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2025-09-24 11:08:49 责编:小OO
文档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练习反馈及课堂小结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⑴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酸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B、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记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作探究试验,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加深STS的体会,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法

1、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采用了微型实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微型实验能让人人参与,极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热情,而且实验效果明显又节约试剂。充分发挥了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做到实验引导和启发思维相统一。

2、多媒体辅助法

用投影仪显示有关演示实验,用课件显示要点强化感受。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⑴设计实验

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试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方式。

⑵实验验证

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⑶温故知新

    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在已学习过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思考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⑷反思评价

归纳总结所得的结论,并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化学课上,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请你列举出你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过的酸。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酸的初步认识。

2、盐酸和硫酸

⑴展示盐酸和硫酸,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比较同体积盐酸和硫酸的质量。

直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⑵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生活动1:这个试验采用微型试验完成。教师强调浓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如纸片、布等接触到浓硫酸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实验仪器:带帽的多用滴管、玻璃片、小木棍、纸、布

药品:浓硫酸

记录实验现象

试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多用滴管在纸上写字
把浓硫酸滴加到小木棍上
把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实验效果直观鲜明,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讨论: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过渡:我们试验中和生活中经常用的是稀硫酸,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

⑶、浓硫酸的稀释

教师提示:比较浓硫酸的与水的密度;回忆浓硫酸溶于水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①、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②、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

观察实验效果

归纳: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进一步设疑:如果浓硫酸不慎洒出,该怎么办?能不能立刻拿水冲洗?

3、酸的化学性质

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采用微型试验,人人动手参与。

实验仪器:微型滴管、九孔井穴板、六孔井穴板

实验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条、锌粒、铁钉、生锈的铁钉、稀盐酸、稀硫酸

⑴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活动2:在九孔井穴板中分别滴入稀盐酸和稀硫酸,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盐酸和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3:在九孔井穴板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这个性质已经学习过,在此为了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巩固反应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

设疑: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会形成多种答案,例如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⑶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学生活动4:在六孔井穴板中将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生锈的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判断生成物,因而必须认真观察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这也是探究实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应物很好确定,生成物中是+2价亚铁离子还是+3价的铁离子,对比学生活动3中,学生已经知道亚铁离子存在于溶液中的颜色,就可以得到结论。

设疑:有没有其他信息能帮助你确定生成物?

学生思考讨论:反应物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

记录实验现象,练一练书写化学方程式。

Fe2O3 + HCl       Fe2O3 + H2SO4

归纳: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

设疑: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学生分组实验中有的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会出现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

总结: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设疑: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同时使学生了解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反馈练习

1、生活中常见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调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

①水果  ②食盐  ③食醋  ④糕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查对酸的初步判断)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关于它们的组成情况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都变小                  B、溶质的质量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拓展思维

3、小强同学对如何除铁锈进行了探究,通过学习他知道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小强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观察到锈      ,溶液由    色逐渐变成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又观察到                 的现象。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强化巩固难点)

六、课堂小结

回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质?

学生总结。

①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④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⑤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同时让学生总结出用途,也复习了有关性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