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
---石桥乡2010年度工作汇报
今年我乡按照 “四区一线”产业总布局要求,准确定位,加快各项事业建设步伐,全乡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32亿元,比上年增加1.0432亿元,增长率为54%。其中农业总产值1.9053亿元,比上年增加9428.27万元,增长率为98%;二三产业总产值1.0679亿元,比上年增加508.55万元,增长率为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37元,比上年增加7211元,增长率为88 %。
一、凝聚人心树形象、为民承诺办实事。
今年我乡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践行承诺放在了突出位置,使创先争优活动在解决“热点”、“难点”工作上取得了新成果,为我乡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一是努力“创建学习型,打造服务型”。
“思想找差距,实事求是找出路”是我乡提出的发展思路。“创建学习型,打造服务型”是乡、工作的目标。针对思路和目标,乡、一班人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从推动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水平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通过建立征求意见制、公示制、旁听制等,提高民主议事水平;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公开,提升工作透明度;通过加强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纪检督查制、信访责任制,提高为民办事的效能;通过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制定下发便民服务卡,方便群众办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到兄弟乡镇、外县及附近团场参观考察,拓宽干部群众视野、提部工作的能力,找原因,查差距,凝心聚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二是完成柳树村3.1公里、杨树村3.1公里通达路。
由于我乡地处盐碱下潮地带,路程远、修路成本大,目前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村级道路,到了春夏季节,晴天是一身土,雨天是一身泥。下雨天基本无法出村。乡、在了解这一问题后,积极同市交通局联系,为柳树村和杨树村争取到6.2公里的通达路。现在,道路修建工作已结束。
三是架通南戈壁农业用电11公里,解决农户农业用电问题。
石桥乡南戈壁有耕地25000亩,全乡80%的农民在这里都有耕地,由于石桥乡地处下游,农业用水一直十分紧张,由此引发的农民上访事件逐年上升,农田产量逐年下降。近几年来,村民通过打机电井来缓解水情,但因通往南戈壁的通电路程达11公里,拉电投资大,老百姓无法承受。今年,乡、积极协调争取,在市供电局的帮助下,争取到了通往南戈壁的农业用电项目。目前,11公里线路完全架通,为老百姓节约资金120万元,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四是加大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
村级文化阵地是广大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石桥乡的文化阵地多建于90年代,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这一点乡投入资金5万元对全乡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维修;为村级争取了2万元的桌椅板凳等设备,现在已全部发放到各村;同时,为3个村配发了乒乓球案子;为两个村安装了篮球架。
五是为十户贫困群众帮扶资金或物资15000元。
、时刻关心贫困群众,经过努力,在4月24日,为10户贫困户捐赠了4吨化肥。5月中旬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水泥30吨,解决了10户贫困户建房难的问题。
六是党政班子成员帮扶贫困生,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帮扶贫困学生,是石桥乡、多年来留下的光荣传统,今年4月13日,乡党政班子成员来到石桥乡中心校与被帮扶的11名特困生进行亲切交谈,并送去了学习用品、校服,每位党政领导为特困生资助了150元,确保了特困生能够顺利学习。同时制定了长期帮扶办法,每学期给予150元的资助直到其完成小学学业。
七是全面维修主干渠,保证全乡夏灌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用水是我乡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命脉,今年乡、提前动手,对我乡近11公里的主干渠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并对近180公里长的毛渠、斗渠进行了彻底的清除。确保了农业夏灌用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八是投入五十万元资金,改善干部职工住宿环境,确保干部职工安心工作。
我乡距乌苏市80多公里,家在乌苏的干部职工均食宿在乡里,而我乡办公场所和食宿场地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干部的食宿问题得不到保证,严重的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乡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50万元,对宿舍、食堂、办公服务大厅、锅炉等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或更换,改善了住宿干部的食宿问题,使得干部、职工都能够安心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九是投入资金3.5万元,为文化广场添加健身器材,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为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情趣,乡、投入资金3.5万元,为乡文化广场添加了多种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同时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安排各类文艺及体育比赛活动,有我们自己组织编排的,也有邀请市文工团、临近团场演出的,极力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十是为一膜六行和一膜八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今年在棉花种植方面,全力推广一膜六行和一膜八行种植技术:一是举办培训班,邀请123 、127兵团农技人员对种地大户和种地能手进行技术讲解。二是召开春耕春播现场会,特邀市农机局领导、130团机械厂厂长、123团农技师对推广超宽膜“一膜六行”、“一膜八行”种植模式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三是给予物质奖励。今年我乡新购一膜六行播种机11台,一膜八行播种机7台。推广种植一膜八行1210亩,一膜六行3880亩。为加大宽膜植棉的推广和管理,我乡为连片种植村队补贴打药罐3台,每台补贴4000元共12000元,补贴中耕机3台,每台1000元,共3000元,为种植户补贴每亩3元,共15270元。以上措施使老百姓对一膜六行、一膜八行种植模式得到认可。
