不同相电缆直接捆扎在一起,长期电晕导致电缆的绝缘层加速老化;或者两相母排间,通过过电压保护器的电缆通道直接表面闪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制造厂家的电缆本身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不得将不同相绝缘电缆进行捆扎,而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若电缆过长可考虑裁减部分,或者绑在该相母排上。具体还可以参考各个过电压保护器厂自产的消弧柜中过电压保护器电缆的绑扎方式。

验收方法:若确实是电缆本身有问题,可以依据GB311.1,利用试验变压器来测试电缆的绝缘耐受能力。不过此类事故大多数时候并非是原材料的问题。

4、替代产品性能与原设计不符合。

替代产品性能与原设计不符合事故,是指设计院设计的产品,与用户最终使用的产品性能不同,导致系统出现设计上本不该出现的配合失误,引发系统频发奇怪故障。

这类事故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表现,无法全部概括总结,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采用高残压的无间隙过电压保护器,顶替了原设计的低残压有间隙过电压保护器,导致整个系统的绝缘配合裕度下降,引发系统中所有高压电器的使用寿命均无端下降,故障率上升。另一种是采用有接地电流的普通阻容吸收器,顶替了原设计的自控式阻容吸收器,导致系统整体的接地电容电流无端增加数安培,引发系统频繁误跳闸。

解决方法:最好不要更改设计院设计的型号和厂家。若实在需要更改,也应该选择与原设计产品结构特征相同的产品。

验收方法:采用原设计产品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可以通过的产品才可以替换使用。或听取无利益关联的第三方专家意见,判断是否替换合理。

二、其它事故原因概述。

除了上述四大事故,其它事故多是所有高压电器的普遍问题。比如:

1、使用说明书与产品不符导致使用错误。这是水货产品的普遍问题。

2、原材料作假或以旧翻新导致的事故。同样是水货产品的普遍问题。

3、采购时对温度或海拔超标没有留意。这是高压经销商常犯的错误。

4、密封、紧固、防锈等做得不好。这是设备缺乏的小厂的普遍问题。

5、用户安装使用失误。这种情况需要厂家能和用户保持良好的互动。

6、工作环境恶劣(如操作频繁)或原理上的固有缺陷导致的事故。这种事故只能通过采用更先进的产品或添加其它辅助保护设备来解决

三、过电压保护器验收试验中的常见疑问。

有经验的经销商,通过阅读生产企业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看推荐的验收测试方案,就可以判断该产品是属于哪一代的产品,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价位(造假企业的说明书不在此列,因为与实际产品严重不符,甚至都无法按说明书做测试)。

几代过电压保护器的最重要验收试验项目归纳如下表:

 特征描述典型验收试验项目
第二代无间隙氧化锌直流1mA电压、0.75泄漏电流

第三代有间隙氧化锌工频放电电压、直流电导电流
阻容吸收工频接入电压、电容耐受电压
第五代复合式阻容避雷器2+4代或3+4代的试验方法

对于第二代产品,因为可以参考普通避雷器的测试规范,一般各个生产厂家推荐的验收方案是一致的:均为直流1mA参考电压测试,以及0.75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测试。

对于第三代产品,工频放电电压测试是必须进行的试验。至于电流的考察,采用高性能间隙的,通常推荐测试电导电流;采用低性能间隙的,通常推荐测试泄漏电流。

对于产品,电容耐压测试是必须进行的试验。对于自控式产品,还须测试工频接入电压;对于非自控式产品,还须测试电阻器功率。

对于第五代产品,由于其实际上是两代产品的复合使用,所以理论上讲,应分别进行四种试验,试验程序会比较麻烦。一般厂家会依据自己产品的特点重点推荐某两个上述试验来降低用户的试验难度。

下面对工频放电电压试验的一些常见问题做一点说明,因为这个试验是当前主力的第三代过电压保护器核心验收试验,而相关标准对其测试方法的说明过于简单。

试验方法及步骤可参看部标JB/T 9672-2005,或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测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归纳如下:

第一、本试验是单相试验,不得采用三相变压器同时对三相升压,也没有任何标准允许进行三相同时升压试验,用户绝对不能为了简化测试程序违规操作。

第二、本试验得到的结果,必须是试验回路中所有间隙全部放电时的电压,而不是仅某一个间隙放电或仅间隙的均压电阻开始工作。所以必须确保试验变压器容量足够,而且过流继电器不能设置过小(一般可设置高压侧20mA左右继电器动作。电压等级高时,需要设置的电流略大)。

第三、本试验过程中,会导致保护器中性点电位显著上升,必须确保中性点绝缘好。若中性点绝缘不好的产品(如户外型),必须确保中性点与周围的空气绝缘距离足够(具体可参见部标DL/T 620),否则容易导致中性点放电事故。

