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消耗大、废弃物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重要,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成为工程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现节约能源、材料、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即"四节一环保"的施工活动。
一、 绿色施工概述
(一)绿色施工模式
在我国工程施工中,一直沿用"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但随着大中型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原有的已不能适用现在的工程建筑,也不满足我国提出的"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而绿色施工的提出是为着重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污染的环境问题。
(二) 绿色施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少绿色施工概念
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对绿色施工认识不全面。尤其是一些建筑单位的领导层、管理层对绿色施工的片面认识,导致绿色施工缺乏明确的指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绝大数作业人员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已经习惯灰尘的漫天飞扬、嘈杂的噪音。
2.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
现阶段,只有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具备绿色施工的基础和能力。建筑施工单位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一些正在使用的施工工艺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企业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缺少规范性措施,管理方法和手段缺少科学性,导致绿色施工成本较高、经济效果较差。
二、 绿色施工要求
为指引绿色施工实践,建设部制定了《绿色施工导则》,指出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是实现"四节一环保",这也是导则所要达到的目标,绿色施工的实施要点也是围绕这个进行,区别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加了管理环节。
导则中大致全面概括了绿色施工需要达到的要求或者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分为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这两类,其中软性指标确定了需要改进的方向,但没有详细要求。例如,导则中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硬性指标是指要达到特定指标要求的项目,例如在图纸会审时,应认真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有关联的内容,实现材料耗损率低于定额损耗率30%。在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时可知,有一部分指标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国家强制性规定的一定要达到的指标,还有一部分指标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才能实现,但需要注意这类指标不是国家在建设项目中强制制定的,而是针对实际施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在"四节一环保"中均有所体现。还存在一些建设项目无需增加成本或者只需少量成本就能达到的指标。通过对绿色指标的分类可知,强制性指标是基础,它是在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而非强制性指标是我们针对具体施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能通过企业必须符合的成本达到强制性指标,而一般强制性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这是绿色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绿色施工的难点。
三、 绿色施工实施的难点评析
(一)绿色施工难点分析
绿色施工的难点在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关乎着除施工单位在内的其它相关利益方。然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谋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同理于项目建设的施工企业。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增加资金投入,利润微薄,甚至面临亏损去做一些和自身关系不大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对绿色施工难点的分析,一定要从项目利益者的角度出发。要想获得成功的建设项目,一定要在满足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即通过最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项目利益相关方的需要,通常项目的利益相关分包括与建设过程紧密相关的内部相关方和与项目建设过程无直接关系的外部利益相关方。应结合具体的利益相关方采用相应的策略,从而保证项目的成功施工。其中对于内部利益相关方,主要关乎到各方的经济效益和各自想要要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进一步的协商,但其对项目的价值取向和项目自身的价值是统一的;对于外部利益相关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项目自身价值并不统一,他们的价值是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切入,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但这种价值也关乎着企业自身的利益。
对与项目相关的利益方的要求和期望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大量绿色施工实践可知,一个项目中存在许多利益相关方,在制定施工策略时要明确关键利益相关方。关键利益相关方是指在项目的成功和运营环境中,有一定的既得利益并对项目成功影响程度最大的团体或者个体,绿色施工中增加的项目成本,不是由施工方独自承受,而是由所有内部利益相关方一起承担,甚至还包括外部利益相关方。也可以理解为主要由项目投资者和使用者承担一定的经费。特别是绿色施工中的一些措施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才能实现,但这些措施不是国家硬性规定的,需要各个相关方一起分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相关时,一定要全面考虑项目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找到均衡点,从而达到项目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二) 绿色施工的改进策略
1.通过上述的难点分析可知,绿色施工关乎着各个项目利益相关方,这就要求将绿色施工工作列入项目建设初期,除了实施绿色施工,还要实施绿色项目管理,这能提高各方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为绿色施工提供坚固的经济和法律后盾,促进绿色施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创造优良的绿色建设氛围,增加社会的认可度。
2.以绿色项目为基础制定鼓励性、引导性,其中以强制性指标为主,辅以鼓励性指标。对于绿色项目而言,尽量采取一些非强制性指标和措施,实施这些指标时全面考虑各利益相关方并提供一定的优惠。
3.在以投资为主导力量的大型公共项目,由于内部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取向是统一的,因此,应列出专门的绿色施工项目,或者将一定比例划入投资预算行列,绿色施工过程中,对节省的资金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4.我国采用设计到招标再到建造的建设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设计和建造脱节的可能性,也会产生绿色施工和绿色项目的脱节,这阻碍了绿色施工和绿色项目的均衡发展。朝着总承包模式的方向,不断改进现行的项目管理模式,节约绿色成本,促进绿色项目的健康发展。
结语
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乎着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各方利益,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绿色施工的制定应科学、合理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尤其是内部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增加的成本需要内部利益相关方共同承担,对于外部利益相关方,应该提供一定的鼓励措施,指引绿色施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同时,顺应着时代发展动态,不断完善绿色指标体系,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竹隰生,王容.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难以推行的原因探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2(02)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