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专用)
考题预测
揣摩中考方向。结合近年来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对于对联的考查,仍将成为考查热点和趋势。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说读能力、分析能力。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共27分)
1.(本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②飞逝的2022我们已硕果累累;zhǎn 新的2023已经向我们走来。③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月转瞬即逝,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④面对老师、父母的处心积虑,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不耻下问……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道路。⑤当然,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1)(3分)请将文段中第①句的画线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2分)给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硕果累累( ②zhǎn____新
(3)(2分)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与文段中第③句中的“转瞬即逝”的“即”意思相同的是( )
A.若即若离 .非此即彼 .一触即发 .成功在即
(4)(2分)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然而生 .处心积虑 .不耻下问 .忍俊不禁
(5)(2分)文段第④句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本题6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天祥的选择。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3.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进对联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2分)请将“联”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3分)请阅读下面文字,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对出下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宝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魅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
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______
(3)(2分)对联在各行各业的门面装饰中十分常见,它通常突出了该行业的特征。请你选出与下列对联对应的行业。(填序号)
①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
②几处青帘沽酒市,一竿红日卖花声。( )
A茶馆 B.药房 C.超市 D.书店 E.酒楼 F.电影院
(4)(3分)学习小组就“对联喜好占比”展开了问卷调查,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得到的信息。
| 年龄 | 12~25岁(100人) | 30~45岁(100人) | 45岁以上(100人) | 
| 喜爱对联人数占比 | 18% | 40% | 65% | 
二、(共43分)
(一)、对比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夜入瞿唐峡
白居易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三月,贬谪四年后的白居易由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三峡,因夜入瞿塘峡而作此诗。②稔(rěn):纤夫拉船用的竹纤。③滟滪(yàn yù)堆:在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口中,此地狭窄水急,航路最为险恶。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丙】
六月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步过溪。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坳①北复有一磴②。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上跻③必奇境,遂趋石磴道。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④。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烈日铄铄烁烁,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⑤荡荡,正似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坳:山间的平地。②磴:石阶。③跻:攀登。④励:振奋。⑤畴:田地。
4.(4分)白居易的诗“语浅而情深,言短而味长”,“欲识愁多少”一句中的“愁”包含了哪两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2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落英缤纷 ②遂趋石磴道
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
7.(5分)联系下面两句话,简要分析《游九鲤湖日记》与《桃花源记》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
(二)、非连续文本阅读(共1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乐曲原是五声音阶,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五音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1、2、3、5、6。由这五音构成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由于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显得尖锐的音程,五声调式比起七声调式(由1、2、3、4、5、6、7构成)更易产生悠扬的听感。五声调式的旋律大多简单,便于记忆与传唱,但仍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歌曲《我和你》就是按照五声调式创作而成,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国际主题。又如五声调式的代表作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在中国民间广为传唱,还曾远走意大利,被作曲家普契尼用到歌剧《图兰朵》中。今年元宵晚会上,航天员王亚平还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茉莉花》。
(整理自知乎,有删改)
【材料二】
《发如雪》简谱 《千里之外》简谱
【材料三】
古风音乐走红 用“流行味”唱出“中国风”
一段时间以来,词曲都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古风音乐”渐渐走红。音乐人们在琵琶、古筝中加入电子琴、电吉他,点缀几句京剧唱腔后再回到通俗唱法,归根结底,古风音乐虽有古意,却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在传承的路上,国宝因明星演绎广为人知,文物因文创产品重焕光芒。相比之下,艺术类非遗的古今联手、新旧转换更显不易。面对又想让人看,又怕变了味的传承困境,京剧恢复传统经典剧目、博物馆复原编钟音乐是“复古如古”“修旧如旧”,古风音乐则是“古为今用”“貌古神新”。两种模式,实际上是两种选择:是挖掘鲜为人知的旧作,还是用全新的叙事重塑往昔?
