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届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
2025-09-24 11:07:53 责编:小OO
文档
松滋三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精髓(suǐ)     轩冕(m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     谛听(dì)      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      窸窣(xī)      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g cù)

D.付梓(zǐ)      寒砧(zhēn)    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宫殿庙宇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B.如鸟斯革        回廊抱厦        额枋梁架        宣宾夺主

C.砖石墁地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____,平地,_______________高墙,__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      反映      翻过      绕过      越过

B.规范      反映      越过      绕过      翻过

C.规格      反应      越过      翻过      绕过

D.规范      反应      翻过      绕过      越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是哪些“国”与“学”(节选)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1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国家,其学问皆有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与“西学”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西学”才相应地有了“国学”之称的。

B晚清之前,中国是没有“西学”一词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士大夫自以为天下之学尽在中国,别处怎么可能有“学”呢。

C“国学”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国族”文化意识的重视。

D梁启超、陈寅恪都曾对“国学”作过精辟的议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国学”应该兼容并包的重要性。

7.与“国”与“学”发生关系无关的一项是()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则不然。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8.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国学”一词出现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中华民族深深的屈辱感与刺痛感,以及当时人们意欲自强的使命感。

B现代中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学搞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那就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C美国总统林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学应该是对中国有意义有好处的学问。

D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中,现代中国的学人应积极接纳外来的优秀成果,同时不忘原有知识传统,才能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岭南文化

冯立鳌

①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

②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

③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④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⑤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⑥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⑦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⑧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

⑨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⑩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活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中华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而岭南文化属于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

B.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它相对于中原文化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C.中华草原文化由于迁徙多变,承传不足,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江河文化因兼容性强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D.由于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因而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

E.近代以来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跃居上游,既是因为其文化特质优越,也是因为时代突变。

10.下列不属于岭南文化特质成因的一项是(3分)

A.岭南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

B.岭南地处江河下游,是低洼之地。

C.岭南文化延续性强,积累充分。

D.商业文化普及,根深叶茂。

11.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追求。(6分)

12.第⑦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4分)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瘞旅文(节选)

                                                    明·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注释:繄音yī,发语词;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就问讯北来事                     就:接近,趋向

B.明早,遣人觇之                     觇:窥视,探视

C.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               将:将要

D.古者重去其乡                       去:离开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携一子、一仆,将之任               B.其能以无死乎

   鹏之徙于南冥也                        吾其还也

C.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D.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徒以吾两人在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作于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的意思。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

B.这三个异乡人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他乡的凄苦哀伤之情。

C.吏目主仆三人之死,分三层写,既有侧面虚写,也有正面实写。但死因则一直含含糊糊,没有交代明白。不过在作者看来“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以及“游子怀乡”都可能是吏目致死的原因。

D.本文虽然是作者在借吏目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不过,他与吏目还是有些不同的,他能“达观随寓”,终于在异乡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闻 尔 官 吏 目 耳 俸 不 能 五 斗 尔 率 妻 子 躬 耕 可 有 也 乌 为 乎 以 五 斗 而 易 尔 七 尺 之 躯 又 不 足 而 益 以 尔 子 与 仆 乎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3分)

(2)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2分)

四、默写(题型注释)

18.根据提示,默写前或后的两句。(8分)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①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注:①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②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紧紧扣住“深”字和“隐”字,理清“深”与句中相关的“斜抱云和”和“见月”两者的关系,联系人事,提升认识。接着联系妃子失宠的遭遇进行理性思考,体会主人公心情,把有关的文字整合在一起,即可得出答案。

参:“深”字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隐”字描写了主人公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6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解析:事例: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他(或她)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句式: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参: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猜想”的攻克!

19.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顺序填写应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0.

在下面一段话里删去六个多余的字,使语言简明通畅。(2分)

    市场管理员说:“目前,个体户收入悬殊很大。他们当中的多数守法;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顾客的思想任其泛滥。”

    应删去: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13分)

2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5分)

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陪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2.请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50字左右)

(1)简述堂吉诃德斗风车的故事。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本章孔予的话有什么含义?

