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押题卷02(南京卷)(原卷版)
2025-09-24 11:07:44 责编:小OO
文档
202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押题卷02

(江苏南京专用)

考题预测

揣摩中考方向。结合近年来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对于对联的考查,仍将成为考查热点和趋势。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说读能力、分析能力。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共27分)

1.(本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②飞逝的2022我们已硕果累累;zhǎn    新的2023已经向我们走来。③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月转瞬即逝,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④面对老师、父母的处心积虑,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不耻下问……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道路。⑤当然,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1)(3分)请将文段中第①句的画线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2分)给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硕果累累(    ②zhǎn____新

(3)(2分)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与文段中第③句中的“转瞬即逝”的“即”意思相同的是(   )

A.若即若离 .非此即彼 .一触即发 .成功在即

(4)(2分)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然而生 .处心积虑 .不耻下问 .忍俊不禁

(5)(2分)文段第④句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本题6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天祥的选择。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3.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进对联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2分)请将“联”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3分)请阅读下面文字,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对出下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宝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魅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

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______

(3)(2分)对联在各行各业的门面装饰中十分常见,它通常突出了该行业的特征。请你选出与下列对联对应的行业。(填序号)

①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

②几处青帘沽酒市,一竿红日卖花声。(     )

A茶馆      B.药房      C.超市      D.书店      E.酒楼      F.电影院

(4)(3分)学习小组就“对联喜好占比”展开了问卷调查,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得到的信息。

年龄12~25岁(100人)30~45岁(100人)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对联人数占比18%40%65%
                                                                           

二、(共43分)

(一)、对比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夜入瞿唐峡

白居易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三月,贬谪四年后的白居易由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三峡,因夜入瞿塘峡而作此诗。②稔(rěn):纤夫拉船用的竹纤。③滟滪(yàn yù)堆:在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口中,此地狭窄水急,航路最为险恶。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丙】

六月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步过溪。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坳①北复有一磴②。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上跻③必奇境,遂趋石磴道。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④。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烈日铄铄烁烁,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⑤荡荡,正似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坳:山间的平地。②磴:石阶。③跻:攀登。④励:振奋。⑤畴:田地。

4.(4分)白居易的诗“语浅而情深,言短而味长”,“欲识愁多少”一句中的“愁”包含了哪两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2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落英缤纷                     ②遂趋石磴道                   

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

                                                                               

7.(5分)联系下面两句话,简要分析《游九鲤湖日记》与《桃花源记》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

                                                                               

                                                                               

                                                                               

(二)、非连续文本阅读(共1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乐曲原是五声音阶,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五音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1、2、3、5、6。由这五音构成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由于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显得尖锐的音程,五声调式比起七声调式(由1、2、3、4、5、6、7构成)更易产生悠扬的听感。五声调式的旋律大多简单,便于记忆与传唱,但仍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歌曲《我和你》就是按照五声调式创作而成,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国际主题。又如五声调式的代表作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在中国民间广为传唱,还曾远走意大利,被作曲家普契尼用到歌剧《图兰朵》中。今年元宵晚会上,航天员王亚平还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茉莉花》。

(整理自知乎,有删改)

【材料二】

《发如雪》简谱             《千里之外》简谱

【材料三】

古风音乐走红 用“流行味”唱出“中国风”

一段时间以来,词曲都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古风音乐”渐渐走红。音乐人们在琵琶、古筝中加入电子琴、电吉他,点缀几句京剧唱腔后再回到通俗唱法,归根结底,古风音乐虽有古意,却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在传承的路上,国宝因明星演绎广为人知,文物因文创产品重焕光芒。相比之下,艺术类非遗的古今联手、新旧转换更显不易。面对又想让人看,又怕变了味的传承困境,京剧恢复传统经典剧目、博物馆复原编钟音乐是“复古如古”“修旧如旧”,古风音乐则是“古为今用”“貌古神新”。两种模式,实际上是两种选择:是挖掘鲜为人知的旧作,还是用全新的叙事重塑往昔?

