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2025-09-24 11:10:08 责编:小OO
文档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内容提要: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关爱。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感觉不到温暖,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灵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唤关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因此,家庭、学校应该以双倍的爱心共同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社会状况与从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成年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都有茫然无措的感觉,更何况刚刚成长的缺乏完整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明显,有的是隐性的。

(1)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大幅度上升,使得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父母离婚或离开人世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尤其对青少年来说,随着青春期发育,他们在心理上和情绪上都难以经受得起父母离婚、亡故所带来的痛苦、挫折和失望。据了解,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密切、自杀现象日益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离异、去世,家庭破裂。

    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去母亲,就会使子女变得情绪波动大,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期间,子女若失去父母亲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多数社会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焦虑和惶恐不安,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行为,危害社会。

(2)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养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因此,如果把子女置于爱抚之中的保护机能叫做母爱作用的话,那么,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叫做父爱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会表现出家庭功能的欠缺。有些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去了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正常地给予管教;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长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常常是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相应的对策

学校应该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在学校和家长的密切合作下,家长学校给予家长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关怀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就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途径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家教模式。例如,以林崇德教授的思维三棱结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关爱为核心,家长从榜样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三个维度立体作用于学生,促使孩子克服障碍,进而达到孩子了解自我、信任自我、自我控制、满足自我健康素质的目标,走出心灵困惑,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新挑战。

(1)建榜样、树形象  

    我们知道,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关系。残酷的现实使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如果能够帮助家长更新观念,使家长以自身的优良的素质、高尚的品格,增强榜样的力量,这样对孩子心灵的塑造将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

(2)优化亲子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关系的优化是家教的保障,要求家长倾心关爱切忌溺爱,适度要求并切忌拔高。可见溺爱是家教的杀手。那么,过严如何呢?有的家长离异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们出类拔萃,弥补自己的心灵创伤。例如,单亲学生张某,因其父早亡,而母亲在某机关任职,一直和其母生活在一起。但其母对其期望很高,一直要求她考试必须达到班级前三名,这与她学习水平全班中等的现实相去甚远,因此使得该同学整天胆战心惊的,结果产生考试焦虑,甚至曾一度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可见过分“严”爱也是破坏家教的祸根。因此,关爱要求适度,努力营造民主、向上、和睦的氛围,才能优化亲子关系,开启孩子心灵之窗,从而为家庭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3)优化教育情境  

    孩子良好心理的培养,存在一个场景、时机、方式问题。对于单亲孩子,本来父母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易产生一层情感的“隔膜”,而要到达理性理解,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家长更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溶化“隔膜”,在亲子情趣共鸣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引导。比如:①找好切入点,如看动画片《宝莲灯》后,轻松引入母爱的话题;②创设情境,如陪同孩子爬山、参观动物园,从中教育孩子要刻苦,遵守社会公德,陶冶美的情操;③制造氛围,在生日、节日、纪念日,通过共同庆祝这些喜庆日子,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礼仪诚信;④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⑤引发兴趣,讲述世界发明家的故事,教育孩子成功来自艰辛,勇于创新,勤于创造。在平等温馨中对孩子心灵的塑造将水到渠成。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应采取“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以他(她)的聪明之处来鼓励他(她)一定会取得学习、生活上的成功,以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解决其学习上的困难,使其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极为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缺少亲情的家庭,则会导致孩子出现个性畸形、易走极端的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更应该考虑满足孩子需要上的欠缺。家长、学校应该密切配合,携手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关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佳、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完全否定而不予肯定他们、排斥甚至孤立他们等,这些对其生存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所以,我们应当给予那些单亲家庭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关怀,多和他们交流,用心感受,真诚相待,并且多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肯定他们的付出、努力以及劳动成果,促使他们转变心态,尽快走出心中的阴霾,步入生活的正轨,用积极的态度和满怀热情去追寻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参考资料:

《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王志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