二、努力推广新技术、奠定基础推农业。
今年,我乡加大科技指导培训力度,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科技、科协工作成绩喜人,为我乡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乡按照“突出一个重点”、“推广一种模式”做强做好棉花产业,以“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科技之夏”为载体,加大科技指导培训力度,全年共投入各项科技培训费用12.6万元,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牧民5870人次,共印发各类科技指导资料8500余份,召开农林业现场会8次。目前,建成科普示范村2个,科普示范基地1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50户,培养农民技术员48名,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一体化。建设高产攻关田20000亩,建立了连片棉花高产公关示范区1230亩,制作黄牌和电线杆刷黄3650个。6-8月开展以重点防治棉叶螨、棉铃虫、棉蚜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今年我乡高新节水推广顺利,截止2010年11月,全乡已共推广加压滴灌技术46100亩,今年新上面积16100亩。全乡除极少数边角零星土地没有使用加压滴灌外,全部普及了滴灌工程。使用加压滴灌棉田比常规灌棉田平均增产籽棉50公斤以上,平均增幅超过18%。 今年全乡种植棉花4.35万亩,占全乡播种总面积的93%,平均单产皮棉156.3公斤/亩, 棉花皮棉180公斤以上面积达到10000亩,占全乡棉花总播面积的23%;150公斤以上面积达27000亩,占全乡棉花总播面积的62%。其中梧桐村农户董喜林种植的40 亩棉花实现最高单产188.2公斤/亩,棉花收入占全乡人均收入的95%以上。全乡种植小麦1326亩,最高产量465.7公斤/亩,平均产量达到415公斤/亩。
三、“实现一个突破”,逐步推进农区畜牧业。
我乡因地制宜发展农区畜牧业,逐步消除全乡无畜户。多年来畜牧养殖在我乡是弱项,但我们认为弱项也能成为农民致富的增长点。今年我们通过采取“扶持大户、引导小户”方式逐步推进畜牧养殖业。在扶持大户养殖上从提供土地使用、养殖技术服务、协调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今年共有5户畜牧养殖户获得畜牧贷款30万元。小户引导上着重发展庭院养殖,鼓励农户家庭养殖1—2只羊、一头牛、一头猪,使广大农户在年末冬肉储备上减少开支。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养殖户23户,牲畜存栏达到6200头(只),较去年增加860头,(只)其中牛392头,羊5615只,猪193头;家禽养殖达到3000余只。
四、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全乡共投入80多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夯实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其中投资40万元新修防渗渠3.2公里;在用水管理上,继续推行“一水一定额”,灌溉管理制度,减少水方损耗,缩短浇水周期。在农业用水高峰期间,能始终保持最好最稳的水情满足棉农用水需求,确保了农业的丰产丰收。今年新修防渗渠3.2公里,全年共用水量1600万方,全额收取水费153万元。在春夏季防洪工作中早安排早部署,组建应急防洪分队50人,储备塑料编织袋2000条,木桩800根。
五、认真抓好农机安全工作。
全乡共培训农机技术人员 1040人次,发放安全宣传单1800多份,通过培训和宣传,有效的提高了农机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全年春季检修拖拉机206台,新购打药罐12台,宽膜播种机51台(其中气吸式精量播种机11台、一膜六行11台、一膜八行7台、一膜四行22台,),小麦播种机3台,搂膜机9台,秸秆还田机22台,联合整地机4台,农用灌溉过滤器4部。新培训驾驶员54名,增驾55名。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稳步开展,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及时到位。
六、抗震安居工作超额完成任务。
今年我们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宣传动员及重奖等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完成了122户的建设目标,完成任务的122%,乡、共为新建农户补助2.5万元。
七、林业工作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全年共投入人工6300余人次,出动机车759.8小时,完成春季造林230.2亩,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在病虫害防治上,全年投入经费3430.6元,防治面积6239亩,防治率达到98%以上。今年,全乡新植幼林均保证灌水5次,老植林地灌水2次,修枝260亩,锄草495余亩,刷白80亩。
八、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全乡1—9月份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各类事故主要控制数均在控制指标内,各类控制数均为零。今年以来,乡、对各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总结、有反馈、有记录。一年来,我们分别开展了森林防火、多用途民房、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交通、食品卫生、学校、企业生产、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其中:对棉花加工厂、加油站、建筑施工、多用途民房消防安全点等几个重点部位,做到每季度检查一次。
九、土地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年初开始至今清查出450亩国有土地。收取国有土地租赁费58.3万元,共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3宗、划拨2宗,丈量农村宅基地20宗,调解土地纠纷2起。在土地巡查方面定期对全乡一、二、三级巡查区进行巡查,截止目前,共巡查24次,制止违法行为4起,并当场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和台帐工作。