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古风音乐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一边探索全新的风格,一边播撒传统的种子。当人们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传统萌发兴趣,他们会自觉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听完时尚的“古风”,再去聆听古乐、古曲的本真。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4日,有删改)
8.(3分)请你根据材料一,判断材料二的哪首歌不属于五声调式,并说明理由。
9.(3分)小夏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古风乐曲没什么生命力,很快就会被西方音乐淘汰。”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驳他的观点。
10.(4分)同学们对古风歌词很感兴趣。你根据小琪和小夏的想法,在空缺处补写几句歌词,尝试完成一首古风歌词的创作。
【小琪的想法】希望歌词可以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夏的想法】希望歌词韵脚可以押ang韵,比如“巷”“阳”“堂”“光”“香”“望”等等。
(三)现代小说阅读(本题11分)
卧 底
谢志强
①那天,艾城所有的狗都突然失踪了。像是关掉了喜欢听的音乐,艾城感到失却了一个亲切悦耳的声音:汪汪汪。
②街上,到处是人寻狗的情景,甚至,电台播出了各种寻狗的广告。街道的广告栏里,贴满了寻狗启事。当天的晚报,推出了寻狗启事专版,一律配发了狗的标准照,像是狗的大型展示。有人认为,这是狗的胜利大逃亡,艾城一定要发生什么灾难,而敏感的狗们已感到了预兆。人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的处境,暗自筹备着离开艾城。
③当晚,艾城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可是,艾城电台娱乐频道播出了一条惊人的新闻,一个自诩为狗类的卧底声称:他在艾城一个已被废弃的角落,发现了大群的狗在聚会。
④那位卧底认为,狗也有狗的乐趣。过去,人们总是从人类的立场来对待狗,给狗穿衣、美容。还教狗学人类的语言和技巧,狗们已不再依附人类,狗们要回归到狗的本性,狗的状态。
⑤这个新闻很快传遍了艾城,特别是狗的主人们发现狗在离开的时候,遗弃了主人给它们提供的衣着、铃铛等装饰品。显然狗们蓄谋已久。主人遗憾怎么没有察觉。主人有共同的感觉:第一次感到被狗抛弃了。
⑥那位卧底在发表讲话的时候,时不时地模仿狗的叫声,类似人类的感叹语,却十分自然。他自称:他已进入了狗的境界,因为要当狗类的卧底,首先自己要变成一只狗,就像跟疯子对话,首先要成为疯子。他还磕磕牙齿,他说:这是长期啃骨头的结果。
⑦主持人追问狗类聚会的主题和内容时,卧底说:凭着对现场的观察,狗们显然在议论一个重大的问题,大狗小狗都在叫,而且,气氛热烈。这一定是一项重大的行动。
⑧卧底由此推断:人类对狗的认识远远滞后。仅仅是停留在宠物的档次。其实,狗类存在着人类所不知道的智慧,甚至,艾城是人类的城,也是狗类的城,我们一直忽视了这一点。现在,狗竟然集体失踪,这个事件提醒我们怎样重新看待狗类。
⑨听众于是反省自己,人类也时常聚会,偶尔携带狗,但许多场合。狗不得入内。狗的聚会,是不是人类聚会的模仿?如果是对人类的一种,那就可怕了。没有狗的日子,人是多么难过,多么孤寂。
⑩卧底冒充狗,难道没被狗嗅出人味?这一点,卧底解释道:大概是我被狗忽视了,那个场合,都是一片狗的气味。他甚至生出自卑,期望自己若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狗该多好呐。
⑪第二天,失踪的狗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它们身上多了点野性和傲气,但是,对主人还是表现出格外的亲热,还有些殷勤和巴结的味道。于是,艾城在进入狗年之际,开始风行学习狗语的时尚。那位穷困潦倒的卧底摇身一变,办起了狗语培训学校,他担任狗语教授。
⑫不过,艾城居民心里还是笼罩着阴影,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失踪者》杨晓敏 乔叶编)
11.(3分)小说还有很多悬念没有解开。请举一例,并对其结果作出猜想,说明理由。
12.(4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艾城电台娱乐频道播出了一条惊人的新闻”(为何强调是“娱乐频道”?)
(2)大狗小狗都在叫,而且,气氛热烈。(“而且”后面的逗号有何作用?)
13.(4分)班刊中有下面三个栏目,你觉得这篇小说选入哪个栏目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栏目一】奇闻异事 【栏目二】未来生活 【栏目三】人与自然
(四)、名著阅读(共7分)
14.学校组织“我把艾青的诗读给你听”朗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问题。
(1)(2分)作为朗诵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
(2)(2分)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
小南: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①______,比如“鸟”字要重读,“永远”“无止息”可以适当延长声音等。
小京:我觉得在朗读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等。
小语:还可以加上②______,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小文: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借助音乐、视频、服装等辅助手段。
(3)(3分)宣传组正在为活动设计一副海报,请你任选两种图形元素,写出设计构思。
三、 (共50分)
15.(本题10分)片段写作
就“做家务”这个话题,下面同学的看法你同意吗?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阐述合理,文通字顺,120字左右。
16.(本题40分)作文
周国平说:“关爱所给予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并且可以期望获得的,也正是这普通的人间温暖。”
要求:请以“人间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