第四、本试验过程中,当电压已经超过保护器额定电压以后,不得在超高压区间停留过长时间(一般不超过5s),间隙放电发生后,必须立刻切断电源(一般不超过0.2s),否则容易导致保护器损坏。同理不得将安装有保护器的开关柜做绝缘耐受试验,否则也会导致保护器损坏。

第五、本试验过程中,间隙放电发生后,电流突变但电压不会有很明显的回落,这是氧化锌和碳化硅产品的材料性能不同所至,是一种有益的现象。某些电力公司依据老式碳化硅产品电压会明显回落,来套做测试氧化锌保护器的合格判据,是不了解材料原理造成的误解。

第六、不得对有间隙产品进行直流1mA参考电压试验。因为间隙放电电流远高于1mA,测试此参数毫无意义。相反,对有间隙产品测试1mA值,很可能升压高到保护器绝缘损坏,都不足1mA,平白把一个完好的产品测试坏了。

 

 

 

第二部分  避雷器的选购

氧化锌避雷器的简明选型 

第一步、电压等级。

国内型:依据系统标称电压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确定。

出口型:每3kV一个电压等级,按设备绝缘配合要求选用。

第二步、结构特征。

无间隙型:常规使用,各种用途下均有对应的无间隙型号产品。

有间隙型:仅使用在需要加强保护的地方。(例如线路保护)

第三步、保护对象。

S型、Z型用于常规电器。性能上Z型好,标称电流大的好。

D型保护电机。标称电流5的是发电机专用,性能比2.5的高很多。

R型保护电容,依据电容器功率和接法换算通流容量进行选配。

中性点型分电机和变压器两种,都根据中性点接地方式选配。

其它型号中,X、T型为常规结构,仅需特殊设计参数和接线方式;F、L型不是常规结构,不能用常规结构避雷器替代。

 

第四步、使用场所。

常规避雷器都是户内外通用的,伞型设计符合规范的产品,应该都可以满足Ⅲ级和Ⅲ级以下防污。

污秽等级超过Ⅲ级,需要使用防污型产品并测算爬距。

海拔超过2000m,需要计算加强绝缘比例,使用高原型产品。

其它选型事项。

※       磁吹阀式碳化硅避雷器(FCD)与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性能差不多,比有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差一些。其它F型避雷器(FZ、FS等)性能明显差很多。

※       瓷套避雷器优缺点。

优点:耐用,无重大事故理论上可以使用50年。

缺点:庞大笨重不利安装,搬运时易破碎、使用时易爆炸伤人和设备。

※       硅橡胶避雷器优缺点。

优点:绝缘性高,散热好,利于小型化、成套化电器使用。

缺点:外套存在寿命问题,使用达到一定年限后橡胶老化。

氧化锌避雷器采购中困扰最多的几个问题

避雷器是整个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基础设备。直白的说:设计单位须依据避雷器性能,确定系统所有高压电器设备的耐压能力。所以其性能选择具有重大意义。下面对氧化锌避雷器选购中出现困扰最多的几个结构、型号和参数问题做简单说明。

一、YH还是HY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Y和H是什么意思。Y表示“金属氧化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氧化锌避雷器;H表示“复合外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硅橡胶避雷器。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所以YH和HY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先后国标在表达顺序上不同,引发先后国标产品在字母顺序上的不一致。2000年以后,行业里已经逐步将型号表述统一为YH。市场上还存在的HY型产品,主要是老项目老型产品的更新替换,以及某些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信息闭塞,没有紧跟行业发展所至。

 

二、W和C的性能问题。

        W是无间隙的意思,C是串联间隙的意思。经常有人会搞不清楚哪种东西好,这里做个直白的说明。

        无间隙避雷器是目前的主力产品,其主要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使用环境小,所以有利于简化整体电气设计。目前在各类使用场所,都有对应的无间隙产品型号,如果不需要特别加强保护,无间隙避雷器完全可以选用。

        有间隙避雷器则不同,需要选型人员比较熟悉避雷器性能和绝缘配合规范,安装人员需严格按规范操作,对使用环境大。所以虽然这种产品性能要高一些(因为残压低),但是使用起来相对不方便,了普及度。一般只用在需要特别加强保护的场所(比如高压线路、开关柜等)。

        至于串联间隙产品有一些缺点的论调,主要是部分厂家工艺控制不好,部分厂家没有能力生产,以及部分厂家间隙不正规等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比如有厂就用1块钱的低压瓷管代替昂贵的高压间隙,甚至可以实现有间隙比无间隙成本还低的“神话”,这样的东西又怎么不会引起一些额外的缺陷。