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古风音乐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一边探索全新的风格,一边播撒传统的种子。当人们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传统萌发兴趣,他们会自觉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听完时尚的“古风”,再去聆听古乐、古曲的本真。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4日,有删改)

8.(3分)请你根据材料一,判断材料二的哪首歌不属于五声调式,并说明理由。

                                                                               

9.(3分)小夏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古风乐曲没什么生命力,很快就会被西方音乐淘汰。”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驳他的观点。

                                                                               

10.(4分)同学们对古风歌词很感兴趣。你根据小琪和小夏的想法,在空缺处补写几句歌词,尝试完成一首古风歌词的创作。

【小琪的想法】希望歌词可以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夏的想法】希望歌词韵脚可以押ang韵,比如“巷”“阳”“堂”“光”“香”“望”等等。

                                                                               

(三)现代小说阅读(本题11分)

卧 底

谢志强

①那天,艾城所有的狗都突然失踪了。像是关掉了喜欢听的音乐,艾城感到失却了一个亲切悦耳的声音:汪汪汪。

②街上,到处是人寻狗的情景,甚至,电台播出了各种寻狗的广告。街道的广告栏里,贴满了寻狗启事。当天的晚报,推出了寻狗启事专版,一律配发了狗的标准照,像是狗的大型展示。有人认为,这是狗的胜利大逃亡,艾城一定要发生什么灾难,而敏感的狗们已感到了预兆。人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的处境,暗自筹备着离开艾城。

③当晚,艾城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可是,艾城电台娱乐频道播出了一条惊人的新闻,一个自诩为狗类的卧底声称:他在艾城一个已被废弃的角落,发现了大群的狗在聚会。

④那位卧底认为,狗也有狗的乐趣。过去,人们总是从人类的立场来对待狗,给狗穿衣、美容。还教狗学人类的语言和技巧,狗们已不再依附人类,狗们要回归到狗的本性,狗的状态。

⑤这个新闻很快传遍了艾城,特别是狗的主人们发现狗在离开的时候,遗弃了主人给它们提供的衣着、铃铛等装饰品。显然狗们蓄谋已久。主人遗憾怎么没有察觉。主人有共同的感觉:第一次感到被狗抛弃了。

⑥那位卧底在发表讲话的时候,时不时地模仿狗的叫声,类似人类的感叹语,却十分自然。他自称:他已进入了狗的境界,因为要当狗类的卧底,首先自己要变成一只狗,就像跟疯子对话,首先要成为疯子。他还磕磕牙齿,他说:这是长期啃骨头的结果。

⑦主持人追问狗类聚会的主题和内容时,卧底说:凭着对现场的观察,狗们显然在议论一个重大的问题,大狗小狗都在叫,而且,气氛热烈。这一定是一项重大的行动。

⑧卧底由此推断:人类对狗的认识远远滞后。仅仅是停留在宠物的档次。其实,狗类存在着人类所不知道的智慧,甚至,艾城是人类的城,也是狗类的城,我们一直忽视了这一点。现在,狗竟然集体失踪,这个事件提醒我们怎样重新看待狗类。

⑨听众于是反省自己,人类也时常聚会,偶尔携带狗,但许多场合。狗不得入内。狗的聚会,是不是人类聚会的模仿?如果是对人类的一种,那就可怕了。没有狗的日子,人是多么难过,多么孤寂。

⑩卧底冒充狗,难道没被狗嗅出人味?这一点,卧底解释道:大概是我被狗忽视了,那个场合,都是一片狗的气味。他甚至生出自卑,期望自己若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狗该多好呐。

⑪第二天,失踪的狗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它们身上多了点野性和傲气,但是,对主人还是表现出格外的亲热,还有些殷勤和巴结的味道。于是,艾城在进入狗年之际,开始风行学习狗语的时尚。那位穷困潦倒的卧底摇身一变,办起了狗语培训学校,他担任狗语教授。

⑫不过,艾城居民心里还是笼罩着阴影,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失踪者》杨晓敏 乔叶编)

11.(3分)小说还有很多悬念没有解开。请举一例,并对其结果作出猜想,说明理由。

                                                                               

12.(4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艾城电台娱乐频道播出了一条惊人的新闻”(为何强调是“娱乐频道”?)

                                                                               

(2)大狗小狗都在叫,而且,气氛热烈。(“而且”后面的逗号有何作用?)

                                                                               

13.(4分)班刊中有下面三个栏目,你觉得这篇小说选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栏目一】奇闻异事        【栏目二】未来生活        【栏目三】人与自然

                                                                               

(四)、名著阅读(共7分)

14.学校组织“我把艾青的诗读给你听”朗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问题。

(1)(2分)作为朗诵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

(2)(2分)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

小南: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①______,比如“鸟”字要重读,“永远”“无止息”可以适当延长声音等。

小京:我觉得在朗读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等。

小语:还可以加上②______,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小文: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借助音乐、视频、服装等辅助手段。

(3)(3分)宣传组正在为活动设计一副海报,请你任选两种图形元素,写出设计构思。

三、 (共50分)

15.(本题10分)片段写作

就“做家务”这个话题,下面同学的看法你同意吗?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阐述合理,文通字顺,120字左右。

16.(本题40分)作文

周国平说:“关爱所给予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并且可以期望获得的,也正是这普通的人间温暖。”

要求:请以“人间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