选答第(   )题

23.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哈姆莱特、苏轼、窦娥和辛弃疾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不料被蝎子刺伤。次日,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C

【解析】C项中眉眼颦蹙(pín cù)。

2.C

【解析】A项,直言不违—直言不讳;B项,宣宾夺主—喧宾夺主;D项,招摇装骗—招摇撞骗。

3.C

【解析】“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4.B

【解析】A项不合逻辑;C项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

5.C

【解析】

试题分析:C张冠李戴,应该是“觉民则不同,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7.B

8.C(那不是林肯的话,是作者套用林肯的话)

【解析】略

         

9.AE

10.B

11.①兼容性强,追求多元、和谐与开放;②商业性强,追求个性、平等、诚信、拓新,不怕冒险;制作物化产品重视精致、装饰美。③务实性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

12.

(1)照应第①段,指出了岭南文化遭遇误识的原因。(2)宕开一笔,为后面三段对于岭南文化的高度评价蓄势。(3)与这三段构成对照,使关于岭南文化在新时代、新格局中崭露头角的观点鲜明突出。(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4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B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错,应是相对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项,“江河文化因兼容性强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符合原文意思。D归因不当,按原文意思,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因为他们有务实性思维方式。(对一个得2分,对两个得5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比喻,用于阐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不能当做事实凭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每点2分,其中特质1分,价值追求1分。特质表述意思对即可,价值追求表述不求完整,但每个方面至少列出两点方可给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此类语段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C

14.D

15.C

16.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17.

(1)我是因为流放(贬官)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呢?

(2)今天我竟然如此悲伤,这是因为我为你想的多,而替自己设想的少    

【解析】

13.

试题分析:将:带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D表因果(A到/取独;B反问语气/婉商语气;C却/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C都是侧面虚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断句应抓住一些关键字,如“尔”“ 也”“又”“ 而”。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以”:因为;“宜”:理所应当;“辜”:罪; (2)“为”:替; “自为”:宾语前置,为自己。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

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

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臣之进退,定为狼狈(3)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芷、葺、缭、霓、兮、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③④①②

20.很大、依法(或法律)、任其

【解析】

19.根据人物特点来作答。

20.“悬殊”的意思是差距很大,再与“很大”连用,赘余。“让社会上……”与“任其”连用,赘余。

21.

①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2分)

②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选择自己更熟悉的小题,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1)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翅翼看成巨人胳膊。他用长刺进风车翅翼,因为起风,风车折断了他的,并让他连人带马地摔了出去。

(2)本章孔子的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人不要轻视学业未成的后生;二是勉励后生趁着年轻、记性悟性都较好的时候,及时努力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辛弃疾: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烧灼,他是一枝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辛弃疾,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慷慨悲壮一代词宗!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然后再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注意评价时要高度概括其杰出贡献与优秀品质。要兼顾语言的概括性、简洁性、优美性。本题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所选的人物,然后写颁奖辞,所写内容一定要符合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一)坚守善良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文明悠悠五千载,善良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在漫长的传承之途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坚守善良的本性,便是坚守为人的道德准线。 本着“佛救苍生于水火乃天性”的原则,老僧两次被蝎子刺伤,仍毫不犹豫地把它从急流中救起,这既是对佛家施救本能的最好展示,也是对博爱胸襟的极力褒扬。

    坚守善良的本性,不因危急艰险的形势而退缩。

    马路上,一妇女因遭遇车祸而昏迷,路过的娜和丈夫立刻停车相助。路过的人怕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施手把伤者抬到路边。娜和丈夫便义无反顾地护在伤者身前指挥车辆绕行。天色渐暗,一辆飞驰的轿车不慎撞倒了娜,致使她双腿严重骨折。娜却为自己拯救了另一个生命而欣慰。 车辆无情人有情!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的娜依然坚守着善的本性,在车水马龙中上演生死相助的大爱传奇