三、避雷器重要参数选择

    避雷器最重要的参数有三个。一个是额定电压、一个是标称残压、一个是能量吸收能力。

下面以YH5WS-17/50为例来说明。

1、额定电压

    上述型号中的17表示额定电压。额定电压的定义比较复杂,作为非专业制造人员,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过电压有效值达到17kV左右,避雷器就会开始工作。这个参数不能过低,否则容易导致避雷器负担过重烧毁。老国标虽然定义额定电压为12.7,但真实的工作值依然在17左右,因此老国标定义存在很大争议,现在已经不推广了。

    所以额定电压是17还是16.5、17.5,其实是一样的性能等级,都是符合国标定义的17类产品,购买时不要去死抠字眼。至于为什么会有17.5、16.5这一类的东西,是因为每个厂家具体参数有微小差别,以及独特上图型号的销售策略需要。

    2、标称残压

上述型号中的50表示雷电标称残压,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出现最严重雷击的时候,避雷器至少可以把过电压峰值在50kV以下。这个参数事实上是避雷器最重要的参数,因为整个系统绝缘配合的基础就在这里。我们不断的说降低残压好,就是因为降低了避雷器残压,也就等于提高了系统所有高压电器的安全裕度。

但是降低残压受到氧化锌电阻片本身性能,是有底限的。有间隙产品虽然可以进一步降低残压,但是同样不是无限降低,同样存在一个底限。如果有小厂宣称自己的产品残压比正规大厂都低,那基本上可以判断为是在乱搞,不买也罢。

    3、能量吸收能力

    避雷器工作时,由于kA级大电流的通过,会大幅发热升温,若抵受不了,就会导致破坏甚至爆炸。因此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是很重要的参数。出口型产品,按多少kJ/kV的形式来表示这个能力;国内型产品,按方波通流容量多少A来表示。这个值越高,表示避雷器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能承受的电流越大,性能也就越好。

    直白的说,这个能力与电阻片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就好比采购铜线时,越粗的可以流过的电流越大一样,配方相近时,越大的电阻片,自然方波通流能力越强。如果有厂家宣称自己普通配方的产品性能好,但是电阻片却比别人的小一圈,那也基本上可以判断为是在乱搞,不买也罢。

四、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的定义混乱

        这个问题也是经常会遇到的。因为19年氧化锌避雷器老国标,对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定义,基本上套用了传统碳化硅避雷器的定义方式,没有充分考虑氧化锌的特殊性,导致用户使用中出现错误理解,引发问题。所以2000年新国标修订了这两个参数的定义方式。

        但是电力部门使用老型号十多年,很多单位都套用以前买的型号来继续采购,导致了同样产品,却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值。特别是额定电压,其参数直接出现在避雷器的型号中,最容易引起误解,误导经销商报价错误,甚至采购错误。在这里对额定电压做一个简单的归类总结,希望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一步:确定避雷器不是中性点专用的。中性点避雷器不是完全按母线电压选择的,最好先到生产厂家询价,以防报价失误。避雷器型号中,标称放电电流1和1.5的主要为中性点产品,例如Y1.5W-60/144。

        第二步:按系统电压等级,确定该额定电压避雷器是哪一个价位的。每种电压等级无间隙避雷器常见4种价位,分别是S型价、Z型价、R型价、X型价,具体可参考下面两张表。有间隙避雷器额定电压在新老国标中定义方式没有变化,可直接按老国标执行。

表1、非电机型无间隙避雷器额定电压和价位表

系统标称

电压kV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价位水平
老国标新国标
33.853kV价位。S、Z或R型

67.6106kV价位。S、Z或R型

1012.71710kV价位。S、Z或R型

35425135kV价位。Z、R或X型

表2、常见电机型无间隙避雷器额定电压和价位表

用途电机额定

电压kV

额定电压kV

近似价位
老国标新国标
YH2.5WD

电动机用

3.153.84Z型3kV

6.37.68Z型6kV

10.512.713.5Z型10kV

YH5WD

发电机用

3.153.84R型3kV

6.37.68R型6kV

10.512.713.5R型10kV

   

五、常见避雷器型号最后附加字母的意思

1、“×”

避雷器本来的型号中是没有“×”的,有时候用户或者设计院图纸上的避雷器型号,带了一个“×”,经销商在报价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表示是三相组合式产品,也就是过电压保护器,千万不要按普通避雷器来报价,否则会出现赔本买卖。

过电压保护器本来应该是各个厂家在权威机构申请自己的型号。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减少麻烦,直接套用了普通避雷器的型号编制法,在常规避雷器型号上,用“×”区别相-相参数和相-地参数。

例如:10kV无间隙电机型过电压保护器,按这种编制法,就写成:

