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赤壁》的教案
2025-09-24 11:10:24 责编:小OO
文档
                       《赤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赤壁》 

二、解题并简介作者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即东坡赤壁。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三、朗读古诗《赤壁》。 

听音频朗诵,老师强调生字戟(读音:jǐ))的读音,学生朗诵。 

四、词义和诗句的翻译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地名,在今湖北省。【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锈蚀。  【将】拿起。   【  前朝】以前的时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 

【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五、分析古诗: 

1. 前两句是写兴感之由。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2.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诗人他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偶然的东风,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3.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6、这首诗的亮点: 

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a.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b、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2.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7、七、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8、八、作业 

1.《赤壁》的诗人是    代的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的兴由之物是   ,作者由咏史而生发的感慨是                              。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