    坚守善良的本性,不因金钱与安逸的侵蚀而褪色。

    位于悬崖上的二坪村极度贫穷。教育资源的匮乏使村子的落后面貌依旧。而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到来,为这里的孩子点燃了希望的灯火。放弃县城优厚的待遇,他们领着微薄的工资,啃着硬馍喝着生水坚强支撑着。亲友一再劝阻,他们却狠不下心离开这群渴求知识的孩子。峭壁无意人有意!即使饥寒交迫,顽强的夫妇俩依然坚守善良的本性,在大山深处延续舍己为人的大爱故事。

    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善良的本性始终是爱不变的代言。然而欲望的膨胀,私心的滋生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导致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小悦悦被碾,路过的18人无一相助,而救人的陈阿婆却被诬为想出名。人们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里?也许“彭宇案”使得无数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观,好心反被“咬”的社会怪圈让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价如此高昂!人们甚至怀疑要不要行善,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身边依然存在的感动。那些“最美的中国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践行着善良的准则。不论外界的纷繁复杂,都要坚守善良的本性。这既是美德的传承,更是整个社会的期待!

    坚守善良的本性,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心灵的净土,彰显高尚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二)唯真性情自风流

    一老僧被毒蝎所蛰,次日再遇溪中奋力挣扎的毒蝎,老僧仍义无反顾地去救,结果,老僧再次被蛰。看似一件令人伤心的事,若从背后的本质来看,无论僧与蝎,都体现了真自我、真性情。蝎蜇人乃本性使然,僧救芸芸众生,乃佛性所为。

    中外之古圣先贤,唯真性情者“自风流”。这里的真性情,就是为了某种目标,而义无反顾地持之以恒的信念。十三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孔丘,为宣扬其“仁”和恢复礼治的思想信念,虽惶惶如丧家之犬,仍乐此不疲。印度的甘地,为领导印度人民的反英运动,亲自节衣缩食,大力提倡手纺车运动,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最终形成了全民族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英国殖民当局被迫作出了让步。孔丘的周游列国,路遇困难而百折不挠,所具备的是传播自己理想,实现大同世界的真性情;而甘地所信奉的是用爱也能感化敌人,让坏人变好的真性情。他们哪一个不是名垂青史,流芳后世的英雄人物。

    真性情、真自我的人,当然也有迷失自我,迷失方向,最终蜕化变质,而堕落为败类,被历史所淘汰。商纣王未遇妲己之前,也是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君主,后迷失在一位美女身上,结果亡了国,落了个鹿台的下场。开元之治后期的李隆基何尝不是如此。汪精卫作为同盟会的元老之一,为中国作出多大的贡献,晚年却投降日本,迷失方向,落了个汉奸卖的骂名。

    拥有一份真性情、真自我,而亲身实践躬行,其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做好事帮助人的郭明义,把慈善捐款作为毕生追求的陈光标,一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家蔡林森等等,他们都是把这自身所信奉观念,幻化为行动,成为自己的信条,进而转化为真性情。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在长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他还时常能诗兴大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纵是有万千艰辛,有了这份豪迈与自信,有了这份执著的胜利信念,中国焉有不胜之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谁又是风流人物——“唯真性情者自风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采用“多向发散法”来审题立意。

(一)老僧坚持救蝎子,不因被刺和路人的不解而改变,由此切入,可提炼出以下观点:①行善不需要理由(或讲条件),不能因怕受损失受伤害就拒绝行善。②做人要坚守善良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操守、本心等等,不能因外在环境的不利(或外在压力等)而改变甚至放弃。

(二)从老僧关于天性的论述来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③尊重其它事物的天性,不苛责于人;顺乎自己的好的天性,不随波逐流。

(三)从老僧救蝎子的结果来切入,结合路人的问话,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④行善也要看对象,讲方法,行善要理性。不适当的善行,不仅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有可能是养懒与纵恶。

(四)如果从蝎子的角度来立意,也是可以的。从蝎子被救却反刺老僧,结果受到路人指责这一角度来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⑤做人要知恩图报,决不能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

(五)从路人的言行来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⑥莫作袖手旁观者,更不要对那些见义勇为者加以阻挠或讽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