YH2.5WD-13.5/31×13.5/31

相-相参数和相-地参数相同,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YH2.5WD-13.5/31×2或者YH2.5WD-13.5/31×31

表示的意思一样。

2、“J”和“L”

J表示计数器,L表示脱离器,都是避雷器常配套的附件。不过因为计数器和脱离器都不止一类,有时候图纸型号上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字母,而是好几个,让人分不清,这里简单归类一下。

计数器一般分三类,统一可以用J表示,或写成JSQ(计数器的拼音):

①    户内型:用在开关柜面板上,一般是互感器采样的,所以写成JSC。常见有JSC-1到JSC-3。

②    户外型:用在电站露天,一般是氧化锌电阻片采样的,所以写成JSY,或简称JS。常见有JS-5到JS-8。

③    监测器:用在35kV及以上电站露天,带电流在线监测功能,所以写成JCQ。常见有JCQ-1到JCQ-3。

脱离器一般分两类,统一用L表示,或写成TL(脱离的拼音):

①    热熔型:仅用于无间隙避雷器,相当于一个熔断器,所以写成TLR。

②    热爆型:可用于各类避雷器,内部有火药爆炸装置,所以写成TLB。

计数器和脱离器的型号,都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严格国家标准,因此有的厂家可能会为了独特性,设计自己的型号,但在功能上基本都是上面这些类型中的一种。

3、“W”和“G”

W表示双层伞,就是说避雷器的伞型是加多加大的(一般俗称防污型)。用在重污秽以上地区(或称Ⅲ级污秽以上地区)

G表示高原型,有时也写成GY,就是加强绝缘产品。其加强绝缘比例可以按海拔高度进行计算设计。

有时候,设计院会直接设计用W型产品来做G型产品使用,不过前提是海拔还不是很高(2000m左右)。如果海拔在3000m以上,简单的使用W型产品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依据计算确定高原型产品的设计方案。这类产品国内主要用在青海、全境,以及云南、四川、甘肃、的部分地方。经销商采购前最好事先打听一下使用地点,以确保采购到的产品符合具体的高原型要求。

氧化锌避雷器防伪

除了冒牌、不做测试、工艺差以外,水货还常采用一些造假手法。

一、劣质橡胶。

手法:采用便宜橡胶替代硅橡胶(比如掺杂乙丙橡胶、二次胶等)。

危害:外套寿命严重下降(特别是高温或强日照下,数日就明显老化)。

鉴别:须进行起痕和电蚀试验,普通用户无法鉴别。(有的替代橡胶会呈现异常光亮,甚至高过硅橡胶本身光亮度,想靠肉眼鉴别很困难)

    二、劣质氧化锌电阻片。

        手法:采用不添加贵重元素的伪配方片,采用旧货中拆出的片,采用有缺陷的次品片。

        危害:避雷器大电流下易爆炸,正常使用下易无端损坏。

        鉴别:须进行大电流试验,普通用户无法鉴别。(常规试验设备的小电流测试下,这类电阻片一切参数均正常)

三、草率固定电阻片。

手法:采用普通塑料筒或热缩管,替代无纬带或正规绝缘筒以降低原材料成本。

危害:避雷器存在内闪络通道,容易导致使用中无端泄漏电流猛增,引发系统故障。

鉴别:只能拆开看,前提是用户知道正规产品是个什么结构。

 

四、电阻片直径缩水。

        手法:采用直径小的电阻片,降低电阻片用量。比如用S型片做Z型产品;用Z型片做R型产品;用电流2.5电动机片做电流5发电机型产品等等。

        危害:避雷器存在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可能,会严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安全。

        鉴别:可以和过去国营大厂的同型号产品对比一下重量和直径,明显轻和细的就是有问题。造假厉害的,甚至采用铁电极替换铝电极造假,即使对比重量也发现不了,必须拆开看。(最近几年不少国营厂出产的中压避雷器都是外包帖牌生产的,其产品已不能反映出该厂的真实技术能力)

 

五、不做整体硫化,改用套装产品。

手法:不做整体硫化,改为手工套装,以节约硫化机等贵重设备投入。并可以不断拆卸,没有废品率概念。这是二手翻新的常用手法。

危害:用行话说,这是伪硅橡胶产品,完全没有硅橡胶产品绝缘好的优点,不能和小型化和成套设备配套,否则和其它高压电器距离太近时,容易引发短路事故。若套装房间内没有严格排潮措施,密封性能会更差,即使不用在小型化设备中,使用半年后,也会批量发生绝缘事故。

鉴别:套装产品鉴别比较容易。只需要拆除避雷器外部的金属部件(螺丝、上下盖、底盘等),看整体是否由硅橡胶无粘接密封即可。

 

 

 

                                             上海松邦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翻录必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