十、农村道路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乡公路养护站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形成了具体工作负责制,制定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责任。各村配备了兼职公路养护协管员,形成了一个公路管护网络,今年加强了对乡主干道路环境卫生状况的整治,每星期组织学生和机关干部打扫一次道路卫生,创造了整洁的生活环境,为交通安全提供了保障。
十一、齐心协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为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乡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外出承包土地、打工,鼓励农民到市区落户从事二、三产业。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富余劳动力320人,今年以来,全乡共有780人外出务工,实现创收628万元。人均创收8051元。
十二、认真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一是认真做好月报、季报、资料汇总等统计工作,建立了乡统计员制度,制定了《统计站的工作职责》《统计员的工作职责》;二是落实好各村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现全乡每个村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目前短表填写上报全面结束。
十三、财政、农经工作运行平稳。
今年我乡财政工作按照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进一步的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确保了全乡的正常运转。今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428万元(其中工资和对家庭补助支出126万元,各行政、事业运行经费69万元,专项支出235万),2010年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9.6万元、小麦补贴5.3万元、家电下乡补助213户,共计169691.02元。国家惠农资金已足额发放到 农民群众手中。
农经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一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指导作用,强化农民负担监督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农民负担进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进行管理,男劳力全年应承担10劳动工、女劳力全年应承担5劳动工进行筹劳,筹资按照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进行筹资。2010年全乡共计收取筹资筹劳款713414.25元;二是坚持财务公开为重点,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为了切实规范开展工作,我们对财务公开的内容、范围、时间要求、程序办法和具体形式都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我乡各村全部都能按照要求进行财务公开。真正作到了民主管理、民主理财;三是积极做好性农业保险工作。今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措施,使群众认识到性农业保险对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作用,提高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全年共收取性农业保险保费215352万元,投保面积41000亩,投保率100%。并对在5月、8月期间遭受冷害和冰雹受灾农作物进行实地现场查看,组织农户进行自救,协调市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赔付金额为9550.40元。合作社工作向前推进,加庆合作社成立三年来,带动社员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共增收70万元,特别在今年与投资商共同投资80万元建立一座股份制滴灌带厂,通过引资在河湾村新建一座棉花加工厂,为今后充分发挥注册的“石桥乡牌”棉花品牌效益奠定了基础
十四、开挖潜力,发展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外出旅游的人逐渐增多,我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共举办文艺活动15次,参与演职人员达160人(次),观众达2万人(次)。目前准备把传统社火搞起来,丰富群众冬季文化活动。今年为了宣传石桥,发展石桥,我乡按照要求认真准备参加了乌苏啤酒节和首届塔城蔬菜旅游文化节暨中亚—塔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发放各类宣传册1500份。
十五、乡镇企业发展成绩可喜。
一是引进800万资金新建了“创新棉业”棉花加工厂,能解决70至80个人的就业,在建设过程中吸收当地党员群众入股。二是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创业滴管带厂”,极大方便了村民购置滴管带,同时该厂兼收购旧滴管带,在三年内免费换地表管,减轻了农民负担。
十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
2010年石桥乡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上狠下功夫。年初维修主干渠11公里,对180公里长的毛渠、斗渠进行了彻底清除,投入资金65万元完成了柳树村、杨树村的6.2公里通达路修建;架通了南戈壁农业用电11公里线路,解决了农户农业用电问题,为老百姓节约资金120万元,为文化广场添加了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在抗震安居方面,投资610万元新建抗震房122户,拆除危房55间,并且狠抓了建房质量;在合作医疗方面,全乡参合农民4022人,参合率达98.8%,投入110万元修建了92座卫生厕所,新安装高压滴灌16100亩,总投资达600万元。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全乡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一年来,我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乡将进一步按照市的指导,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乌苏市石桥乡委员会
乌苏市石桥乡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